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己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過去二十年,陳伯母常常和我談小時候發生的事,這麼做大概為了近年流行的療癒內在小孩一樣的目的。陳伯母是父親年輕時主管的太太,他們倆夫妻涵養好,對父親不錯,也給父親正面的觀念,父親年輕時工作很愉快,家中狀況也是這輩子最好的一段。
四歲時,媽媽帶我和弟弟到台北幫親戚工作,弟弟半夜發燒,媽媽帶弟弟去找醫生,留我一個人在家,叫我寫阿拉伯數字,他帶弟弟去看醫生,我不知道他們幾點回來,問了更痛苦,他沒回答就出門了,並留一句話「你最乖」。那夜我好害怕,我忍著眼淚寫阿拉伯數字,宿舍裡只有我一個四歲小孩,爸爸在新竹。
【我不當乖小孩的話,馬麻可不可以帶我一起去?!】
這件事很痛苦,四歲,那時候太小了,是經過誘導才想起來的。
寫這段傷痛盡量不生氣,因為療癒內在小孩影片裡說,停止去怪罪父母,怪罪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問題惡化。儘管前兩天和母親談這事還大聲責備我(還找弟弟來助陣),現在還是不生氣。那時為了不引發爭吵,當下我忍下來了,幾分鐘後太難過了,很燒腦的想如何和他平穩的(免得她有責備我的藉口)說並且說出來,她本來要發火,想了一下,走到我旁邊,沒有任何情緒的抱著我的頭,不停說她的解釋、她的立場,但沒有安慰我。
她現在在筆電前面故意苛薄的責備我,因為剛才她做錯事我沒跟她生氣顯得她理虧。她常常這樣,指鹿為馬,扭曲事實,莫須有。後來看書才知道,這樣做是為了得到主控權。
從小觀察母親,對弟弟特別偏袒,但那時很單純,不覺得母親會偏心,也曾開口問,被罵得很慘。像選擇弟弟留在台北,把我騙回新竹。睡覺和弟弟睡時,總有說不完的話;和我睡時,總是秒睡。弟弟作怪,她處罰我,說我是始作傭者。長大後有判斷力,加上弟弟行為已明顯偏差,母親非但沒改,變得更偏袒,才確定母親的心。
現在寫這篇心酸酸的,成長的軌跡讓生活過得不開心,試著用寫部落格的方式抒發,也在部落格裡反省自己的錯誤,不希望流於抱怨的消極行為。【待續】
立中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和追蹤
愛與和平
avatar-img
4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誠實書寫練習 #Day42 本日書寫主題:生活是原來如此 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有印象或有感覺的事情並寫下來。 ✍️初二回娘家。 在娘家巷內走走晃晃,年輕人外移、在地長者凋零,幾乎看不到小朋友們,整條巷子好安靜,感覺整條巷子呈現出灰色調。 看到隔壁的陳媽媽,她已經失智到從慈祥轉變為冷淡,據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有一句︰「成年後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童年時期學來的。」 最近從母親那邊聽到一些說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愉快不愉快、難堪不難堪,已經無關係了。只是,這讓我記得,我一直以來都是這樣。我只是在舒服地做我自己。 很清晰的記憶畫面。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當我們療癒好自己,家人也會跟著好起來。」 上禮拜我媽主動跟我道歉,她小時候對我不好的事情,媽媽跟我說: 「我覺得我在你小時候,我真的對你很不好,我終於能理解,為什麼你小時候會那麼恨我,我真的知道自己做錯了!我希望在媽媽還活著的時候,你可以原諒我。」 我想我可以真正釋懷了!
親子衝突,已經歷經了4年 我家孩兒的青春(叛逆)期,戰線也拉太長了 愛妳,不代表要順著妳,;要求妳,是希望妳往好的方向走 我努力了,但結果不如預期,未來,妳就纂著老媽曾經的碎念往前走吧 我要試著放下,我也有我剩下的人生要過呢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當時,母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而離開公司、變成自營商的父親,則是將家改裝成辦公室,並且將電視搬到主臥房。而只有半天課的週三下午,因為我是三、四年級的中年級生,便只有我和父親在家。那日下午,透過觀看電視學習日文的父親,忽然用力地將我壓制在床上,並且不顧我的奮力掙扎地咬了我的左邊胸口。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誠實書寫練習 #Day42 本日書寫主題:生活是原來如此 回想本週看見的人事物,找尋有印象或有感覺的事情並寫下來。 ✍️初二回娘家。 在娘家巷內走走晃晃,年輕人外移、在地長者凋零,幾乎看不到小朋友們,整條巷子好安靜,感覺整條巷子呈現出灰色調。 看到隔壁的陳媽媽,她已經失智到從慈祥轉變為冷淡,據
Thumbnail
不管我以前是如何信誓旦旦不要像我媽,但我終究還是像我媽,從基因、從想事情與看事情的方式、從對自己的要求,都是。理解了這一點,我也突然知道,這不是從老祖宗開始的基因決定論,而是經過一代代的遺傳與面對環境而產生的變異。「如果可以像我媽」成為現在的我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