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8|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10:「中央」和「地方」的責任與授權/程天縱

「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這樣不僅有損「中央」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我在整個職業生涯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負責特定區域;例如中國大陸、亞洲區的總部、以及所有分公司。因此,我必須依照總公司的策略,訂定每個分公司的年度目標,然後定期到每個分公司去視察。
在視察和開會時,每個分公司總經理和旗下團隊,都會跟我報告他們的目標、策略、行動計劃和進度;對於進度落後部分提出的檢討,不外乎「遭遇到某些困難,因此需要總部的資源與支持」。
作為他們的老闆,聽著他們冗長的報告,我經常忍不住接管講台和麥克風,跟他們分享其他分公司的成功案例和經驗,也給他們我自己的經驗和建議。
對於我的成功案例分享和建議,分公司團隊的標準反應就是「各地有各地不同的環境和問題,所以這些分享和建議的內容,大多是不可行的」。
因為我對於當地的環境和困難,瞭解的程度確實沒有他們透徹,因而我的分享和建議老是被團隊否決;所以每次會議之後,我總是有很大的挫折感。
但是,在這些會議和討論之後,我又必須強壓住自己的挫折感,仍然給團隊成員們一些掌聲和鼓勵;畢竟每個分公司的運作和執行,還是要靠當地的經營團隊。

角色錯位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醒悟:我是他們的老闆,應該是我坐在台下聽他們報告,然後提出我不滿意的地方、告訴他們我不能接受的做法。
我該做的事情,應該是「拋出問題讓他們去傷腦筋」。
可是,我的做法卻把自己變成「站在台上向屬下報告」,而我的屬下團隊則變成了「坐在台下聽老闆報告」,然後提出問題讓老闆傷腦筋。這不成了角色錯亂嗎?
所以我自己深自檢討,為什麼會造成這種角色錯位的情況、然後讓自己覺得很受挫折?
1. 屬下的原因:
我的分享和建議,確實可能沒有考慮到每個地區的差異,也沒有考慮到同樣的做法在地區差異之下,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可能不同。
團隊丟給我的困難,如果用負面一點的角度來想,我可以說「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藉口」,認為他們只不過是為自己的錯誤、以及沒有達標的結果,尋找一些藉口而已。
反過來正面想,因為我確實缺乏對當地的了解,也無法判斷他們提出的困難究竟是藉口、還是真實情況,所以團隊或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教育我,增加我對每個分公司的瞭解。
2. 自己的原因:
我是他們的老闆,這一點是個不必證明的事實;但我急著跳出來分享和建議,讓自己成為箭靶,是否因為我自己內心也有一點「不安全感」、或是「虛榮心」,想要藉著糾正他們的錯誤,來證明我比他們聰明、有經驗,以便對「老闆」這個角色當之無愧?
前幾天看到網路上的這張圖片,充分反映了當時我的心態:我缺乏成年人的自律,喜歡「糾正別人」,尤其是糾正自己的屬下。我真希望在年輕的時候,就能看到這張圖片。
3. 管理分工的原因:
在大企業的金字塔組織架構下,如果「中央」和「地方」的職權責沒有劃分清楚,就會產生「疊床架屋」和「矛盾衝突」的現象。
所以,中央給地方的應該是指導方針(guideline)性質的指示,而不是每個地方都要遵循的執行計劃、甚至是更細的標準步驟(SOP)。

眾口難調
台灣因為這一波爆發的疫情,成立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疫苗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指揮中心設計了分類施打疫苗的策略,一方面就手頭上僅有的疫苗庫存,先讓重要性高、類別優先等級高的人士施打。
另一方面,也給地方足夠的時間建立疫苗施打量能,並對廣大的國人宣傳推廣施打疫苗的重要性,以爭取國人的認同,依分類的先後次序加快施打速度。
這種分類施打的方式,其實是非常好的策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應該把疫苗分類施打做成一個指導方針,只提出每個類別的簡單定義,但讓每個縣市政府定義各個分類組成的職業別細分。
如此一來,中央容許各地方有各自的差異性,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細分每個類別所包含的人群。所以,各縣市民眾對於不同職業別的不同意見,就由各地方政府去承擔和解釋。
而以今天的情況來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是反其道而行,將分類的類別幾乎做成了包山包海、各地方政府都必須遵循的執行計劃和SOP。

不必要的「包山包海」
從事半導體業的人大多知道,適合各種廣泛應用的「通用電腦處理器」(general-purpose processor),必須要是很大的一個半導體IC;因為它必須包含各種應用所需的功能需求,所以就會變成什麼都有的「superset」(所謂「超集」或「母集」,或者說是「大雜燴」) 。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量產的成本可以降低,而且品質容易控制;然而,許多垂直應用並不需要如此多的功能,只需要這個通用處理器功能的一部分就夠了。
所以,大處理器的缺點就是成本增加(因為包含了垂直應用所不需要的功能)、運算速度變慢(因為包含了許多垂直應用不需要的線路)、功耗也增加了(所以耗電、容易發熱,待機時間也變短)。
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地方政府遵循的分類施打規則,肯定也有類似通用電腦處理器的問題。
再加上因為我先前在〈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8:給媒體記者的建議〉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媒體治國」現象,導致每天指揮中心展示的「分類施打指引」內容越來越長,但抱怨的意見卻反而越來越多了。
這不就像我職涯的例子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台上報告,地方政府和媒體坐在台下,一直提出反對意見和問題。這難道不是中央和地方的角色錯位了?

結語
我以職涯經驗當作例子,總結一下自己犯的錯誤:
1. 當老闆面對屬下的時候,就像是拳擊比賽時教練和選手的關係。
所以教練在比賽時,應該站在拳擊台下,指導拳擊選手應戰策略;千萬不可以看到自己的拳擊手犯錯、遭到對手痛打時,就忍不住跳上台跟對方選手打起來。
2. 指導方針本來就是作為執行者參考的指示。
尤其是「一個中央」對「許多地方」時,必須給負責執行的每個「地方」足夠的彈性,以包容每一個地方的差異性。
所以,「中央」的指導方針千萬不要訂得太細,否則只會把自己變成箭靶,也讓各種因為地方因素而產生的困難,變成自己要傷腦筋。
這樣不僅有損「中央」的威信,也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好政策,反而變得處處考慮不周,甚至把每個「地方」執行的成敗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
如果讀者們有興趣的話,歡迎回頭再參考〈關於疫情升級的一些想法#7:中央與地方的分工〉一文。因為自從寫了那篇文章之後,我覺得至今問題持續惡化,因此再寫這篇文章作為續篇。
感覺陳時中部長和團隊,盡心盡力的為控制疫情而努力;但現在的情況就好像台語所說的「做到流汗,被嫌到流涎」,讓我內心非常不捨。
但就像企業經營一樣,如果不找到問題的根源去改善,情況恐怕只會惡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