讓自己變成公司願意栽培的人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經理觀察部屬B和C,兩個人都採用同樣的作法,但卻得到不同的結果,這中間到底誰有問題?同樣的跨部門合作,B和對方關係冷淡,C卻能夠相處愉快,跨部門溝通到底有效無效?面對工作以外的任務,到底該如何轉成自己的機會?跨的不只是部門合作,也要跨入對方的心,與其等待對方改變,不如先改變自己。
A經理發現到F有點不同了,說不上來的感覺,但不像先前B說的那樣難以共事,先前B曾向A經理反映過,另一部門的F不好配合,請F提供修改一些資料,F總是面露難色,B說F總是有點散漫,明明該是F要做的,但總經理指派B來接手,F反倒成了沒事似的,B還說每次專案相關會議時,都是自己準備資料,F總是兩手空空的來,難道不知道應該要準備什麼嗎?

自從辦公室裝修,所以部份員工先挪至其他地方辦公,F和B就不在同個辦公室,A經理指派C也和F合作另一專案,C先前聽過B的抱怨,但C抱持著反正就是工作,先看F的配合度怎麼樣再來說吧!C和F共事一個月左右,A經理就發現F的配合度和先前不同,A經理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就是因為C比較資深?但理論上,前後期進入公司的同仁會比較親近些,不過B的年紀比F大許多,難道是不同世代的溝通代溝?可是B和C同年,C和不同世代的F卻能合作愉快,A經理覺得有趣了,B的能力與經驗都不錯,也是A經理認為可栽培的人選,但F事件,讓A經理重新審視B。
C知道F的經驗不足,也不會提問,因此常出現誤解要做的項目,對於工作上的狀況有時候也無法及時反應,所以C在跟F配合時,會很明確的告訴F,現在有三個項目要處理,要怎麼處理,希望F在多久時間內完成,其實A也曾經建議B這樣跟F配合,B也確實如此做,但結果不同。F給B的總是頻頻出錯,延遲的狀況也很嚴重,但F給C的總是做得妥妥當當,都在期限內完成。
同樣的作法卻得到不同的結果,A經理觀察後這三個人的互動後,發現幾個重點:
不是只有溝通而是要有效溝通,溝通不是單一方向,而是要有互動。

C和B都用相同的方式請F配合,唯一的差別是,B交代完項目、時間後,就理所當然認定F很清楚這些指令,當F交出的成果不如預期,B的反應:「不是這樣的,你如果不懂,為什麼不在時間截止前,再跟我確認?」幾次下來雙方的關係很冷淡,而B認為F不好配合的結論。
C交代完F事情後,會馬上問F:「這樣了解嗎?」當如果F交出來的成果不盡理想,C會告訴F:「你這部分做得很好,但這部分要辛苦你再改一下。」幾次下來,F很樂意配合C要求修改,而且會主動回報確認。
溝通不是單一方向說明或給予指令,而是必須要雙方有互動,主管在不熟悉(不放心)下屬的工作模式前,如果要讓下屬依照軌道走,就要分階段把指令下清楚,藉此確認下屬的能力以及狀況,畢竟主管無法期待每個下屬都有開口問的勇氣,有些時候再要求工作時效壓力下,我們無法等待部屬瞬間成長,所以直接帶著跑,反而不推延進度,而勇於發問,這是每個人都該練習的職場能力。

把承接的業外工作轉變成自己的機會,不是只有做完還要做好。
B之所以被總經理指派這個任務,最大的原因是總經理認為B在工作的表現上細心負責,而且思考周全,所以才讓B去接手,C承接另一個專案的情形也很類似,唯一不同的是C很經常承接這些業外專案,這些業外專案同樣都會佔據到B和C的工作時間,雖然C和B也都主張要把多數時間花費在自己的工作上,但顯然面對這些額外的任務,C和B抱持的態度大不相同。
B認為這個對自己的幫助有限,所以B只想快點在期限內做完這份工作,因此當總經理提出不同的想法,或者找了其他人討論出新的建議時,B的心裡會覺得任務超乎當初的範疇,而且又拉進其他不同的人討論,B覺得自己雖然是任務負責人,但卻什麼都做不了。
C則恰恰相反,除了原有的想法之外,還會去想是否有更好的方法,所以每次和主管報告進度時,如果有更好的想法,C就會提出討論,也會一併將可能延遲的進度或是需要的資源,向主管提出,也因為如此,主管有時候在跟C的討論中又會有新的想法,C創造了主管提出自己想法的情境,而非去猜測要怎麼做才能去符合期望,C身為負責人員,會想不同的方法讓任務做得好,而不是只有做完而已。其實A經理也知道就是因為C表現出的積極,所以反而換取C在工作上更多的主管信任,C提出的建議被主管採用的機率比別人都高,這都是業外工作累積出的好印象。

跨部門合作不只跨了部門,還要跨入對方的心,與其等對方改變,不如自己先改變。
同一部門的同事相處的時間,一定比跟其他部門同事來的久,同樣的對同部門同事的了解也比其他部門多,所以跨部門合作時,常常會因為工作性質不同、步調不同、個性不同,而需要不停地磨合,誰能越快把磨合期縮短,誰就能越快完成任務。
B和自己部門同事相處都很融洽,但在跟其他部門配合時,磨合期就漫長許多,B習慣用自己認定的方式去設想對方,所以B常會跟A經理說:「這不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嗎?」「這不是基本的嗎?」「這不是應該要這樣的?」
A經理總會告訴B:「你以前待的職場是這樣,但不是每個公司文化都相同,還有雖然你認知的基本規範是這樣,但你無法期待每個人都認為這些是基本的,所以你可以多觀察對方,然後建立你和對方的相處模式,也可以問問同事,你會發現大家可能提到某個同事,都會說某某個性就是這樣,你不要在意之類的,參考別人的模式幫助你快速熟悉其他同事,但還是要自己去觀察了解對方。」

而C也曾經和B遇到同樣的情形,但C後來認為一直在磨合很浪費時間,所以C決定主動縮短磨合期,觀察對方的工作習慣,調整自己的配合方式,除了工作上的接觸討論,也會從日常來觀察不同部門的同仁,特別的是C也嘗試去了解為什麼其他部門工作的步調會跟自己部門不同,為什麼有些規則在自己部門很有彈性,但在其他部門卻不是這樣的,長久下來,C在跨部門合作時,總是能夠很融入對方的情境,A經理總說C是跨入對方的心了。

A經理暫時收起準備要舉薦B的簽呈,「也許B還沒準備好吧!」A經理這麼想,就算B是欠栽培,也得被主管認定是可栽培的人才,但B顯然還需要一些機會和時間證明,自己是公司值得投入栽培的對象。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讓公司願意栽培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48會員
    369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m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你的婚禮》觀後感 / 「讓你願意為愛變得更好的她(他)。」 周瀟齊與尤詠慈兩人相識於高中校園,功課不好、整天打架鬧事的體育生周瀟齊,對轉學生尤詠慈一見鍾情;年少懵懂的周瀟齊純純愛戀著尤詠慈,他默默守護,後來換來了尤詠慈的不告而別,故事就此展開……
    Thumbnail
    avatar
    咖哩聊電影Curry Talks Movies
    2021-08-30
    巴菲特的人生指南:讓想成大事者的你,把專注當作最重要的資產|願意親近喜愛事物的專注力【了解【巴菲特的人生指南:讓想成大事者的你,把專注當作最重要的資產|願意親近喜愛事物的專注力【了解篇】#1】 現在就讓我們從「《專注力》的本質與定義」、「為什麼我們需要培養《專注力》」、「探究為什麼無法具備《專注力》的原因」,再到「四個測驗了解目前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03/19(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avatar
    Smile
    2021-03-11
    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 – 03 這次疫情滿多人被裁員,不然就是原本可以上班,但被告知不用來。 會發生這樣的問題,許多人會覺得是天災,因為疫情而是無可奈何的事。 但客觀來說,會被裁員或被通知不用來上班,只說明了這些上班族朋友,有以下特徵:
    Thumbnail
    avatar
    狐狸姊姊
    2020-03-26
    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 - 02這次受到武漢肺炎疫情影響,有朋友告訴我他周遭的人受到波及,一位被裁員而另一位則是不用報到。 這邊說明了他的朋友沒有具備關鍵技能,如果具備公司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能,是絕對不會被裁員的。
    Thumbnail
    avatar
    狐狸姊姊
    2020-03-24
    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僅依賴學校所學是不足的 #因為學校是用來養成勞工的地方 滿多人都會私底下問我,平常會閱讀些什麼書,所以我決定偶爾寫一些書評,對於想要找書自修,一起成長進步的讀者,提供一些幫助。 而今天要介紹的書,正是教你「讀書」的書。 不過這不是教你如何讀書考試,而是教你如何把讀書變成高報酬的事。 首先這邊要先
    Thumbnail
    avatar
    狐狸姊姊
    2020-03-09
    [職場二三事] 別把別人的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在工作上得以成長、受到稱讚及自我認同,但往往沒有拿捏好分寸就會讓自己受傷,又尤其剛入社會的新鮮人很容易掉入"把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挫折會無限被放大,我會建議遇到問題的朋友可以幫自己做個檢測:
    Thumbnail
    avatar
    胡艾倫
    2020-03-04
    讓自己成為所有公司大訂單中的重要環節,才賺的快斜槓最大的賣點就是以自己的名字做為品牌,因為這個原因,讓自己成為公司大訂單中的重要環節變的輕而易舉,只要你準備好一件事,就能賺到你想要的任何收入---斜槓世代
    Thumbnail
    avatar
    創翼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