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各個選手的表現亮眼!你知道嗎?一個運動選手的背後,需要強大的運動醫學團隊來支撐!運動醫學是需要一個多個專業整合的團隊藝術,同時這並不是屬於「專業運動員或職業選手的專利」,每一位「熱愛運動的你」,都是運動醫學團隊的服務對象。
完整的團隊中,常見但不僅限以下這些角色:
■ 醫師
目前台灣並沒有運動醫學專科,大多數有運動醫學專長的醫師都對運動醫學有相當程度的熱忱,疾病診斷、給予藥物治療甚至侵入性治療等,通常也都具有關於運動禁藥的了解,常見骨科、復健科、急診科等。
■ 物理治療師(PT)
經高考認證之醫事人員,養成的專業範疇相當廣泛,含四大科(骨科、神經、心肺、小兒),而運動醫學是其中的一環,對於受傷後運動員,能夠經由徒手治療(肌筋膜放鬆、關節鬆動術、神經鬆動術等)改善疼痛問題,同時加入肌力訓練、動作控制訓練、平衡訓練等,逐步離開傷痛狀態回歸正常活動。
■ 運動傷害防護員(AT)
由教育部體育署認證之防護員證照,主要接觸的服務對象大多都是體育班學生、賽會現場及職業運動員等,常是選手身邊最貼身的傷害照顧者,扮演選手與醫療人員/教練之間的橋樑,專業範疇從受傷風險評估、傷害處理到回場評估及運動訓練,都包含在其中。
■ 專項教練
針對職業選手的主攻運動項目,專項教練應該是最熟悉技術細節的一員,醫療團隊會與教練共同討論選手傷後回場安排,以及根據受傷風險評估選手是否可以出賽等。
■ 肌力體能教練
針對各個運動專項,提供訓練菜單,會根據選手個人的能力調整動作難易度、訓練強度等,目前台灣有部分球隊或選手會聘請私人肌力體能教練進行客製化的課表安排。
■ 運動營養師
飲食對於運動表現的影響甚大,賽事前中後進行精準的營養補充,有機會能夠降低選手的身體疲勞,維持良好的運動表現!有些運動項目是以體重區分量級或是特別需要控制體態者,營養師的角色就更加重要。
■ 運動心理師
許多選手在高壓狀態下,會需要進行情緒的調整,或是傷後或術後回場缺乏信心等心理狀態不佳,這時候就需要透過心理師的諮商協助,運醫團隊中重要的一員。
■ 運動藥師
目前較為少見,對於運動禁藥的把關是需要嚴格控管的,除此若選手有其他需服用藥物的狀況(受傷、發燒、感冒等),藥師也需協助確保用藥安全。
【團隊專業分工與合作】
大家常會好奇「甚麼時候應該找教練、物理治療師或是防護員呢?」其實,每一個專業都分別各自的專長,但彼此之間也有許多重疊的部分,最好的答案是各個專業之間要互相合作、轉介和討論,各個專業之間沒有絕對的分水嶺與標準,只有每位成員都秉持著「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精神,才有機會創造「1+12的效果」,把運動醫學團隊編織成一張完整的網絡。
【HiBody作者心得小記】
我在醫院擔任物理治療師,主要負責的領域是成人骨科及運動醫學,常聽到患者跟我說:「健身房的教練叫我先來找物理治療師解決問題再回去找他!」看見專業分工與合作的體現,我總是感到非常開心😊然後告訴他:「等我們的疼痛問題解決、肌肉與動作控制調整好後,我們就可以回到健身房,繼續跟著教練做訓練!」
最近東京奧運正夯,期待看到運動醫學的魅力被更多的人看見且實際感受,讓我們能夠服務更多愛運動、注重健康的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