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者問事: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該如何選擇?要考慮哪些因素?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這是第二篇問事寫作,訂閱一年期「問事方案」的讀者可以提問,筆者會依照時間狀況,跟確定會寫的題目,幫問事人寫一篇筆者個人的看法。有些題目不被接受,主要原因大概兩個,一個是超出本人能力太多,另一個是題目太大跟論文一樣,要隨便寫可以,但是會對不起讀者。

家中小朋友未來將上小學,想請教老師該如何選擇體制內或體制外的學校?決策標準要考慮哪些因素?
這真是大哉問。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不是很「難」回答,原因筆者之前在教育系列有講過,「說實話很傷人」,畢竟多數家長都是望子成龍。可是,自己家小孩的能力、性格,沒有人會比家長更清楚,所以這篇開頭必須跟問事的讀者,以及所有想看到的朋友,把話先說明白。
明白什麼?

您對孩子的理解,及未來的想像是什麼?

如果貴子弟的程度,是在最前面的5%,那麼說真的哪種學校都沒有差,您唯一要注意的,是小孩的品性。所以,對您來說,體制內的公立學校,體制外的私立學校,華德福森小各種體系,選擇標準應該是哪個環境,會交到「好同學」、「好朋友」。
好同學、好朋友,不是成績個性方面的好,而是對家長來說,怎樣算是好?
這點就回到選擇學校時的考量,也是父母需要自問的,會提出這個問題的家長,家境絕對不會差,所以「孩子的未來究竟是什麼」,這個必須家長去想像,不是筆者等教書匠可以代答。
具體來說就是,打算送出國嗎?出國後想要回國發展嗎?您是要他繼承家業,還是有足夠資產讓他開業闖蕩社會?是在國內就好,念哪一行都沒有差,順順著走即可嗎?
這差別是很大的。

體制內或外,著重的能力養成並不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筆者必須說,森小跟華德福體系的學生(以下稱為體制外),跟走傳統升學路線的台灣公私立學校(以下稱為體制內),選擇不同路線的兩個學生,在多年後相比,擁有的能力是不一樣的。這不能迴避的問題,就是體制外的學校,真的就是考試能力比較差,必須額外花很多時間補足。
體制外的訓練,會培養較好的思考能力,動手實作的技巧,勇於嘗試的精神。體制內,則是穩穩地跟著台灣升學制度,根據學校重點方向不同,您的孩子可能得到不同的影響。
硬要說,兩者沒有純然意義上的好壞,但會依據你的目標設定,進而產生不小的優劣差異。若你想要未來走升學路線,那麼當然是選擇體制內學校,跟著升學路徑走,這樣阻力最小,投入的時間跟資源,換得的成績可以讓他有更多的科系選擇。倘若走體制外,那麼對於準備考試來說,負面效應就會非常大,因為體制外學校很講求自我學習,若時間都花在對考試沒有效益的地方,無論學到多少功夫,現實而言就是對升學考無用。
回到之前,筆者為何強調若是前5%的程度,不會有太大差異?因為這種頂尖的學生,就算先去體制外,再回到體制內考試,需要的準備時間很短,只要他從小沒有荒廢學習,還是有在讀升學考試需要的科目,差別只是75或74級分,再怎樣差也是頂大標準。
所以筆者一直強調,父母真的要面對現實,自己孩子到底是不是這塊料,腦袋足夠以外,個性合適嗎?教師只可以給予成績的指引,判斷對不同科目的天分。

家庭的期望與能力、小孩的資質與性格應為決策主軸

筆者個人的建議,會傾向以家長本身的能力判斷,資產足夠的家長,想送出國就該以外國學校當作標準,即便在台灣就讀體制外學校,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自我探索,也不能就真的放著不管,引導小孩朝著你預定的出國留學目標。若你打一開始就沒有想要出國讀書,那麼選擇體制外的學校,應該是家長想要孩子學到自主學習、思考、判斷的能力。
但若貴子弟的能力,僅算中上之資,很明顯並非智力水準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那麼筆者真的要認真建議,您找的所有體制外個案,若是發覺屬於特別聰慧的離群值,就盡量不要作為參考。
一般人的程度,以及他可以運用的時間,都並非無限。若您以出國為目標,有足夠的財力支撐,那麼要就是選擇體制外學校,徹底針對留學目標制定計畫,然後執行到底,切勿半途發覺太辛苦,轉回體制內學校。因為體制內的升學考試,需要學習的項目真的不少,學業落差太大,不硬補回去是救不回來的。當然,如果是個性上發覺體制外真的不適合,那麼趕快切回體制內是應該的。
體制內學校的缺點,就是課程死板,階段式的學習,對於已經有人生目標的學生來說,要看很多跟自己性向無關的科目,是很浪費時間的。但反過來說,這也是體制內的優點,進度容易掌握,小孩學到哪一清二楚,哪些科目需要加強,也是一目瞭然。
就以師資來說,台灣現在的公立學校教師,素質越來越好,小孩在學校想要加入特殊班(數學、英文),或是參加科展、比賽,都會有很專業的教師可以協助,絕對不會比體制外的差。體制內教學不如體制外這些錯覺,有時候是來自體制內有行政壓力,以及整體進度的壓力,而非教學者本身的能力不足。
故講這麼多,筆者對於家長的建議,還是回到兩軸,第一個軸向是家長對小孩的期望,未來設定的目標是否明確,或是家庭有強大的後盾,夠讓他耗費資源獲得經驗。第二軸向是小孩本身的才智能力,個性究竟為何,適合朝向哪一個目標,讓一個非常被動的學生去體制外學校會很痛苦,反過來說極為主動活躍的性格,在體制內也會被壓抑的很難過。
決策的標準,就客觀的環境來說,筆者認為要看這兩項。

在不同的學校,小孩會認知到不太一樣的社會

不過,在主流的判斷之外,筆者認為另外有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究竟是要選擇能力分班,還是常態編班?這裡指的不是入學測驗那種分類,是指對於「家庭經濟狀況」這種分類。
選擇體制外學校,說實在的也是種能力分班的概念,因為會去念的同學,家境絕不算差,普遍都在台灣的中間層以上。也就是,他可能在求學路程中,不會碰到一個父母做藍領勞工的家庭,對於社會的組成,認知恐怕會有偏誤。
體制內現在強制常態編班,即便是那種白領學區,有大量家長會想辦法關說的人情班,公立學校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幫人湊班,照樣是抽籤排序。這種家長壓力之下,打造的班級頂多稱得上比其他一般班級好一些,但回不到以前分AB段班的程度。
筆者的意思是,除非一些很特殊的條件,公立學校會讓你的孩子,見識到來自附近學區的家庭組成。就算是中產菁英學區,也不會全部都長一個樣,還是會有各行各業的人可以接觸。
筆者個人少少的經驗是,這種常態編班下成長的學生,同學家庭背景越多元化,他長大後對於社會世事的判斷,處事會比較圓滑些。或者說,不會太過絕對,輕易認定標準答案的存在,例如我們常在PTT看到的厭X情節,對特定職業的刻板印象。

學區與校風、班風的差異影響

但說歸說,會考慮體制外的家長,所在的學區通常也不會太差。
說實在的,一個都是中產白領為主的學區,家長對於學業都有要求,當一個班裡面有一半以上的學生都是讀書型,形成的班風就會推動良性競爭,學生彼此間的正向循環。反之在郊區學校,一個班只有幾個要念高中大學,其他愛玩的很容易把整個班的讀書風氣毀掉。
所以,家長選擇學區時,要心裡有數,不是因為這間學校超會辦學,在公立學校常態編班化的今天,學校之間的平均差異很小的。差異都在學生,家長教育程度越高的,普遍重視小孩的學習,從幼稚園就會開始,累積出的結果自然是自動自發的比例較高,追求成績卓越的學生也多,整個校風就會不一樣。
而更直接的原因,在這種學區求學,現有的各階段升學考試,大致上都不會太糟糕,進入前三志願的比例不低。學生進入前端志願,就會碰到更多同質性高,競爭強度更大的同儕,校風怎樣都不會太差,要考取頂大也不是難事。
在這種地方與路徑下,筆者不認為你把小孩送到體制內,會與在體制外有多大差別,這些地方的公立學校,家長自己就會有各種活動,許多自主性的親學團體。而家長背景的組成也不會差的太多,對於學業目標等的看法都很一致。
筆者的意思是,當這間學校追求升學的校風已經形成,那麼就算裡面還是收了三成以上藍領出身的學生,只會大家都更好,並不會對學業有負面影響。這時候,同學家庭背景的組成多樣化,對學生拓展認知,筆者認為是更好的。
選擇哪種學校,筆者的想法,若對孩子的未來沒有特別規劃,挑最近的公立學校,就足夠應付絕大部分的狀況。但公立學校的缺點,就是缺乏教學彈性,家長倘若想要未來有出國的打算,或是培養更多體制外所標榜的各種能力鍛鍊,那麼父母就得花時間盯在孩子身邊,白天在學校學習,其他時間也得去鍛鍊其他能力。時間終究是一樣多的,反過來說選擇體制外學校,卻還是想要回到台灣的升學體制,遲早得碰國英數自社等科目,沒練的題目還是得練,閃不掉的。
學校的差異性,來自學生的組成,台灣現在要找到一間師資爛到爆的學校,在高度都市化的地區,實在很難。會覺得很爛,其實是學生來源的問題,而這個些問題還是來自家長。

小結

事實很殘酷,大多數人的能力都是中等上下,所以一個高學歷家長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跟不知道怎樣培養的勞工家長,小孩的成績為何在學校落差這麼大,幾乎都出在先行教育上。請各位拜託,不要誤讀這一段,筆者的意思是家長投入帶著小孩走的先修,不是找間安親班砸錢就好的先修課程。
最後,綜合上面的講法,筆者會認為,判斷是否要就讀體制內或外的學校,標準還是回到家長對於小孩未來的想像。
若真心覺得沒差,那麼就挑公立學校,進可攻退可守。
但有很多想法,甚至人生路都想好一半,那麼用目標導向比較對。想高中就送出國,或是直攻外國大學,體制外的學校效果會比體制內好。但想要先在國內念完大學再出去,筆者比較建議挑體制內的學校,然後家長要跟緊一點,適度增加其他課程訓練。
最後加一個修正項,就是筆者說的,學生生涯遇到的同學,對於他未來看待社會的角度,是會有重大影響的。而這些是書本學不到的東西,必須親身體認得來,家長要請您自己思考,看這是否值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0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往往才是你看到的階級複製關鍵。而我們今天因為台灣教育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尊,才導致菁英家庭把小孩送去第一志願,讓許多人以為進了第一志願就能夠翻身。 其實不是這樣。
常常跟老師溝通,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狀況,跟家庭教育配合,適時導正。筆者上面的表格,可以跟你保證,就算是糟糕的學校,你一樣可以把補正值拉回90%以上,甚至100%以上的正面發展。
這篇有點長,主要是解釋一些常見的問題,跟解答讀者疑慮,讓大家知道,為何我家小孩怎麼就輸給人,是不是要多補習,還是要怎樣加強。也要讓各位了解,新聞跟網路常見的宣傳,多半都有問題,或是建立在很多前提上。 以下會用MMORPG的概念來解釋,便於快速理解,不是說就一定是這樣,請各位讀者見諒。
對於大多數中間程度的學生,理化的東西要好,就是熟悉定義然後背起來,以及多碰多接觸,養成習慣。最好的習慣,不是買大量的科學玩具,放小孩自己玩,是父母自己要有「當維基百科」的心態。
小學幾何部分,這是表現落差最大,而且直接影響到國三的部分。這個部分是圓形、扇形,以及圓柱、角柱,問題不是在六年級的課程,是學生「真的懂」還是背公式處理應付。若只是應付題型,國二之後的幾何,可以說肯定完蛋,至少筆者沒見過幾個例外。
進入六年級,即將升中學的階段,基礎運算大致都結束了。這邊會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是兩種,一種是四則混合運算的題目會昏,另一種是應用題看不懂。家長要開始思考,小孩是真的沒有從小練習所以會寫錯,還是真的沒有數理腦。
人際關係網絡的建立,往往才是你看到的階級複製關鍵。而我們今天因為台灣教育還是以公立學校為尊,才導致菁英家庭把小孩送去第一志願,讓許多人以為進了第一志願就能夠翻身。 其實不是這樣。
常常跟老師溝通,了解小孩在學校的狀況,跟家庭教育配合,適時導正。筆者上面的表格,可以跟你保證,就算是糟糕的學校,你一樣可以把補正值拉回90%以上,甚至100%以上的正面發展。
這篇有點長,主要是解釋一些常見的問題,跟解答讀者疑慮,讓大家知道,為何我家小孩怎麼就輸給人,是不是要多補習,還是要怎樣加強。也要讓各位了解,新聞跟網路常見的宣傳,多半都有問題,或是建立在很多前提上。 以下會用MMORPG的概念來解釋,便於快速理解,不是說就一定是這樣,請各位讀者見諒。
對於大多數中間程度的學生,理化的東西要好,就是熟悉定義然後背起來,以及多碰多接觸,養成習慣。最好的習慣,不是買大量的科學玩具,放小孩自己玩,是父母自己要有「當維基百科」的心態。
小學幾何部分,這是表現落差最大,而且直接影響到國三的部分。這個部分是圓形、扇形,以及圓柱、角柱,問題不是在六年級的課程,是學生「真的懂」還是背公式處理應付。若只是應付題型,國二之後的幾何,可以說肯定完蛋,至少筆者沒見過幾個例外。
進入六年級,即將升中學的階段,基礎運算大致都結束了。這邊會遇到的問題一般來說是兩種,一種是四則混合運算的題目會昏,另一種是應用題看不懂。家長要開始思考,小孩是真的沒有從小練習所以會寫錯,還是真的沒有數理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題筆者基本上是持反對的意見,理由如下:(1)專業+語言能力的雙重障礙,因此(2)成績表現可能會不盡理想。慘一點,就是(3)被當甚、至退學,一無所有回台灣從頭再來。若選英語學程,則要留意(4)不講德文,未來能否順利就業?以上都是預測最糟的狀況,以期讀者不要在不清楚風險的狀況下,就把兒女推入留學火坑。
Thumbnail
因為任教學校老舊,面臨重新拆建, 所以在「原校」安置 vs「校外」安置的討論過程中, 我發覺"現代家長"選擇學校,已經有一些有別傳統的新考量……
現在,許多國中和高中陸續推動「國際部」和本身就是走國際路線的「國際學校」 相信不少人聽到「國際學校」第一時間會想到 台北的康橋、台中的明道國際部和常春藤 等.....知名的國際學校 但是到底要讓孩子接觸國內教育體系還是國外教育體系,相信不少家 長也被那些教育部的課程綱要和學測搞得團團轉,當然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美東的小學申請經驗,提到公立小學學區制,找房app搜尋時可增加學區限制。詳細介紹如何篩選區域、學校,及申請入學文件程序。
Thumbnail
剛剛看到親子天下的粉絲頁在說「選私校5個家長最想知道的事」,我們家也是過來人就來說一說。 . 台中地區(中部地區)超喜歡考私中(國中念私立的),台中地區以衛道中學、曉明女中、明道高中為主。豐原地區還要加上「弘文中學」。我們家的孩子都是以衛道為目標,也讀了。所以應該有點資格來說說吧! . Q1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此題筆者基本上是持反對的意見,理由如下:(1)專業+語言能力的雙重障礙,因此(2)成績表現可能會不盡理想。慘一點,就是(3)被當甚、至退學,一無所有回台灣從頭再來。若選英語學程,則要留意(4)不講德文,未來能否順利就業?以上都是預測最糟的狀況,以期讀者不要在不清楚風險的狀況下,就把兒女推入留學火坑。
Thumbnail
因為任教學校老舊,面臨重新拆建, 所以在「原校」安置 vs「校外」安置的討論過程中, 我發覺"現代家長"選擇學校,已經有一些有別傳統的新考量……
現在,許多國中和高中陸續推動「國際部」和本身就是走國際路線的「國際學校」 相信不少人聽到「國際學校」第一時間會想到 台北的康橋、台中的明道國際部和常春藤 等.....知名的國際學校 但是到底要讓孩子接觸國內教育體系還是國外教育體系,相信不少家 長也被那些教育部的課程綱要和學測搞得團團轉,當然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在面對子女學業方面的抉擇過程中所做的決定,從學習聽取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及如何與孩子溝通和互相依靠。文中分享了不同年齡段子女的學習狀況以及和孩子們的相處經驗。
Thumbnail
本篇文章分享美東的小學申請經驗,提到公立小學學區制,找房app搜尋時可增加學區限制。詳細介紹如何篩選區域、學校,及申請入學文件程序。
Thumbnail
剛剛看到親子天下的粉絲頁在說「選私校5個家長最想知道的事」,我們家也是過來人就來說一說。 . 台中地區(中部地區)超喜歡考私中(國中念私立的),台中地區以衛道中學、曉明女中、明道高中為主。豐原地區還要加上「弘文中學」。我們家的孩子都是以衛道為目標,也讀了。所以應該有點資格來說說吧! . Q1
Thumbnail
當孩子五六年級開始,媽咪就和一般家長一樣,會去探討、查詢公立國中、私中資訊、學校路程 媽咪會先和孩子溝通:公立國中、私立國中有什麼不一樣。 當然每個家庭教育方式、觀念不同,這沒有一定的標準。 當孩子在小二開始,就決定說:我想讀私中 小五時就說:媽咪我偏科了,我喜歡數學,我要讀數理班。
Thumbnail
關於「LBB 嚕嗶啵」… 我們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帶著赤誠的熱情奔向世界、以細碎的文字紀錄所見所想,想將我們眼中的一切與眾分享。 邀請大家與我們一同貼近世界,用各自的方式體會每一個相似與相反。
Thumbnail
大學「選校vs.選系」一直是台灣高中生的一大難題,這篇文章想從一位大四學姊的角度與今年學測準備放榜的高三生聊聊「選校、選系」這件事,希望每個高三生都能進入屬於自己的理想校系!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