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王我常聽後輩訴苦,主管對年輕人似乎過度寵愛與迷信。感覺年輕人就是組織的未來,有創意、有希望。中高齡員工呢,多半被貼標籤成沒熱情、老了、沒創意。年齡,怎變成職場歧視了?聽起來,大家頗為不滿。
我一嘆,這太偏差了。年輕人的確重要,可是在臺灣,重要性太被過度渲染。其實,從政治戰場就可以看出端倪。 20 歲一票、 30 歲也一票, 40、50 歲都是一票。所以,某方面來說, 20 幾歲的年輕人是很重要,因為他們是國家未來支柱。過去的時代,所謂未來主人翁說的大概是小學生,但現在這句話應可套用到 20 來歲了。不過這個年紀,有許多人還在迷惘、還未累積出足夠的社會經驗。要說他們是當代的主角,稍嫌偏頗。不過政治人物搶選票最重要,年輕人投票時間長,好好拉攏,有如提款機。
以上純政治思考,但實際點講,對於社會國家的貢獻度, 20 來歲的確無法勝過具備一定歷練的 30 plus。青壯以上族群不管智力、才情甚或勞力,多半是實質貢獻。所以要說這批人難用,不通。
晚輩們很納悶,拚老命賣肝賣肺,居然不被職場主管倚重?我想問問,什麼叫創新?是網路耍梗?還是源自思考力的廣告級創意?青壯時期,創造力多半處於高峰,年紀不是問題。重點是,組織領導人懂不懂善用各年齡層的員工,讓公司運作最佳化。
我認為,強調年輕人重要是一種鼓勵與期許。青壯人口繳了多少年的稅?還沒進社會的年輕人,多少都靠著國家補助過日。別以為學費都是爸媽繳的,國家就算不直接補助學生,也有不少科目經費給了公私校。所以,「年輕人就是希望」這話我同意一半。為什麼?有用的年輕人才是希望。關鍵在社會吹捧的年輕族群,是否真有能力將國家重任扛下來。所以,還是理性回歸社會公平面來看,大家會平衡些、也更能和諧相處。
當年輕人被社會看重,應該更謙卑,不能趾高氣昂,沒把前輩放在眼裡。尤其生命的一切不只學校教育,有太多能力得從社會經驗累積。沒有前輩傳授經驗,你就慢慢體悟吧。時代永遠向前滾動,有的人是現在式、有的像過去式、有的則是未來式。但社會要順利運轉,就是需要不同年紀資歷的人一起推動。所以,遇到職場領導者用年紀來定義人力時別太傷心。老鳥們本分做好、薪水照領。
腦袋簡單的領導者,的確容易以「切西瓜」的方式概分老員工與年輕員工。但我想問,這邏輯打哪來的?年輕人全都有創意跟能力嗎?中年人都是三明治、悶燒鍋、少了雄心壯志嗎?待退的都是老賊、暮氣沈沈、一條死魚嗎?拜託,未必吧!
以偏概全、以全概偏都不明智。每個人是獨立個體,職場上將人力管理簡化,當然有問題。例如,剛出社會的年輕人靠點爸、靠點媽無所謂。但現在,三、四十歲的啃老族可多的是。偏頗的管理,就會陷入弔詭。人能分這麼清楚嗎?難道嬰兒算一種、兒童算一種、年輕人算一種人、中老年人各算一種嗎?社會就這幾類人、就你想像中那些能力差異嗎?唉,這跟我那舊公寓的水管一樣,不通。
人生是複雜而需要思考的,組織管理也是。我跟晚輩們說,不要因為被老闆打壓就覺得悶。反而,更該在畸形環境中活出自己的樣子與風格。沒錯,不管年齡幾何都希望被看重,但社會就是這麼一回事,有充滿希望感的地方、也有絕望感濃厚的。科學講因果,職場也是。待得夠久,勢必得經歷這些。最後一句話是,老闆就由他說吧!因為,你才是自己生命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