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兒童教育專刊49期
班級/Level 2B
課程引導/Karen & Dana
整理.文/王詠慧
編輯/陳佩勤
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說:「一粒沙,一個世界。」
對所有的小孩來說,一個紙箱,也是一個世界。
四季國小課後ESL讓孩子在豐富有趣的美語情境中,投入深度的主題探究,展開動手做專題的創客經驗,透過問題解決的歷程與創作過程中與材質的對話,讓孩子在一系列的探索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與溝通合作的能力,將對生活的想法及創意美感的整合表現在不同階段的創作主題中。
在這裡,我們鼓勵孩子動手做,透過初期對材質的探索與認識,以及各種工具的使用,從發想、設計規劃、創作、修正、調整、分享不同階段歷程,享受動手做的樂趣。當孩子對每件事的過程都充滿好奇,孩子將藉由對細節的觀察與表現、歷程中的探究,學會運用生活裡的素材與資源解決真實世界的需求,進而完成自己的夢想。
四季藝術藝術與美語創客課程
在國小的美術教師多為兼任師資,且普遍運用套裝美術課程教材的情形下,現今國小孩子在學校的創作成品雷同性極高。然而,在四季藝術創客課程中,「藝術」不僅能帶來多元的主題素材及工具體驗,也扮演著跨領域整合、協同的角色,為孩子帶來學習挑戰;藝術創客教師也會將比例、造型、色彩、結構、材料等的美感概念,結合在整個校園情境裡,構築具備高美感、高感受力的環境,使孩子徜徉於「美」的氛圍中,培養對周遭變化的敏感度。
在藝術創客課程(簡稱藝創),孩子以豐富的工具、素材,自由地表現自己的想法,滿足對於創造的渴望,並與同儕合作,透過不斷的腦力激盪、動手建構與實驗,逐步組織喜歡的事物;而美語老師則在美語創客課程中(簡稱美創),帶著孩子培養運用科技工具的能力,以及發展合作溝通、計畫思考的能力,並且同步奠定良好的美語基礎。最後,孩子透過不同的方式組織訊息,以「藝術」加以整合,讓藝術創客的創作,除了是可以感動人的作品,更是具有價值的問題解決歷程。
這一次,以Level 2B的紙箱實驗室課程為例,邀請大家一起看見教師如何帶領學童動手玩專題,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藉由實作的歷程來解決問題,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小創客。
紙•怪(一)軟硬兼施
「如果你給小孩一個紙箱,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它可能會變成一張椅子、一棟房子、一雙鞋、一個彈珠檯。也可能單純只是創作成另一個造型的箱子(改編自珍‧尤蘭)。
「我和這一班孩子已經合作第二年了,我們對他們有一些不一樣的期待。所以在這堂紙箱實驗室課程裡,和帶班老師有更多不一樣的策略思考與調整。」在與Level 2B孩子的第二年合作,藝術教師與帶班教師對於創客與美語的合作模式,有了更多的期待,期望透過不同的專題,引發孩子深入探究的學習動機,並提供孩子更多小組合作的機會,鼓勵孩子勇於發想、挑戰自我,學習從生活中取材、運用工具,解決實務工作中即將面對的種種難題。而美語能力尚未成熟的低年級孩子,也能透過主題式的學習,自然而然地持續累積關於主題的字彙、語句,更透過與他人溝通、討論、互動的需求,產生美語口說的練習機會,以強烈的內在動機出發,展開美語的深入應用與學習。
「紙怪?什麼是紙怪?紙它就像是一個妖怪,它可以從很軟到很硬。」這一系列的「紙•怪」課程中,藝創及美創課程的共同目標就是鼓勵孩子從不同的紙材(Different kinds of paper),去感受、察覺、掌握紙的材質差異,再去發現材質的變化與可塑性──「What can paper do? (紙可以做什麼?)」美語教師則扮演輔助的角色,幫助孩子運用需要使用到的單字表達疑問與討論。在接下來的三堂課裡,孩子將尋找不同的合作對象、組成不同的小組;並透過與不同夥伴的合作,找出最適合與自己一同在學期末進行大專案(Project)的專題合作夥伴。
第一堂課,藝術老師帶了一疊報紙到教室,提出挑戰,由孩子自己學習如何思考跟討論,嘗試操作把報紙這麼軟的紙從平面到半立體撐起來;同時也展示了許多紙的立體創作,思考當紙可以從軟變成硬的材質時,創作者需要運用什麼樣的工具?以及什麼樣的材料、黏著劑等問題。最後,經過使用紙張的實際操作與實驗,孩子合力以改變造型、堆疊、黏接等方法,努力把軟軟的紙做成半平面或是可以立起來的半立體,嘗試打破原有的材質限制。
孩子在創客課程中重新檢視記憶中很軟的紙素材,嘗試在探索中找出素材可塑的一面,打破原有的認知,拓展對於素材的認識
回到美語創客課程,教師考量到目前尚就讀國小低年級的孩子們,所認識的美語詞彙不夠多。因此,利用這個機會,教師鼓勵孩子可以運用iPad回顧先前的操作活動,查詢不同的紙、材質、技法名稱,例如:Newspapers (報紙)、Gray paper cards (灰卡紙)、Soft paper(軟紙)、Hard paper(硬紙)等,同時認識更多關於紙材的字彙,從自己真實探索的主題出發,逐步厚實美語的字彙量。
透過紙的多元造型,感受不一樣的材質變化。回到美創課,孩子也利用工具搜尋自己有興趣的詞彙
紙•怪(二)風雨無阻
延續上次的紙材操作,這次藝術教師增加紙材的磅數,讓孩子運用不同磅數的紙進行第二次與同儕的合作,試著將這些不同磅數的紙做得堅固、甚至可以經過風吹的考驗。看著這些看來一點都不堅固的紙素材,如何讓它們變得不怕風吹雨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並開始展開熱烈的小組討論。最後,孩子針對紙素材作出了詳細的分析與討論,並運用手邊的工具、黏著劑等輔助,努力製作出站立的紙作品;然而,有些作品在接受考驗時,立刻就被吹倒了,而有些則成功地度過了考驗。
「什麼樣的結構會容易傾倒?什麼樣的設計是堅固的?」每個作品在進行考驗測試時,無論是成功的作品或是失敗的作品,每一個小組的孩子都專注投入地觀察這些作品的真正結構,產生更多的討論。回到美語創客時間,美語教師帶領孩子使用不同的紙板變化成不同的樣子,並上網搜尋更多紙板的變化型態,例如:摺、綁、卡榫等技巧,孩子也嘗試模仿操作,跳脫原先單純的「黏著」固定方法,思考更多將紙素材立體化的方法。
孩子以小組的形式,集思廣益如何搭建紙素材成為能夠站立且穩固的作品
紙•怪(三)堅若磐石 紙箱素材相較於原先的紙素材,厚度變得更厚,孩子在使用工具的操作上,也變得越來越有難度
這一堂課,藝術教師請孩子從家裡帶來可用的回收紙箱,同時向孩子展示一張乘載著一個成人的大型紙板作品照片。原來,藝術教師要帶著孩子來實驗「紙」的承重能力。了解這一次的挑戰後,孩子開始在小組中討論實際的做法,思考接下來他們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有哪些、如何分工搭建等問題;接著,孩子也回顧先前搜尋到的各種接合技巧,運用重疊、加入立體結構等方法,實驗哪一種搭建方式,可以達成最好的承重效果?到了最後的考驗時間,由別組尋找有重量的材料、放到作品上,大家一起觀察承重的結果。最後,特別堅固的作品甚至可以承受兩個小孩的重量,大約是90公斤的承重量。
運用堆疊的手法可以讓紙箱透過厚度的增加變得更加耐重,而孩子也實驗了交錯、卡榫等方式,持續尋找讓紙箱作品堅固的方法
紙•具
除了紙的特性與結構,藝術老師還希望進一步擴展孩子的創造力,讓紙板的創作延伸出多元的視角與想法,幫助孩子們累積更多的能力,奠定期末大專案的基礎。「孩子可以玩出什麼不一樣的結果呢?」上一學年,孩子們也體驗過面具的創作,當時的藝術引導,教師導入畢卡索的藝術元素,並帶著孩子以平面的紙板操作為主;而這次,一樣是使用孩子熟悉的紙板素材,藝術教師想要翻轉孩子的舊經驗,由孩子進行個人創作發想考驗孩子兼具藝術性的立體造型能力。
要挑戰舊經驗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對於孩子而言,嘗試把紙板變厚、加高很簡單,但要如何跳脫平面的限制呢?「What kind of mask you want to make? Cute, ugly, funny, scary or angry...? (你想要做的是哪一種面具呢?可愛、醜、有趣、恐怖、生氣的...?)」帶班教師帶著孩子回顧先前的舊經驗加以討論,並帶入一本《Mask Around the World》讀本,裡面收錄了世界各地的面具,有人臉、有動物,讓孩子不受侷限、欣賞更多的面具作品。此外,也讓孩子戴著不同的面具朗讀、閱讀許多關於面具作品的英文描述,例如:這個面具的臉是看起來像怎麼樣?為什麼有些看起來很可怕或是感覺在生氣?也帶入知名的威尼斯面具起源影片,讓孩子更了解面具的製作概念與背景,在觀察不同面具的同時,結合單字字義作出不同表情,去啟發孩子對於面具的想法。
「When we were making the masks, what difficulties did we meet?(我們在創作面具的時候,有遇到什麼問題?)」為了打破原有的框架,教師也帶著孩子討論目前創作過程遭遇到的難題。「The holes for eyes are too big.(要給眼睛看的洞挖得太大了。)」、「It’s difficult to cut the paper rolls.(紙捲非常難切。)」、「The mask is too small for the face.(這個面具對臉來說太小了。),「 The mask cannot stay on the face without hands.(如果沒有手扶著,面具會掉下來。)」立體的面具需要考量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使用者的頭圍、舒適度、如何戴上並固定等等。因此,當孩子們整合出自己發現的困難點,提出不同的看法與建議,這些持續的互動與討論,都有助於孩子換位思考,逐步構思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除此之外,經過了美創時間的引導後,孩子也發現了一些不一樣的造型以及面具的表情與個性化的特色,這些發現在藝創活動中悄悄產生影響,發展出立體化的建構思考。透過實際的操作,孩子也不斷的克服,如打洞、穿洞、接合等操作問題,例如:鑽出的孔洞一上一下、對不到自己的眼睛;無法在紙板上切割出平整的切面;或是頭套測量的太小,不符合使用者的頭型等。為了解決不同的問題,孩子也反覆地在美創教室的資料搜尋、小組發想討論以及藝創課的嘗試實作中,不斷循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珍貴歷程。
孩子一邊透過操作掌握紙箱創作的技巧,一邊也構思如何將這一次的面具作品「立體化」
另一方面,藝術教師也持續挑戰孩子在作品中的色彩使用,鼓勵孩子加入符合創作概念的色彩搭配、讓作品更加「個性化」。因此,孩子除了解決面具創作過程中產生的所有問題,也透過腦力激盪為面具作品思考出最貼近主題的色彩計畫。最後的成果中,孩子成功地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了充滿特色的色彩與造型表現。
孩子發現創作立體面具的時候,也需兼顧穿戴者的個別條件與穿戴的方式,種種的考量點都讓面具的創作歷程一路上遇到了不同的難題,孩子也想辦法一一克服 在藝創的操作嘗試與美創的問題討論和解決歷程的反覆循環中,孩子終於成功打造出可以舒適穿戴的大型立體面具,同時也兼具了美感的考量,加入符合面具主題的色彩。這次的面具作品創作,讓孩子對於從思考、嘗試、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動手操作活動,有了更多的自信與深入體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