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敗始於動機:《程天縱的職場力》後記/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職場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工作上追求卓越的動機、培養出專業經理人的心態與能力,以創造自己在職場上的最大價值;而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新書命名為「職場力」的原因。

編按:本文為程天縱老師2020年11月出版新書《程天縱的職場力》後記;本書序文請參閱〈人與事的交會:《程天縱的職場力》自序〉。企業團購親筆簽名本請使用表單
雖然當今全球人口多達近70億,但從統計學的觀點來看,除了極少數以外,大部份人的聰明才智都相去不遠;但是,為什麼人在一生的成就上,可以有那麼巨大的差別?
我相信「結果論」。許多人都是以成敗論英雄,那麼為什麼聰明才智相去不遠的人,結果卻都不一樣?為什麼有的人得以成就自我,有的人忙碌一生卻一事無成?
很多人會將之歸因於「命」與「運」,但我卻認為,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動機」。
就拿我過去所接觸過的創業者做例子。根據過去的經驗,我把創業的人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為了賺錢的人

1980年代初,我在惠普台灣分公司的電子測試儀器部門上班;當時有位年輕業務工程師,看到惠普PC的主機板和售價後,告訴我說:「就這個印刷電路板、和上面的主要材料,成本加一加也沒多少錢,居然可以賣這麼高的價格?」
我當時心裡想到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個年輕人應該會自己去創業,因為他已經嗅到濃濃的商機和利潤。
果不其然,他與另外兩位惠普工程師於1983年創業,研發生產工業電腦、工業自動化、工業網路等相關產品。他的公司1999年在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上市至今,創造了年年都賺錢、從未虧損過的紀錄;在2019年股價還突破300大關,市值超過2,000億台幣。
創業37年來,他們由一家台灣本土公司,變成一個全球化的企業;從一家硬體公司,變成軟硬結合的解決方案公司。這位惠普同事就是劉克振,他所創立的企業就是研華科技。

第二類:被逼上梁山的人

我在1992年1月,從位於美國加州矽谷的惠普總部,派駐到北京擔任中國惠普第三任總裁;在當時,算是美商公司比較早期進入中國的專業經理人。
因此,由在美國台灣創業家組成的玉山科技協會,在1993年初邀請我到矽谷演講,分享我在中國大陸的經驗。
在會後餐聚時,我請教了玉山科技協會的幾位創辦人:協會的會員人數大約有多少?什麼時候增加最快?
他們的回答讓我震驚:居然是在美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會員人數增加最快。
早期去美國唸書的台灣人,在取得碩士或博士學位之後,有許多人選擇進入高科技企業,從事研發或技術的工作。
在經濟不景氣時,美國企業最拿手的一招就是裁員,而且學歷越高的、非歐洲裔族群的員工,經常都會被列在優先裁員的名單上。因為,學歷高通常代表薪水高,而種族歧視的幽靈,在這種關鍵時刻就會悄悄出現了。
由於台灣人一向有勤儉儲蓄、終身學習的美德,所以即使在失業後,生活也未必會有立即的問題;於是有人選擇回學校再進修,但也有許多人透過自己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專長,選擇自行創業。
這些創業的人,就是屬於被逼上梁山的。

第三類:不願意被老闆管的人

大約五六年前,我受邀到台科大參加一個創業者的報告會。這是一個由世界前幾大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支持成立的「創業者領導能力訓練營」,英文簡稱為SLP(Startup Leadership Program)。
在眾多報名角逐的創業者中,主辦單位會挑選出36位,並提供為期一年的訓練課程,以增強這些創業者的領導能力和成功機會。
在聽完36位創業者的報告之後,我發覺他們都有三個共同點:
  1. 大部分的人都是在歐美留學唸書,而且是名校畢業的。
  2. 畢業以後,都先在歐美遊歷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開拓自己的眼界和見聞。
  3. 都有不錯的家境,因此返台之後不願意立刻擔任二代接班人,選擇自己創業;大部分都從事IT、網路、軟體、遊戲等領域的工作。
自己創業,名片上印著光鮮亮麗的頭銜「創辦人兼董事長」,不必打卡上班、也不必被老闆管理;如果失敗,就找個新創意再次創業就是了。我把這種類型的創業者,歸類為「不能夠有老闆管的人」。
為什麼SLP的創業者中,大部分都是「富二代」或「創二代」?從SLP背後的資金贊助者,就可以瞭解原因:這幾大會計事務所支持這樣的活動,不僅是為了服務他們的客戶、也是在提早與下一代接班人建立關係。
就動機而言,第一類和第二類創業者有著「不能失敗」的壓力,所以對成功的慾望和企圖心都比較強烈,成功的機會也就比較高。
而第三類的創業者,對於成敗比較無所謂,對失敗造成的傷害承受力也比較高,自然成功機率就會比較低了。
許多人對這一點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成功的機率與設定的目標和執行力有很大的關係。對於這種說法,我也不反對。
但是,在不同人的目標和執行力的決心上,就有程度上的差異;而這些不同程度的決心,還是來自於創業的動機。
這個動機論,不僅僅反映在創業上。一般的就業者能否在職場上做出一番成就,也跟動機有很大的關係。
在過去40年的職涯裡,我認識許多年輕優秀的人才,他們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關鍵就在於,他們是否有足夠的動機將事情做好。
把事情做好的動機,就是他們在職場上的驅動力。縱使再怎麼優秀的人才,如果缺乏動機,就沒有驅動力,在職場上也就成不了一番事業。
我並不是一個天份很高、聰明才智過人的人;但是在不同人生的轉折點,我都曾經遭遇到很大的痛苦和挫折。
第一次挫折和轉變,是我在大學畢業時,太輕忽預官考試;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沒考上預官,而去當了近兩年的大專兵。這正好發生在我由「第一人生」進入「第二人生」的轉折點上。
這段經歷,讓我真正瞭解了自己:一路透過考試成績進入理想學校的我,並非天之驕子;我不過就是一個平凡人,如果在進入職場之後再不努力的話,恐怕連立錐之地都沒有,所以就只能全力拼搏了。
當時年輕的我,並不懂這個道理;但其實就是這些挫折與磨練,才成就了我凡事要做到卓越的「動機」。
第二次挫折和轉變,是由高科技外商公司進入代工製造業的台商時,所受到的巨大文化衝擊;而這就發生在我由「第二人生」進入「第三人生」的轉折點。
這個巨大的文化衝擊,讓我認識到來自農村鄉下、不到20歲、位於製造業最底層的工人。我瞭解了他們懷抱的夢想、靠微薄薪資所過的生活、以及在身心上遭受的困難與痛苦。又一次,我深深體會到人的脆弱、和人生的不完美。
這段經歷,成就了我第三人生「分享與傳承」的動機,因此我才開始經營網路社群、寫作分享、輔導新創、為中小企業提供診斷服務。
我的職場經歷和轉折,完整的寫在我第一本書《程天縱的經營學》的自序〈老兵不死,拒絕凋零〉裡面。閱讀完這一篇後記,再回頭去看看這篇文章,讀者們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那麼,源自外部環境的動機,就一定是成就事業的保證嗎?
源自外部環境的動機,確實有比較高的機會,讓你在職場做出一番事業;但是,如果動機不是源自個人正確的價值觀,往往不會持久、也不一定會受到尊敬。
許多上市公司的創業老闆,往往在成功後忘了「初心」、也忘了上市公司已經是個公器,不能拿來做為自己追求金錢和權力的私用。
我也見證過一些失去「初心」,事業轉而失敗的大老闆,在公司股價成為雞蛋水餃股時,個人生活仍然奢華無虞。
也有二代三代接班人,不能體認前人的創業「初心」;縱使公司經營不善、拖累股東,仍然沉迷於權力之中,只知要為了掌握經營權,而與「市場派」展開保衛戰,完全忘了做為企業經營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因此,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我見過許多創業者創業成功,又黯然退場、甚至鋃鐺入獄。正如清朝戲曲作家孔尚任在《桃花扇》的經典名句: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孔尚任描述的是亡國之痛,但是用在成功創立的事業上,何嘗不是一樣的惋惜和疼痛?

目標與願景?

也有事業成功的創業家或專業經理人,積極寫自傳和回憶錄,指出成功關鍵在於「創業初期就要有遠大的目標和願景」。
或許極少數人是如此,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種說法又不脫「反向工程開發」(reverse engineering)的模式。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成功的人怎麼說都是對的。
對大部分的創業者而言,創業之初就只有「求生存」一個目標;因為創業是九死一生的事,根據統計,六年內存活的比率竟低於5%。
隨著公司的存活、成長、茁壯,事業有成之後,企圖心變大,目標也會隨之改變,這時的目標就是所謂的「移動標的」(moving target)。
有些經營者會在公司快速發展時,提出一整套看似雄偉的企業目標與願景;但這其實只是遂行個人私心的希望,其實經不起嚴格的檢驗。在這種企業願景當中,往往看不到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社會責任的蹤影。這種願景又如何能夠激勵這些參與者呢?

結語

最後要談談本書的目的。
在職場上,什麼叫做「成功」?什麼叫做「成就」?
一個偉大的企業,就如同一部撼動人心、流傳長遠的電影;不是只有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也需要路人甲、路人乙等等的角色,還需要許多在幕後默默貢獻的專業人員協同合作,才能成就一部經典作品。
職場人必須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工作上追求卓越的動機、培養出專業經理人的心態與能力,以創造自己在職場上的最大價值;而這就是為什麼本書命名為「職場力」的原因。
我就以我第四本書的書名《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祝福每位職場人都在自己的第二人生中成功!

現在就訂購《程天縱的職場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pple不久前發表了使用自家M1處理器、令人期待已久的新款Mac系列電腦。大家都已經知道新處理器的功能很強,但有一點還是令筆者失望了:為什麼Apple不趁這次過渡的機會,將觸控介面引進Mac電腦系統?
「雲端遊戲」是全球娛樂產業(不只是遊戲產業)下一個十年的重大生產力上升循環;帶來的變革不亞於 2007 年 Netflix 推出影像串流服務。其中,Facebook 與 Nvidia 的策略又與其他巨頭迥異,更加引起筆者的興趣。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這裡指的技能,並不是「讀過4P/5P/6P」、或是「會做SWOT分析」之類;而是「行銷專業人士或行銷主管」與「會做廣告、會投放廣告、會執行案子的行銷專員」之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差異。
「論資排輩」在華人大企業中非常普遍,也間接導致了「官僚體制」和「山頭主義」的建立,使得企業資源往往浪費在內鬥與內耗中。企業在科技轉型和數位化的同時,是否要想辦法先破除「論資排輩」的現象,從規章制度的改革做起?
在過去五個季度之中,Teslas拿出了穩定交車、而且持續獲利的漂亮成績單;不久之後,也可望每年穩定產出上百萬輛的電動車。然而,老闆Elon Musk不斷宣傳的「全自動駕駛」功能似乎還沒有完全成熟,這又是怎麼回事?
Apple不久前發表了使用自家M1處理器、令人期待已久的新款Mac系列電腦。大家都已經知道新處理器的功能很強,但有一點還是令筆者失望了:為什麼Apple不趁這次過渡的機會,將觸控介面引進Mac電腦系統?
「雲端遊戲」是全球娛樂產業(不只是遊戲產業)下一個十年的重大生產力上升循環;帶來的變革不亞於 2007 年 Netflix 推出影像串流服務。其中,Facebook 與 Nvidia 的策略又與其他巨頭迥異,更加引起筆者的興趣。
職場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舞台和戰場。大部分人就業,少部分人創業;但不論就業或創業,幾乎沒有人真正充分準備好。《職場力》一書以過來人的角度,總結作者近40年經驗,告訴即將進入職場、或是正在職場上拼搏的人們如何成就自我。
這裡指的技能,並不是「讀過4P/5P/6P」、或是「會做SWOT分析」之類;而是「行銷專業人士或行銷主管」與「會做廣告、會投放廣告、會執行案子的行銷專員」之間,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差異。
「論資排輩」在華人大企業中非常普遍,也間接導致了「官僚體制」和「山頭主義」的建立,使得企業資源往往浪費在內鬥與內耗中。企業在科技轉型和數位化的同時,是否要想辦法先破除「論資排輩」的現象,從規章制度的改革做起?
在過去五個季度之中,Teslas拿出了穩定交車、而且持續獲利的漂亮成績單;不久之後,也可望每年穩定產出上百萬輛的電動車。然而,老闆Elon Musk不斷宣傳的「全自動駕駛」功能似乎還沒有完全成熟,這又是怎麼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心態 創業總被人們神話,大家往往把創業者描繪成追求夢想,或者為了家人和小孩而奮鬥的英雄。但說到底,創業最根本的動機就是為了賺錢(賭一把)。畢竟,沒有人會嫌錢少然後決定創業吧?也沒有人僅僅為了花錢而投身商海。那些看似高尚的創業動機,實際上或多或少都夾雜著對財富的渴望。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昨天說到進入台積電學不了如何創業,也舉了文老爹的案例,今天來講講我曾經算過人的案例,天干官運,地支食傷,目前也是創業,個人工作室,接的是「公務」部門業務。
之前有說過創業系列的文章,而這是當事人想要創業,就算我不知道命主的八字如何,我透過行為觀察、談吐大概就得知你創業的方向,這跟你的考運極好完全兩碼子的事,人在順境總是認為人定勝天,但同時也是迷失自我的開始,就如你進台積電後想要創業的盲點。
Thumbnail
中小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本篇專訪,曾任台積電高階主管、全球前三大投資公司-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決策者的郝旭烈(郝哥),將為我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從員工到老闆都好懂好用的商業知識精華,透過他的個人經驗和觀察,說明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中作出明智的決策和投資。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 心態 創業總被人們神話,大家往往把創業者描繪成追求夢想,或者為了家人和小孩而奮鬥的英雄。但說到底,創業最根本的動機就是為了賺錢(賭一把)。畢竟,沒有人會嫌錢少然後決定創業吧?也沒有人僅僅為了花錢而投身商海。那些看似高尚的創業動機,實際上或多或少都夾雜著對財富的渴望。
Thumbnail
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人。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未來哪些工作會消失、被AI取代。過去十年來最熱門的職業當數「軟體工程師」了,人人都嚮往去到矽谷科技公司,所以過去一年多來矽谷裁員潮令人不勝唏噓。 我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潮流會更迭的更頻繁、快速,與其追隨潮流,再被新的潮流淹沒,不如培養創業家精神。
昨天說到進入台積電學不了如何創業,也舉了文老爹的案例,今天來講講我曾經算過人的案例,天干官運,地支食傷,目前也是創業,個人工作室,接的是「公務」部門業務。
之前有說過創業系列的文章,而這是當事人想要創業,就算我不知道命主的八字如何,我透過行為觀察、談吐大概就得知你創業的方向,這跟你的考運極好完全兩碼子的事,人在順境總是認為人定勝天,但同時也是迷失自我的開始,就如你進台積電後想要創業的盲點。
Thumbnail
中小企業如何建立競爭優勢?本篇專訪,曾任台積電高階主管、全球前三大投資公司-新加坡淡馬錫集團決策者的郝旭烈(郝哥),將為我們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從員工到老闆都好懂好用的商業知識精華,透過他的個人經驗和觀察,說明如何在不確定的時代中作出明智的決策和投資。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這本是由今周刊出版的投資理財書籍,主要作者之一是知名的肯恩.費雪,這本書主要在介紹10種賺大錢的類型,譬如創業、求職、成為明星、房地產、創作、投資、甚至是和好對象結婚。 10種類型分成10個章節介紹,每個章節都有針對該類型做深入的說明,以上提到的賺錢方式,肯定不會有人全部都做,能夠做好其中的一兩種就
Thumbnail
創投不一定要創業過,但有過創業跟產業經歷,絕對是同理創業者跟提供有效資源的背景之一。創業過也不一定適合做創投,因為在場上跟場邊的技術與心態,其實很不一樣。無論是哪個角色,唯有互相尊重、勇於挑戰自己,才能創造偉大的團隊與成績。
Thumbnail
臺灣的創投制度設計類似金融業與製造業,讓創業者感受到較像員工而非自由、勇氣的老闆。相較美國的創業者,臺灣經理人缺乏資源與回報方式的自由度,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Thumbnail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