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 |《2030轉職地圖》履歷表是檢視自己的機會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本書的附標題是「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當時自己的情況是因為全球疫情的關係,剛從海外回到台灣半年,藉著這段待業期間休息之外,一天之內沉澱最久的地方是鎮內的圖書館,這本書放置在館內的新書櫥窗,目光由左至右依序一本本掃過,最後是被這本書的書名吸引,果然沒有讓我失望。
自認自己不是一個專注度非常高的讀者,原本以為這樣厚度的書籍要花上好幾天時間閱讀,但作者以國際獵頭的觀點分析,深深切合迷惘求職者的煩惱,散發愈讀愈起勁的魔力。
被書中金句點醒大概就是這樣豁然開朗的心情
「職場上愛比較的心態,經常受到他人影響而使自己停滯前進的動力;與其抱怨現狀,不如將重心放在個人成長」
書中這句深刻點醒自己不要糾結當下,將眼光放遠,也因此拉高了職涯的視野。 而Sandy認為不論未來資訊IT與智慧AI如何發展,都需要配合「軟性技能」才能發揮效力,因此重點歸納八項技能持續學習、創造力、自發性、領導力、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人脈網、狼性,提供給未來人才自我提升的方向,你可以透過閱讀或是找到領域專業的人士作為你的導師,總之,讓每一次的工作都能成為下一個工作的養分,一定要在目前的工作中培養帶得走的能力
但除了上述八項能力,我從職場經驗中親身感受還有一個軟性能力是在人與人密切交流中經常被忽略的-「同理心」,以英文的說法也許更為貼切「put oneself in someone's shoes」翻譯為「將你的腳放進某個人的鞋子裡」,也就是換位思考,能夠真正的以對方立場、成長背景去揣摩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想法,讓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人。
「許多人自稱跨國工作者,其實只是跨出國家的國界,並沒有跨出工作的國界。」

這句話讓曾海外工作的自己檢討過去,願意離鄉背井的工作者相對少數,如果辛苦來到異地只是做一樣的工作,那大可留在家鄉就好,不斷反思自己是否有因為跨國工作而接觸到各國工作者,進而增加思考邊界、嘗試接受與自己相異的意見,甚至提升心態與各種能力。
重點不是你在哪一個國家工作,而是你用什麼樣的心態面對工作?
每個人都期待做任何事情,能夠像投手投出的「快速直球」那樣直線一條、一帆風順的達成目標,但就如同味覺有著酸甜苦澀,你一定不會像卡通那樣「碰!」一聲就神奇的出現在你想要的位置,反而是像登山那樣的小路蜿蜒或是陡峭稜線,如果你想登上高峰,你必須得做點什麼,而不是什麼都不做的待在原地。
峰谷法則提到,如果想在高峰待的久一點,你得做好更充足的準備-《峰與谷》
本書特別之處在於不僅指引你該怎麼做,還告訴你如何開始去做,章節收錄32個真實案例故事,包含「跨出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讓自己在工作中被看見」、「跨領域的可塑性」、「三十歲轉職困境」、「串聯跨國人脈」等,讓讀者可以從中參酌跨國工作與不同產業職場的求職轉換。
最後分享閱讀後,讓我學到的幾件事:
  1. 不時檢視自己的成長,經常更新自己履歷,最好現在就動手做。
  2. 「軟實力」適用於各個就業職場。
  3. 持續閱讀,選對書絕對不會虧待自己的時間。
  4. 探索和關注產業人才的動向,培養自身優勢。
書名: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
作者:蘇盈如(Sandy Su)
ISBN:9789573286769
出版日期:2019/12/27
出版社:遠流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自我成長、閱讀、職場、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職涯是場40年的馬拉松,從長跑角度出發,掌握20歲到60歲工作累積的重點,並且涵蓋不同階段人生的需求。」 這句話總結了本書的概念,也給了身為受雇者的我如雷的一擊,更多的精隨,相信在你親自閱讀書中內容之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學生在學期間應開始累積更多相關的經驗,選修相關課程、尋找實習機會、參與專業社群等都可為未來求職累積競爭力。已工作人士應試著盤點自己的可移轉技能,尤其著重在軟實力。以及對於跨領域轉換工作的求職者,應善加利用相似能力並凸顯自我差異。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當我決定要撰寫人生攻略時,我很快地遇到了第一個顯而易見的難題:人生沒有攻略。人生當然沒有攻略,每個人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不同,我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需要多樣的方法解決。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攻略。
「誰是不被AI淘汰的人才?」 出自於去年開始在管理階層、HR圈很紅的一本書——《人才:視才、選才、求才、留才的 10 堂課》。在看完之後我覺得除了是公司老闆、管理層、HR 必看的書,如果你是「找工作的人」也非常適合把這本書讀一遍!你可以在這本書中了解公司在找什麼樣的人、人才會被什麼方式找到。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
Thumbnail
本文為求職者提供了一些基本概念,幫助他們有效準備心儀職務的面試。從檢視自身技能、學歷到合理與企業人資互動,文章深入探討了求職過程中的關鍵準備要點和注意行為,以提升求職成功率,最終成功找到合適的工作。該文適合希望進一步提升應徵技巧的職場人士閱讀。
Thumbnail
《見構、解構、建構、再建構。-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原來,世界可以翻過來欣賞。 2024年夏至的尾聲,高雄依然酷暑 百貨公司裡的書店, 絕對是現代版世外桃源。 放眼望去書店裡的暢銷書排行榜, 有幾本書名,是這樣寫的: 「重新找回自己。」 「閒人出
Thumbnail
學生在學期間應開始累積更多相關的經驗,選修相關課程、尋找實習機會、參與專業社群等都可為未來求職累積競爭力。已工作人士應試著盤點自己的可移轉技能,尤其著重在軟實力。以及對於跨領域轉換工作的求職者,應善加利用相似能力並凸顯自我差異。
Thumbnail
前言 世界需要的是「你」,而不是你認為「應該成為」的人 在職涯轉換之際,這本書正是我在翻閱的書籍。 作者是一名美國的職涯規畫師,曾經從公司助理成為了五角大廈中的年輕主管,是她的夢幻職業。然而當她開始工作之後,感受到的種種痛苦和不協調,迫使她思考這是否真為她所追求的。 也因為這段經歷,使他成了
Thumbnail
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要在職場展現出色的成果,不僅需要專業技術與知識,隨著工作性質的不斷發展,個人還必需具備團隊合作的特質與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軟實力 (Soft Skills)」。 從溝通、協調,到適應能力與解決問題,「軟實力」是有效促進團隊合作與組織成功的基礎。
Thumbnail
當我決定要撰寫人生攻略時,我很快地遇到了第一個顯而易見的難題:人生沒有攻略。人生當然沒有攻略,每個人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個性不同,我們會遇見各式各樣的人生難題,需要多樣的方法解決。沒有適用於所有人的攻略。
「誰是不被AI淘汰的人才?」 出自於去年開始在管理階層、HR圈很紅的一本書——《人才:視才、選才、求才、留才的 10 堂課》。在看完之後我覺得除了是公司老闆、管理層、HR 必看的書,如果你是「找工作的人」也非常適合把這本書讀一遍!你可以在這本書中了解公司在找什麼樣的人、人才會被什麼方式找到。
Thumbnail
轉職只是為轉而轉?如何找到方向?除了轉職有無其他可行的方案? 與本文一起探討如何從自我盤點到探索機會,開啟職業發展新視野。
Thumbnail
昨天朋友問,他現在的職涯位階接下來是應該偏重硬技能還是發展軟實力?本篇來聊聊我的想法。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上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可說是一句極富啟發性的箴言,這句話提醒著我們擁有各種技能和才華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善加運用及發揮在未來的時刻。 當我們談論「能力」不僅僅是指學術上的成就,也包括著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是靈活應對變化的能力,這些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