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葉底看季節

茶葉有趣與深奧的地方,在於每片葉子都是天、地、人的結合。氣候與環境的影響會反應在葉片上,製茶師傅的巧手將其中蘊藏的美味引出來。自然界對於植物的影響會在葉片上形成各種徵兆,沖泡之後的葉片舒展開來,更有利於我們觀察到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痕跡,接下來便對其中常見的諸多跡象略加說明。至於品種葉片特徵的部分,坊間已經有太多可供參考的資料,在此不多贅述。
茶葉有趣與深奧的地方,在於每片葉子都是天、地、人的結合。氣候與環境的影響會反應在葉片上,製茶師傅的巧手將其中蘊藏的美味引出來。自然界對於植物的影響會在葉片上形成各種徵兆,沖泡之後的葉片舒展開來,更有利於我們觀察到各種自然或非自然的痕跡,接下來便對其中常見的諸多跡象略加說明。至於品種葉片特徵的部分,坊間已經有太多可供參考的資料,在此不多贅述。
一年四季的日照時間長短,不僅影響在葉片軟硬度的部分;春天最柔軟、冬天肥厚、夏天偏硬。茶葉中的咖啡因、兒茶素也會受到日照時間的影響;長時間的日照會提高葉片裡的咖啡因含量。日本綠茶會採用黑網遮蔭的 “覆下栽培法”,目的即是要提升茶葉中的葉綠素和胺基酸、降低咖啡因,讓茶湯的滋味更好。而台灣烏龍茶以春、冬的烏龍茶較佳,夏秋的茶味道較易苦澀,日照時間有相當大的關係。進一步來說季節與茶湯口感、葉片柔嫩的關聯。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葉片柔嫩,所以茶湯口感相較其他季節更為柔順。夏天日照時間長,葉片纖維化的速度也變快,枝梗較硬,因此咖啡因含量也相對較高,茶湯中苦澀味較強。秋冬的日照時間介於春夏之間,葉片的軟硬度也居於兩者之間,茶湯表現不如春冬優異,高海拔茶區通常做為休養調整茶園狀況的時期。冬天的氣溫較低,植物過冬的機制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將養分存於根系,等待來年春天發芽,另一種則將養分存在於葉片之中,降低含水量,提升細胞的濃度。前者是為什麼有些蔬果在冬天特別好吃的原因,而茶葉偏向後者,由於含水量較低、養分濃度高,所以冬天的茶湯香氣強。 台灣烏龍茶界有句話說『春水冬香』就是從季節來看茶湯的差異特色。而這種特徵也會隨著緯度、海拔有所不同,所以在中國大陸的烏龍茶反倒以秋茶更勝於冬茶,便是因應氣候條件狀況不同的緣故。市場上也有所謂 “冬片茶”,主要是在冬天的時候突然回暖的天氣,讓植物誤以為春天來了,除了原本濃郁的葉片之外還帶有新生的嫩芽,使得茶湯不僅香氣強口感也甘甜順口。這種情況尤其在低海拔地區反而更容易明顯感受到氣溫突然的變化。冬片則是冬騙(植物被騙,以為冬天過了)的轉字。
從季節來看紅茶以夏茶為佳,綠茶以春茶為佳,烏龍茶以春冬為佳。這是因為紅茶發酵度高,夏茶的滋味強勁反而成為適宜的原料。綠茶因為不發酵的製程,更接近植物的自然原味,春天的柔嫩葉片更能做出好品質的綠茶。烏龍茶則以春、冬的原料在香氣口感上有較佳表現。雖然季節、發酵程度、葉片柔嫩程度等因素都會影響茶葉中咖啡因的含量,但若將三者的咖啡因來排列,基本上紅茶大於烏龍茶大於綠茶[1]
總的來說,葉片的軟嫩硬度是判別季節最簡單的方式[2]
[1] 關於茶葉咖啡因的討論,在茶與養生的篇章會更詳細一點討論。 [2] 有些茶農也會透過夏茶嫩採的方式來提升茶葉的品質,不過在實際操作上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夏季氣溫偏高,要跟植物生長速度競賽相當費時費工,價格上的優勢又有限。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