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新常態:簡報技巧的learn與unlearn(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承按上週,在疫情下遙距簡報成為了新常態,作為普通上班族有甚麼新技巧需要適應呢?
  1. The Closer NOT the Better

    攝影界有一個著名的提醒,說是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是因為你走得不夠近。

    除非特地去購入設備,否則我們在家上班,發佈或是參與簡報,都是在使用自己或公司的筆記型電腦。 筆記本的鏡頭是靠在屏幕上,所以無論在過程中有意或無意,要是我們將眼光放在水平的方向,將觀眾來說都出現了仰角。這不單只是有沒有修鼻毛的問題,仰角也可帶來一點兒傲氣。

    把自己離電腦遠一點,那怕是水平的眼光,仰角也會減少,而且也減輕了鏡頭變型的問題(顯得更瘦唷),更可以令自己的手勢能被拍進鏡頭之中,加強簡報的效果;把滑鼠線拉長一點或是使用無線控制器便可。後退一步,一舉三得。


  2. Pause and Ask for Feedback

    在有聲沒畫的teleconference中,因為看不到觀眾的反應,你未必會知道觀眾對簡報內容有多理解,有沒有疑問。 適當的暫停便顯得重要,一方面讓大家透透氣,稍為對簡報內容沉殿一下,也暗示這是一個發問的時間(你不會傻得每次都在問有沒有問題)。

    要是沒有人回應可怎麼辦?最好的情況是大家都清楚明白,但你也可以用以下的方式製造對話:

    指名問問題:指名道姓也許不太禮貌,但可以問個別部門,例如剛剛完成有關預算的部分,可以指名問一下財務部有沒有回應或是新資訊分享,記住是要有關係的部門。跨區的會議也可以選擇以區分提出;

    點出action point:要是剛完成的部分有action point,不用等簡報完成才重提,在暫停中可以說一下,一方面展示你對簡報流程、回應有充分了解及控制,萬一對方忘記了自己有action point,也可令人提起自己的參與度。


  3. Visual Cue

    有聲沒畫的時候,大家也在自己電腦或桌上看投影片,除了page number這種基本技巧,要是投影片有流程圖,可以替每一個流程訂下一個tagging,例如在左上角寫下(1),下一個流程就是(2),分拆開的子流程便是(3A)和(3B),這樣做當你每次提起的時候,只需要說成「在流程2當中」,而不需要費時地說「我們看看左邊第二個,由上至下的第五個流程」。簡潔,觀眾也找得快。

    投影片中有表格也亦然,除了以顏色突顯出想要討論的部分,要是要討論的有頗多行數,加入row number也是提升大家一致性的好辦法。


  4. Repeat on Where We Are

    遙距簡報中,觀眾分心是避免不了的事情;在會議室中還可以碰碰其他人的肘子,輕聲問一下剛剛說到哪兒;但在chatroom裡問就會很尷尬,有些人分心滑了一下手機,回應一下在家的兒女,錯過了又怕問,不但令投入度減低,決策時也可能缺少了重要的資訊。

    要學會說慢一點,多重覆一下剛剛提到了甚麼,接下來到哪一頁;看上去也許會累人,但總有一兩個人,因為你的故意重覆而重新趕上了列車,心裡暗暗的感謝了你。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人人也說要大圖大字,簡報是否只有一個模式? 在企業框架內、上司要求下如何發揮設計創意? 我不想聽「你要這樣做」,我要知「為什麼」! 遙距簡報的世代,設計上又有什麼雷區要避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全球疫情下,為了社交距離也好,為了減輕租金壓力也好,遙距工作慢慢風行了起來。面對面的簡報,也因為大家不再聚集於辦公室或是路演場合,機會變得少之又少。 那麼,有哪一些我們從前認定為金科玉律的簡報技巧,在遙距簡報下已經不再適用呢?或是有那一些新的技巧,值得上班族在新常態之中注意一下呢?
若果有人說,分析喬布斯的簡報技巧,養活了一代作者,可能帶一點誇張,但又未必離正確很遠。 人走茶涼。也許是光環的消退、產品的重覆、對手的參考,這幾年的發佈會,所帶來的注目禮也越見往下了。因為時差的關係,發佈會都在我們的夜深舉行,隔天睡醒了已有一大批懶人包,三分鐘濃縮介紹,十個你要知道的功能⋯⋯等等飯來
有些人會說,2021年都來了,誰還是會用古舊的是4:3比例作簡報呢?不是愈闊愈高大上的嗎? 事實上,有不少跨國企業的內部簡報模板,仍然在採用4:3的比例。當然在時代巨輪下,影片、電視、電腦螢幕通通都在橫向發展了,呈現著電影感的震憾力。那麼除了應對自己公司或客戶的要求外,4:3是否已經走進了歷史呢?
在全球疫情下,為了社交距離也好,為了減輕租金壓力也好,遙距工作慢慢風行了起來。面對面的簡報,也因為大家不再聚集於辦公室或是路演場合,機會變得少之又少。 那麼,有哪一些我們從前認定為金科玉律的簡報技巧,在遙距簡報下已經不再適用呢?或是有那一些新的技巧,值得上班族在新常態之中注意一下呢?
若果有人說,分析喬布斯的簡報技巧,養活了一代作者,可能帶一點誇張,但又未必離正確很遠。 人走茶涼。也許是光環的消退、產品的重覆、對手的參考,這幾年的發佈會,所帶來的注目禮也越見往下了。因為時差的關係,發佈會都在我們的夜深舉行,隔天睡醒了已有一大批懶人包,三分鐘濃縮介紹,十個你要知道的功能⋯⋯等等飯來
有些人會說,2021年都來了,誰還是會用古舊的是4:3比例作簡報呢?不是愈闊愈高大上的嗎? 事實上,有不少跨國企業的內部簡報模板,仍然在採用4:3的比例。當然在時代巨輪下,影片、電視、電腦螢幕通通都在橫向發展了,呈現著電影感的震憾力。那麼除了應對自己公司或客戶的要求外,4:3是否已經走進了歷史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束了一段全遠端上班的工作時光,八月正式回鍋上班族,而其實居家上班已經是現代職場的常態,但在家工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高效率與專注是許多人剛開始居家上班時的挑戰!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什麼是簡報,以及一些應用簡報能力的職場和生活場景,今天我們來聊聊「問題簡報」中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避免它們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看似微小,但卻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我們的交流效果。 常見症狀一:忽視觀眾需求 很多簡報講者只關注自己想說什麼,而忽略了觀眾想聽什麼。這會
Thumbnail
這本書教你如何做好簡報,重點在於明確簡報的目的,理解聽眾的需求,以及考慮外部限制,並介紹了PQA 架構和金句的使用方法。
Thumbnail
在職場上,簡報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無論是向客戶提案、向主管匯報工作,還是在會議上分享想法,我們都需要通過簡報來傳達我們的資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簡報都能夠取得成功。有的簡報讓人昏昏欲睡,有的簡報讓人意興闌珊,甚至有的簡報還會引起聽眾的反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你沒有做好受眾分析
Thumbnail
上篇提到了溝通技巧與觀察的重要性和促成溝通順利的三大要素,還沒有看過上篇可以先過去看看再回來會比較能理解接下來所說的重點哦~ 接續上篇,我們這禮拜要來聊聊面對問題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應和面對接收者的回答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饋。在過去的經驗裡,我們一定遇過會讓我們不斷想和對方聊下去的人,也一定遇過會讓我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視訊面試、遠端面試變得越來越普遍。從選擇場地、器材準備到服裝儀容、肢體語言和時間管理,視訊面試的細節和技巧都在這篇文章中被深入地論述了。無論你是求職者或是面試官,這篇文章都將對你的視訊面試流程有所幫助。
腳本討論完之後,依照約定的時間走到錄影的場地。工作人員將公共空間打造成微攝影棚,曾與同事吃飯的吧檯,成了新聞室裡的主播檯。左右兩旁的燈光打在我身上,溫熱的氛圍正起。但當我發現只有鏡頭在眼前,而不是聽眾時,突然可以理解演員說著對著鏡頭演戲的感覺,真的有點不知道該看哪裡,自然有些尷尬與不自在。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結束了一段全遠端上班的工作時光,八月正式回鍋上班族,而其實居家上班已經是現代職場的常態,但在家工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高效率與專注是許多人剛開始居家上班時的挑戰!
Thumbnail
在現代數位時代,我們習慣於直接打開簡報軟體,快速輸入想法,添加圖片和動畫,希望能製作出一份令人驚豔的簡報,可是這種做法往往忽略了一個簡報的本質——傳遞資訊,與聽眾建立真實的連結。今天分享一招我自己也經常在用的方法:要準備簡報,就先別打開簡報(軟體)。 因為麻煩,反而精鍊 在開始製作簡報之前,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們談到了什麼是簡報,以及一些應用簡報能力的職場和生活場景,今天我們來聊聊「問題簡報」中的常見症狀,以及如何避免它們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可能看似微小,但卻很有可能大大影響我們的交流效果。 常見症狀一:忽視觀眾需求 很多簡報講者只關注自己想說什麼,而忽略了觀眾想聽什麼。這會
Thumbnail
這本書教你如何做好簡報,重點在於明確簡報的目的,理解聽眾的需求,以及考慮外部限制,並介紹了PQA 架構和金句的使用方法。
Thumbnail
在職場上,簡報是一種重要的溝通技巧。無論是向客戶提案、向主管匯報工作,還是在會議上分享想法,我們都需要通過簡報來傳達我們的資訊。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簡報都能夠取得成功。有的簡報讓人昏昏欲睡,有的簡報讓人意興闌珊,甚至有的簡報還會引起聽眾的反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答案就是:你沒有做好受眾分析
Thumbnail
上篇提到了溝通技巧與觀察的重要性和促成溝通順利的三大要素,還沒有看過上篇可以先過去看看再回來會比較能理解接下來所說的重點哦~ 接續上篇,我們這禮拜要來聊聊面對問題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應和面對接收者的回答我們如何作適當的回饋。在過去的經驗裡,我們一定遇過會讓我們不斷想和對方聊下去的人,也一定遇過會讓我
Thumbnail
後疫情時代,視訊面試、遠端面試變得越來越普遍。從選擇場地、器材準備到服裝儀容、肢體語言和時間管理,視訊面試的細節和技巧都在這篇文章中被深入地論述了。無論你是求職者或是面試官,這篇文章都將對你的視訊面試流程有所幫助。
腳本討論完之後,依照約定的時間走到錄影的場地。工作人員將公共空間打造成微攝影棚,曾與同事吃飯的吧檯,成了新聞室裡的主播檯。左右兩旁的燈光打在我身上,溫熱的氛圍正起。但當我發現只有鏡頭在眼前,而不是聽眾時,突然可以理解演員說著對著鏡頭演戲的感覺,真的有點不知道該看哪裡,自然有些尷尬與不自在。
在網路、社群媒體如此發達,讓我們越來越不會與人面對面交談、相處,我們反而面對電腦、手機時更為自在,也更為熟悉。網路的發展本是要讓大家的距離更加靠近,可以不受空間的限制來與人接流,但反而我們和彼此的關係卻在倒退,網路的速度這麼快、社會的步調如此匆忙讓我們的情誼在快速中無法累積、無法更靠近,甚至更疏離。
Thumbnail
在會議中進行口頭報告時,要具有結構化的能力,以提高效率。結構化思考和表達可以節省雙方更多時間,提高效率。本文介紹了結構化報告的技巧,包括先行結論、提供證據支持、歸類分組和邏輯遞進。透過結構化的報告,可以幫助自己整理資料、整理思路,同時能讓對方快速理解和同意觀點,提升業務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