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擾的日子,介紹兩本關於沈思的書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朋友說盧梭是渣男,而他是我的偶像,也許他的私人生活不足以成為楷模,但一個思想家或哲學家提供給世人的應該是對於人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個完美的人性。我十幾歲的時候讀了《社會契約論》而決定學習法律。
盧梭可以算是影響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
Photo by Ian Turnell from Pexels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Les rêveries du promeneur solitaire)》是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在被眾人離棄之後,為躲避世人的干擾而被迫離群移居到瑞士的聖皮埃爾島。他曾說,這是人生中最幸福的六個星期。
在這本書裡面提到,當時幾乎是沒有什麼外地人來此旅遊。盧梭本來希望自己可以在島上度過餘生。在那裏,他只與一個稅務員互動,該名稅務員和家室、僕人住在這裡。或許為了與之前迫害他的人區隔,書中也特別強調他們是「好人」。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是我可以重複閱讀的書,有時候要短暫的去一個城市,一時想不到要帶什麼,就又會隨手拿走一本(因為書架上很多本)。雖然繁體中文翻譯版本很爛⋯⋯
在我曾經羈留過的居住地中(我曾有過一些迷人的住地),沒有一個像位於比安湖心的聖皮埃爾島那樣使我那麼真切的感到幸福、給我留下那麼溫馨的懷念的了。這個被沙納泰爾居民稱為土塊島的小島,幾乎不為世人所知,就是在瑞士本土也是未足掛齒的。據我所知,沒有一個遊客曾經提到過它。
散步就是一種旅行,盧梭在書中提到這本書是給未來的自己看的,或許某天再看的時候就像與一個好朋友對話。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覺得他好孤單,因為那時他被「迫害」、被人誤解,但盧梭畢竟是個從當時就很有爭議性的人,也無法從現在的觀點看他,只能說他帶給後人的禮物就是他的思想。
黃昏將近時,我從島的高處下來,信步來到湖邊,坐在某個隱蔽處的沙灘上;濤聲陣陣,湖水翻騰,吸引住我的情思,驅除了我心頭因別的事引起的激動,使我整個心思沈浸在柔美的遐想之中。

想擁抱孤獨拋開忙碌的人

而《湖濱散記(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的散步是完全另一種經驗。
1845年梭羅開始了一項為期兩年的試驗,他移居到離家鄉康科特城(Concord)不遠且優美的瓦爾登湖畔次生林,特意嘗試過隱居生活。並於1854年出版的散文集《湖濱散記》則詳細記載了他在瓦爾登湖畔兩年兩個月的生活。
梭羅在書中詳盡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華爾登湖地處美國麻薩諸塞州東部的康科特城,離梭羅家不遠。梭羅把這次經歷稱為簡樸隱居生活的一次嘗試。
梭羅曾經提出,現代人的物資進步,卻反而越來越不知足。刻意的嘗試居住湖邊森林過簡樸的生活,當時的他只有28歲卻已經發現了富裕帶給人的危機。而1985年,《美國遺產》評選「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梭羅的《湖濱散記》名列第一。
我到樹林中去,因為我希望從容不迫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活的教海,不至於在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曾生活過。我不希望過那種稱不上是生活的生活,因為生存的代價是那麼昂貴;我也不希望聽天由命,除非那是萬不得已。
兩本關於孤獨散步的書,一個是影響法國近代政治思想的盧梭,已經歷過人生的高潮與失落,在人生最終以被迫的情況隱居於島上而做自己人生的反省;另一個是約一百年後沒有名氣的美國28歲青年,自發性的在湖濱蓋一個房子,選擇過的隱居生活。
或許他們兩人的人生歷程完全不一樣,但兩本書都是屬於和自己對話的書。獨處時回到心靈最原始的地方,似乎每個人的人生都變得很相似了。因此我覺得每個人都很適合看這兩本書。
我因為在十幾歲時受到盧梭的影響而決定讀法律,其實我從小到大的生活方式或思想一直都被朋友或長輩視為「老靈魂」,甚至有許多old school的喜好。出國經常的方式就是在一個城市停留超過兩週,除了需要移動到超過十公里的地方——例如,如果要從巴黎到凡爾賽就必須搭車,但如果在巴黎二十區的範圍之間行走,我會每幾天安排不同的飯店,幾乎都用走的到達所有地點。
我有一位忘年之交是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博士,有次他問我走路時都在想什麼,我就說:「其實我總覺得自己要想什麼,但當我走路的時候,我已經忘了『應該要想什麼』就只是從A點走到B點。雖然好像什麼都沒想,但當我走到B點時,會發現自己自然想通了些什麼⋯⋯」
以上就是我20歲時的回應。
他笑稱:「這就是哲學家的散步啊!」(其實我不懂哲學。)

盧梭的思想影響了法國大革命,而法國大革命又牽動了西方法治社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02會員
231內容數
反意識形態的寫作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在巴黎」最早的夢,不是我的,是媽媽的。 那年我才八歲,媽媽夢見看起來像20~30歲的我成為一名流浪漢,在巴黎的某個地鐵站。她說在夢裡看到我蹲在那裡,自然就知道那是我,她走過去喊了我的名字,我只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她,沒有說話。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Mohammed,我承諾要去史特拉斯堡看你,要辭去台北的工作,可以跟你擠在大學城裡的公寓閣樓。我說,這樣很浪漫,就像瑪麗居禮在巴黎做研究時一樣,而她是我童年時的偶像,我一直幻想著自己為了追求夢想到喜愛的城市,願意拋下一切的物質需求。
女孩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哭了,明明是很輕快的旋律,卻感受到有種抑鬱、說不出口的痛。歌唱者是女歌手是珍.柏金(Jane Birkin),女孩覺得柏金的表情很哀傷,跨越了四十年的時空,似乎在對她吟唱著。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
「我在巴黎」最早的夢,不是我的,是媽媽的。 那年我才八歲,媽媽夢見看起來像20~30歲的我成為一名流浪漢,在巴黎的某個地鐵站。她說在夢裡看到我蹲在那裡,自然就知道那是我,她走過去喊了我的名字,我只是緩緩地抬起頭看著她,沒有說話。
「我永遠都是愛你的,但你卻像個『燈』。有時開,有時關」這是另一個男人對女人說的。  
Mohammed,我承諾要去史特拉斯堡看你,要辭去台北的工作,可以跟你擠在大學城裡的公寓閣樓。我說,這樣很浪漫,就像瑪麗居禮在巴黎做研究時一樣,而她是我童年時的偶像,我一直幻想著自己為了追求夢想到喜愛的城市,願意拋下一切的物質需求。
女孩第一次聽這首歌時哭了,明明是很輕快的旋律,卻感受到有種抑鬱、說不出口的痛。歌唱者是女歌手是珍.柏金(Jane Birkin),女孩覺得柏金的表情很哀傷,跨越了四十年的時空,似乎在對她吟唱著。
男人一直善於觀察,或許和他的專業有關,他花了兩年的時間取得生物及資訊工程的碩士。前者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而後者通常擁有數理及思考邏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現代的年輕人遇到的問題就是拼也拼不贏躺也躺不平。一眼望穿的人生完全沒有生活的動力 《瓦爾登湖》書中強調了簡樸生活、自然親近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經歷,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現這些理念。透過數碼簡樸、自然融入、簡化物質生活和提升自我等方式,我們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會搬到山上住,很大的原因跟梭羅有關。     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新閱讀「湖濱散記」的緣故吧,我自己的真實生活,好像也愈來愈像他了。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然說是在森林,其實離城鎮不遠;也如同他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也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裏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Thumbnail
#湖濱散記 #作者:享利•大衛•梭羅 http://gofile.me/6BLsh/4EcYBh2lQ 梭羅,或許是華爾騰湖畔的第一位移民,親手蓋的小木屋也會是最古老的建築。生活在這裡,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 。 為什麼你們看起來走得很快,實際上卻慢得要死。當人們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本想跟她說這不是我的錯,但想到我已經跟老闆說過這話了,就忍住沒說。這沒什麼意義。無論如何,人總是多多少少有錯。──《異鄉人》,29 頁。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現代的年輕人遇到的問題就是拼也拼不贏躺也躺不平。一眼望穿的人生完全沒有生活的動力 《瓦爾登湖》書中強調了簡樸生活、自然親近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本文結合作者自身經歷,探討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現這些理念。透過數碼簡樸、自然融入、簡化物質生活和提升自我等方式,我們可以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孤獨不一定是負面的,它可以是一種自我反省和成長的機會。梭羅在《湖濱散記》中強調,通過孤獨,人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並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你嘗試將孤獨視為一種自我成長的機會,而不是完全負面的情感體驗。通過閱讀、寫作或其他個人活動,或有助於你在孤獨中找到自己的內心世界,並從中獲得力量。
Thumbnail
這本書通過主人公莫梭的冷漠態度和他的人生經歷,深刻地探討了存在主義和荒誕哲學的核心問題。以下是我對這本書的閱讀心得,帶你一起走進莫梭的世界,理解他的迷失與覺醒。
Thumbnail
每當書籍作品披掛在經典的哲學概念之上,不自覺地都會讓人對其內容與論述產生抽象難解的意象。《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卻是出乎意料的順暢,姑且不去深酌文字背後的意義,收錄的五篇短篇故事本身已具有豐富的文學性,流暢的文句搭配層層推演的情節,不斷勾起讀者的好奇心,讓人想趕緊跳進結局一虧故事的究竟。
Thumbnail
  美國文藝復興時代(American Renaissance指1830年代左右到南北戰爭結束的一段美國文學成熟期)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及自然學家梭羅(Thoreau, 1817-1862)於1854年出版了《湖濱散記》,記錄自身於1845年到1847年、兩年兩個月又兩天隱居於華爾騰(Wal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會搬到山上住,很大的原因跟梭羅有關。     也或許這些年不斷重新閱讀「湖濱散記」的緣故吧,我自己的真實生活,好像也愈來愈像他了。像我住在台北近郊的山上,就如同他的湖邊小屋雖然說是在森林,其實離城鎮不遠;也如同他常常讚頌獨處一般,我也需要大量獨處時間,但我家裏也像他的小木屋,常常高朋滿座。   
Thumbnail
#湖濱散記 #作者:享利•大衛•梭羅 http://gofile.me/6BLsh/4EcYBh2lQ 梭羅,或許是華爾騰湖畔的第一位移民,親手蓋的小木屋也會是最古老的建築。生活在這裡,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 。 為什麼你們看起來走得很快,實際上卻慢得要死。當人們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