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上的「失」與「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早上六、七點起床,洗漱整裝,騎上自行車,前往工廠辦公室,打開電腦參加線上會議,忙碌的一天由此展開。我的職務是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每天都跟數據、圖表和報告打交道。工廠內的特定生產機台歸我所管,我需要確定機台有穩定良好的生產品質。
所謂的半導體,其實就是IC晶片。舉凡手機通訊、電視顯影、隨身碟儲存資料等功能,都是要仰賴一張張小小晶片來正常運作。這些晶片上有微小精密的電路設計,令這些儀器可以接收指令、運作計算、驅動每種功能。當今的生活,人人都離不開電子器材,由此可知,半導體產業是多麼地與社會息息相關。而製程工程師的職責,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確保生產有良好品質、機台產能足以應付訂單需求,同時降低生產所需之成本、減少浪費。
走進我們辦公室,你所看到的場景,往往是人人盯著電腦螢幕,馬不停蹄地工作著。忙起來的時候,可能只有午休時間會暫停吃飯休息一會兒,甚至午間也不得閒,要趕著準備給長官的報告或處理突發事故;一直到天色漸暗,晚上六、七點後,大家才漸漸離開,若手頭上有緊急的事情,可能會加班到更晚;最不幸也最少的情形,是半夜接到消息,說工廠內有重大事故,需要大家回來搶救生產線上的產品,於是半夜三更,大家又得披星戴月、趕回工廠工作。
當我們忙起來時,我們彷彿需要擁有三頭六臂,才能將許多事情應付完成──你可能正在準備一份報告,近期就要上呈給長官;突然接到電話,有人說需要你的協助,完成共同任務;同時又有新人走過來,想跟你請教事情;好死不死,生產機台又出現當機,產品在機台上等著有人來處裡,一旦擱置久了,產品還可能有報廢的風險──你要馬上整理好自己所有的任務,按優先順序,將待辦事項逐一完成;有時候任務眾多,在時間壓力下,還要確保自己不能出錯。
我有一次犯錯的經驗,特別的刻骨銘心。
那是在一天的下午,我正在整理著週記報告,此時接到電話,得知機台發生當機,需要我幫忙處理。我進到無塵室裡的機台上去看資料,接著回到座位,就當我準備開始作業時,一位新人焦急地哭喊著跑了過來:他遇到了一個前所未見的麻煩,不知道該怎麼辦,而在來找我之前,他也找過其他前輩,但都沒有得到確定的答案。我聽聞後,出於熱心,就協助處理了這件事情,這卻導致了我的分心及後續的麻煩──當我接著回來處理原來的任務時,在一步關鍵處理中,我輸錯了一個數字,自己因為匆忙沒有察覺,而當我請另一位工程師檢查時,他也一樣疏忽了這個細節──這一個小小的錯誤,導致了售價十多萬美金的產品需要報廢。
接下來的幾週時間內,我的心情變得飄忽不定:在確定產品要報廢前,我仍抱著一絲僥倖的心態,默默祈禱這次的錯誤,不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確定要報廢以後,我開始感到心涼,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將面臨怎麼樣的審判、不知道要如何面對我的長官以及那些將受牽連的人──因為在規定中,我們的操作是不允許被中斷的,但由於日常工作中,往往有很多事情發生的時間重疊,使得「重要的事情」被「其他重要的事情」打斷或者工作時一心二用,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常態。過去因為沒有出過嚴重的錯誤,我也就習慣成自然,覺得自己這樣做應付得了;但這次出了問題,我就要有被長官質詢的準備了。
起初,我的內心是很不甘的:為什麼我做得這麼辛苦,到最後出問題、受苦的還是我?平常除了被安排的任務外,有些人也習慣找我問問題、請我幫忙,我也都秉著熱心協助,但到頭來彷彿做越多事情,自己就有越高的機率會失誤──一股憤世忌俗的念頭油然而生:有些人平時抱持著「閃、躲、飄」的原則,薪水還是照領,公司也沒有開除他,雖然一定不會有好的績效,但沒多做事、也不會出事;而我平常雖然做了很多事,也有不錯的績效,但卻出現這樣的事情,彷彿過與功一筆勾銷,而且未來只會變得更忙,還有一堆檢討會議等待著我...內心甚至出現了各種質疑:這樣時不時忙到卡慘死、壓力大又沒有生活品質的工作,真的適合我嗎?
然而,隨著時間過去、自己的靜心沉澱,我所得到的心得,已不再讓我覺得這件事情的出現毫無意義。
在我出事後,許多前輩、長官們都安慰我:「人都是會犯錯的,不要太在意;也許等你過一年後回頭再看,這件事情也雲淡風輕了。」前輩們的現身說法不只是言語而已,他們過去也都犯過嚴重錯誤,但從他們現在穩定的狀態,讓我了解到其實一切都會過去的。所謂的「問題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讓我不再糾結於自己的錯誤,而是反省有缺點需要改進:問題的顯現往往是「冰山一角」,如果沒有這一角,我們又怎能察覺到原來它的下還藏著一塊「問題的本因」呢?
檢討會議上,長官們其實並不著重於我個人的失誤,而是針對在改善系統,降低人為失誤的可能上。長官們也清楚,要讓人無時無刻絕不失誤,是絕對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不要糾結在自己的失誤上,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善現有的系統與方法,讓未來每個人的錯誤機率都可以降低。
我自己的心態,也慢慢地發生轉變。當我陷入低迷、甚至想要離開時,我的內心曾有個聲音告訴我:「難道你要選擇逃避嗎?」丟出離職單、丟下一切煩人的工作,確實可以是種選擇;但我也可以選擇繼續接受這次「特別的體驗」,從中得到自己過去未曾有過的啟示──直到現在,它已讓我了解到許多事情與我想像的不一樣,也讓我在一次又一次的沉澱與反省中,體會到自己的各種行為都有象徵意義,而非只是想當然耳罷了;未來我還需要向所有公司同事報告這次的過程與結論,或許能對更多人產生幫助──人生的得與失本來就是無常的,從生活的體驗中發現更多真相並且成長,這才是生活的價值啊!放棄很簡單,但放棄並不代表問題不存在;如果問題本身一部分的原因在我自己身上,那不論我接下來去到哪裡,只要我不把原因找出來,雷同的問題就可能會重複地降臨在我身上。
到目前為止,我發現到原來自己的「心態」很重要:當我自傲地認為,自己不應該遇到這樣的困境時,我所得到的只是不甘、糾結與憤世忌俗;而當我誠實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一遍遍的反省時,我卻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問題的根源及轉機。從這件事情,我也更加領悟到謙卑是何等的重要,自己還有更多需要學習的事情、有待磨練的稜角。心態的轉變,令我從一件貌似「失敗」的事情中,「得到」了重要的啟示──原來「失」與「得」的差別,不在於自己得到或者失去了什麼,而是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太陽書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寫一些字來記錄一下,育兒心得。 時常翻出以前照片,寶寶從剛出生時的一團肉肉,然後逐漸成長。 有時還想起,半夜起來泡奶粉的一點一滴。 有人說養兒育女,是種負擔。耽誤了自己的青春,與生命。 然而在意外面對,這個新生命後。反而覺得是讓自己,在很多方面改觀與成長。 常聽說當父母後,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知
    三年前, 我與朋友一行人有一趟中歐之旅。除了曾經去過的捷克,這次還多加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那趟旅程中,布達佩斯的天氣變化相當大。有幾天炎熱如同夏日,卻也有瞬間天氣轉涼如同深秋的時期。漫遊在這個赫赫有名卻又對我來說相當陌生的中歐大城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多瑙河上的夜遊之旅。     這個行
  悶悶悶,悶在家!     2021年5月中開始台灣進入第三級警戒,半封城狀況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雖然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施行強制封城管制,但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我還是選擇盡量待在家裡,將戶外社交活動降到最低。這就意味著我很久沒有去二手書店淘寶了。     二手市場在台灣相當微妙,可能是受到傳統
      今年年初,恰巧經過一位會計同事的座位時,發現她桌上擺了三到四個大小不同的迷你魚缸,魚缸中有各種顏色的孔雀魚,搭配著漂浮在水中翠綠色的水草和黃金葛,看得很令人舒壓,畢竟整天盯著電腦螢幕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偶而觀賞一下魚缸裡的魚兒,悠遊自在的樣子,也挺舒壓放鬆的。於是我駐足在這位同事的座
    我很喜歡我的房間。租屋在高樓層的好處,是擁有很廣闊的視野。嘿,這可不是想要就有的東西,畢竟就算居住在高樓,旁邊通常也會有同樣的高樓社區緊鄰。如果被遮擋住風景,那打開窗戶就只會看見一排如鍵盤序列的黑白格子。看著人造的建築有什麼意思呢?水泥造成的房,日復一日在眼前宛如沉睡的巨獸,毫無變化。你只會
「在死亡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這是出自於2021年熱門台劇「火神的眼淚」中的金句。在這部探究第一線救難現場消防員故事的影視作品中,這句話刻劃了每天面對生死離別的深刻感受。身處新冠疫情下死亡率卻高於世界的台灣,應該也深刻的體會到這份感覺。
想寫一些字來記錄一下,育兒心得。 時常翻出以前照片,寶寶從剛出生時的一團肉肉,然後逐漸成長。 有時還想起,半夜起來泡奶粉的一點一滴。 有人說養兒育女,是種負擔。耽誤了自己的青春,與生命。 然而在意外面對,這個新生命後。反而覺得是讓自己,在很多方面改觀與成長。 常聽說當父母後,才知道父母的辛苦,才知
    三年前, 我與朋友一行人有一趟中歐之旅。除了曾經去過的捷克,這次還多加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那趟旅程中,布達佩斯的天氣變化相當大。有幾天炎熱如同夏日,卻也有瞬間天氣轉涼如同深秋的時期。漫遊在這個赫赫有名卻又對我來說相當陌生的中歐大城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多瑙河上的夜遊之旅。     這個行
  悶悶悶,悶在家!     2021年5月中開始台灣進入第三級警戒,半封城狀況已經持續了好一段時間,雖然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施行強制封城管制,但為了自己及他人的安全,我還是選擇盡量待在家裡,將戶外社交活動降到最低。這就意味著我很久沒有去二手書店淘寶了。     二手市場在台灣相當微妙,可能是受到傳統
      今年年初,恰巧經過一位會計同事的座位時,發現她桌上擺了三到四個大小不同的迷你魚缸,魚缸中有各種顏色的孔雀魚,搭配著漂浮在水中翠綠色的水草和黃金葛,看得很令人舒壓,畢竟整天盯著電腦螢幕的情況下,如果可以偶而觀賞一下魚缸裡的魚兒,悠遊自在的樣子,也挺舒壓放鬆的。於是我駐足在這位同事的座
    我很喜歡我的房間。租屋在高樓層的好處,是擁有很廣闊的視野。嘿,這可不是想要就有的東西,畢竟就算居住在高樓,旁邊通常也會有同樣的高樓社區緊鄰。如果被遮擋住風景,那打開窗戶就只會看見一排如鍵盤序列的黑白格子。看著人造的建築有什麼意思呢?水泥造成的房,日復一日在眼前宛如沉睡的巨獸,毫無變化。你只會
「在死亡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這是出自於2021年熱門台劇「火神的眼淚」中的金句。在這部探究第一線救難現場消防員故事的影視作品中,這句話刻劃了每天面對生死離別的深刻感受。身處新冠疫情下死亡率卻高於世界的台灣,應該也深刻的體會到這份感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這幾年我並沒有很專注在寫文章,主因是自2019我的工作由傳產轉入電子業,雖然還是做老本行模具的工作,但實際上我為了在電子業生存,其實在工作之餘,也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在適應電子業這個環境。
Thumbnail
從母語使用者到專利工程師,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事新工作的體驗和感受。包括工作內容、困難和情緒波動。作者深入探討了作為專利工程師可能遇到的挑戰,並呈現對工作的認真與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位在傳產工廠轉換到大型電子公司就職後適應問題的處境。文章分享了作者對工作上問題的分析以及新環境適應的建議,並歡迎進一步討論。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從事人資工作多年的我, 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應該是能很專業的去判斷公司適不適合自己, 但由於太過緊張自己找不到工作, 還是會有失誤發生. 我一直不是太照本宣科的人, 有創意及想法, 無法在所謂傳統模式, 作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工作內容. 曾經在一家金屬製造商當老板的秘書, 上班時間為8:30~18:3
Thumbnail
對理工出身的我而言,「人的感受」真的很難處理,因為你控制不了對方的感覺。 你想嘛!工程師寫程式,寫錯了,改一改重新編譯,我們沒有必要去對程式碼噓寒問暖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我在職場中遇到的挑戰和困境,以及如何通過與來自矽谷的資深產品VP的共事中學到的寶貴經驗。文章中詳細介紹了主管身上學到的經驗,如善用生活比喻、運用視覺策略、保持積極正面的態度等,及我如何跨領域思考,最終通過開放和學習的態度成為更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Thumbnail
一天見四份工之後,懷疑設計師是做什麼? 講真的,今天行程緊逼。而最大的收穫是,上下見工間距最好預留兩個小時。因為很多時候都是花在等候見工,而差點下一份工遲到。但最讓我無語的是…有些公司很好,很能分辨設計師的職責範圍。但有些公司明顯未知自己公司要請什麼人上來,就浪費了他人時間。就算我再能幹都好,從3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這幾年我並沒有很專注在寫文章,主因是自2019我的工作由傳產轉入電子業,雖然還是做老本行模具的工作,但實際上我為了在電子業生存,其實在工作之餘,也是付出了很多時間在適應電子業這個環境。
Thumbnail
從母語使用者到專利工程師,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從事新工作的體驗和感受。包括工作內容、困難和情緒波動。作者深入探討了作為專利工程師可能遇到的挑戰,並呈現對工作的認真與努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一位在傳產工廠轉換到大型電子公司就職後適應問題的處境。文章分享了作者對工作上問題的分析以及新環境適應的建議,並歡迎進一步討論。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從事人資工作多年的我, 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應該是能很專業的去判斷公司適不適合自己, 但由於太過緊張自己找不到工作, 還是會有失誤發生. 我一直不是太照本宣科的人, 有創意及想法, 無法在所謂傳統模式, 作著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工作內容. 曾經在一家金屬製造商當老板的秘書, 上班時間為8:30~18:3
Thumbnail
對理工出身的我而言,「人的感受」真的很難處理,因為你控制不了對方的感覺。 你想嘛!工程師寫程式,寫錯了,改一改重新編譯,我們沒有必要去對程式碼噓寒問暖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