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8/0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都該看的電影《創傷的智慧》(The Wisdom Of Trauma)

如果一個訊息重複出現三次,就視為一個sign吧。昨天滑批踢踢看到這部電影,今早有個朋友特地訊息分享給我,看看片長覺得有點久,我擱著,結果打開臉書,第一則朋友分享貼文就是這個。OK, 我收到了,好啦我這就來看了啦。
結果一開始就停不下來。「作為人類,我們的工作就是從苦難中學習,從中成長。」(Our job as human beings is to learn from suffering and to grow from it.)話語聽起來很沈重,但受苦反而讓我們得以和更深沈的自我連結,去檢視那個「苦」和不快樂的根源究竟是什麼。電影從一位醫生Gabor Mate的視角出發,他本身是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猶太人,家人死於集中營,才一歲半就必須和父母分開。提到「創傷」二字,我們總感覺必須要有很戲劇化的重大傷害,但Gabor說:「要讓創傷發生,你不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戰,你不需要種族主義,你也不需要種族滅絕,你不需要戰爭的貧困,你只要有那些疏遠於內心感受的父母,他們放任自己的孩子哭卻不把他們抱起來,而那個孩子渴望那樣的情感連結,僅此而已就會有創傷的發生。」
於是他以此為起點,帶領觀眾去探討所有痛苦、精神疾病、身體疾病、上癮症頭的根源,其實都跟創傷有關,其實都是基於一種對於「人與人的連結」的渴望:「孩子們不是因為受傷而受到創傷,孩子們因為孤獨的傷痛而受到創傷。(So children don’t get traumatized because they get hurt. Children get traumatized because they’re alone with the hurt.)」透過一位位街友、獄友、病友的故事揭露,Gabor讓我們看到,每個人的本質並無不同,創傷加害者也是複製了他們所學習到、所熟悉的模式,如果把視角拉高,這都不僅是單一個人的責任。可是我們要怎麼去創造一個更具有同理心的社會,去破除這個創傷惡循環,幫助他們重新和自我連結,而不是去懲罰他們因為想逃避活著的痛苦,而導致的上癮行為?
Gabor想講的不僅於此,他從微觀角度討論個人的慢性病:「大多數慢性病都是身體的一種表達,或者是那個人為了適應環境而抑壓著自己。當疾病來臨時,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要除掉的討厭東西,和要戰勝的敵人,或者我們可以說,好吧,它在這裡了,這是要教我們什麼事?......事實上我們要問自己,這對我的生活和人際關係意味著什麼?尤其是關於我如何對待自己?」也從宏觀角度去解釋,物質/資本主義如何形塑了一個史上最富裕卻也最令人焦慮、慢性病及精神疾病患者佔比最高的社會。
影片穿插了Gabor的諮商片段,作為諮商師,他完全不溫暖,甚至有點冷酷。但他的提問都很精準而精采,在看片的同時,或許大家也可以試著向自己提問。
「當他叫妳怪物的時候,妳感覺怎麼樣?」
「我覺得很受傷、很生氣。」
「如果我對妳說,妳有一頭漂亮的綠頭髮,妳感覺怎麼樣?」
(諮商者笑出來)
「妳為什麼笑?」
「因為我知道我的頭髮不是綠色的。」
「但如果我說,妳是個怪物的時候呢?」
突然一切都清晰了,我們會被話語刺傷,是因為我們無意識地認同了那些話,否則大可一笑置之。
最後,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這部電影,如同片末所說,這是一場人文危機,我們需要看到面前的人,而不是「問題」,而這部片的目的是幫助創造更有同理心的社會,停止複製創傷的模式。「我們不必一直自己忍受痛苦,並給別人造成痛苦。在我的個人生活,以及在之後和很多人一起的工作中,我學會了經歷創傷能教會我們很多智慧,能揭示那些因為創傷而讓我們所看不見的,我們存在的美。」
願大家都能看見自己存在的美。
(影片已停止觀看權限,請大家至官網留意下一波播映訊息囉)
影片傳送門:https://youtu.be/BCtmc9zmps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