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至今一個多月,診所繁瑣的收尾事項仍在進行中,但我的方格子個人頁面已經產出十多篇文章、近兩萬字。幾位親友私下問我:都已經退休了,為什麼不好好休息,非得把自己搞得這麼累?
其實,除了創作、傳達理念原本就是我的人生目標與志業以外,另一個更重要、卻常常被忽略的原因則是:退休以後如果「過太爽」,很容易罹患生理或心理疾病,甚至還會早死!
以下引用自陳豐偉醫師〈
較早退休,可能換來提早死亡與大腦變呆變慢〉的一段文字,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閱讀全文:
學者認為,一個「不費力」(undemanding)的生活環境,就無法抵禦、或甚至會加快某些大腦功能的退化...(中略)...學者引用經濟學「人力資源」(human capital)理論解釋,「真的有用到大腦」,才會讓我們的大腦繼續把資源投資在腦神經細胞的儲存能力與執行速度。退休後不需承擔責任、或工作時有待退心態(on-the-job retirement),我們的大腦就往熄燈打烊準備了。
接下來我要進一步衍申說明,退休之後如果能維持「適當的壓力」,會讓身心更健康。這就得提到「毒物興奮效應」(hormesis)這個名詞。
〈
危害健康之物也能幫助長壽?淺談「毒物興奮效應」〉這篇文章可以提供必要的入門知識,在此只先節錄幾個重點。 「毒物興奮效應」其實已經被提出幾百年了,只是近代研究工具與方法的發展,使科學家有辦法加以印證。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說明「毒物興奮效應」:許多傷害我們的東西,也可以對我們產生益處,關鍵就在「劑量」高低。
其關鍵原理就是,所有生物都有「自我修復」機制。如果身體遭受傷害,生物會產生相應的保護和防禦機制,而且不僅是修復「已經」產生的損傷,還能「預作準備」以應付將來的損傷。然而如果傷害的程度(劑量)太高,則會超過負荷,進而對身體產生破壞。 以下三項是很容易理解,也最常用來說明「毒物興奮效應」的例子(註): 一、藥物
任何能治療疾病的西藥,只要服用劑量太高,反而會變成「毒物」。
倒過來說,很多中草藥本身就有毒性,但如果在中醫師審慎處方下低劑量服用,反而對某些疾病有治療效果。以下這篇論文出自我的母校中國醫藥大學,對中草藥毒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中草藥毒副作用之認識〉。
二、節食
吃太少會熱量不足、營養不良,甚至會餓死,但適當的「飢餓」反而有助於身體健康,甚至能延長壽命。近年來風行的「168間歇性斷食」,與「毒物興奮效應」也有關係。透過斷食、限制熱量,在體內引發毒物興奮效應,促進細胞更新,提升抗氧化能力,提升代謝能力,這些身體反應都有益健康。
三、運動
運動對身體來說其實是巨大的負荷,不管是對心(心跳加快)、肺(喘不過氣)、肌肉(疲勞酸痛)皆然。但是由於「毒物興奮效應」,使身體產生代償機制(最常被提到的就是「自由基」),進而帶來益處。
最重要關鍵來了:「毒物興奮效應」的概念不只可以運用在「生理」方面,也能套用到「心理」方面。
最容易理解的實例就是:一個學生如果完全沒有壓力,讀書效率不可能太好。不論壓力來自父母(的處罰)、自己自尊面子)、同儕(的較勁)、心儀另一半(的眼光),如果處於「適度」壓力狀態下,就能提高表現。但如果壓力太大、超過負荷,則會帶來負面影響,反而降低效率。
前文提過,退休之後如果能維持「適度壓力」,會讓身心更健康。但是具體而言該怎麼做呢?
陳豐偉醫師的建議是繼續「兼職」從事原本的工作。重點不是為了賺錢謀生,而是為了讓頭腦維持運作。
我再補充一個可行策略:做喜歡做的事,或者學習想學的新事物,不過重點是要處於「適度壓力」狀態下,而非輕輕鬆鬆、懶懶散散的愛做不做。
- 對學語文有興趣,很好。但如果只是興致來了就買本書來讀讀,沒心情時就好幾天完全不碰,那對身心健康益處不大(尤其是大家最在意、最擔心的腦力退化)。最好是報名參加老師會指定作業、還要上台發表的課程,給自己帶來適度壓力,才能發揮最佳效果。
- 我向來對寫作有興趣,對傳達理念有熱忱,所以不管何時退休,本來就必然會做這些事。但如果沒有給自己適度壓力,想寫就寫、想偷懶就擺爛幾天,那就真的會應驗「提早死亡與大腦變呆變慢」。因此我採取的策略就是加入〈方格子〉作者群,並且採取「收費訂閱制」,承諾每月至少發表8~10篇文章、20000字。如此一來,因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心甘情願,又因為有適度壓力督促,所以必須動腦、動筆,無法偷懶,也才能避免提早退休後身心狀態急速退化的惡果。
至於何謂「適度壓力」?這又是另一個主題了。日子還很長,將來的文章中一定會常常談到這個概念,敬請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