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同的教育面貌,促使我們重新思考教育
可能製造所創辦人Alice在德國求學期間,觀察到不同於台灣學生及老師的教學環境
- 課堂中發問的機會遠大於台灣的大學
- 學生跟老師比較沒有強烈上對下的關係
- 學生不曉得從哪裡來的強烈學習動機跟興趣
這些現象促使Alice去深究背後的原因,到底在學校的體制、教育設計上有什麼不同,導致有這麼大的差異?有沒有什麼是台灣的學校也能學習的?幾經詢問後,得到得答案很有趣,但似乎也不令人意外
- 我對xxx很有興趣,所以修這門課
- 我希望學生能夠不依賴老師想出解決方法,所以我鼓勵更深度的提問、討論甚至是質疑
- 我希望學生在未來也能自在地使用課堂所學到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的實作跟討論是非常必要的
這些現象發生的原因都有強烈的動機跟目的,對比台灣普遍的學習環境跟心態,主要都以「考上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為目標,在這樣的前提之下,我們怎麼能期望學校協助學生探索興趣,甚至是培養表達能力、獨立自主等等現在社會非常需要的軟實力呢?
如果目標改變了會怎麼樣?
既然目標這麼重要,我們來試試看改變目標可以帶來什麼變化。我們先來試著做個非常簡單的分析,試著想想看我們目標如果一個是「讓學生考高分」,另一個是「讓學生找到興趣」,有哪些作法是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們利用上圖做了簡單的分析,有沒有發現兩個不同的目標在執行方法上出現了極大的差異?
以目標導向策略,找出現代教育的解方
因此在可能製造所創辦之初,就決定我們的方向並不是要跟著趨勢走,而是確認我們的目標在哪裡,進而去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我們也以這樣的思維結合我們過去的經驗創造了一套流程--目標導向策略(Objective Fulfillment),希望幫助學校、教師、教育工作者、新創、學生,甚至是我們自己,在執行專案時能更系統化的朝向目標前進。
目標導向策略(Objective Fulfillment)主要分為五個大項目,教育工作者可透過這透系統,釐清課堂的目標,並一步一步去思考達到這個目標的解決方法。
我們也透過這樣的系統進行師資培訓、企業的創意創新力培訓、新創公司的產品共創共同與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下次我們再來聊聊這套系統怎麼運用到素養課程或是產品開發,不過在這之前,歡迎來參加我們12月份的目標導向策略工作坊,體驗一下這套系統怎麼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