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而為女性,便要接受不公平? | 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82年生的金智英》電影海報
圖源:https://movie.daum.net/moviedb/main?movieId=124806
現代社會,每個人有著不同的角色,可以是父母、兒女、兄弟、姊妹、夫婦、朋友、上司、下屬、上班族……還有「男性」和「女性」。
不同的角色都會被賦予不同的「期望」。期望之人可以是家人、親人、朋友或社會。如果你是學生,會「被期望」要好好讀書,考試高分,入好學校;如果你大學畢業,會「被期望」找份工作,賺錢生活;如果你是「女性」,成年後就要結婚生子,辭掉工作,然後全職照顧家庭。
只是當「期望」本身是不公平之時,「被期望」之人是否要接受?書中可以看到女生在不同場景下的遭遇:
男孩子可以吃奶粉,女孩不可,只因為她們是女生。
家中資源不足,女生應該外出工作幫家裡賺錢供男生讀書,只因為她們是女生。
職場的薪水與升遷條件比男性苛刻,只因為她們是女生。
被上司、客戶甚至同事性騷擾之時應該「大事化小」,只因為她們是女生。
結婚後應該在家顧小孩,只因為她們是女生。
好像女生生來就理當如此,有些女生也接受了這種設定。所以奶奶會把奶粉給孫子而不給孫女,母親會覺得生女兒是羞恥的事。當有女生反抗之時,就會被扣上「異見分子」「破壞社會規則」的帽子。
在這種社會風氣之下,很多女性的自我被壓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金智英便是如此,在家裡所得到的待遇與男生有別,在職場裡所得到與男生有別,在家庭裡所肩負的責任也與男生有別。用最簡單的字眼來表示就是「不公平」,男生跟女生從來都不是一視同仁的。金智英一書揭示了女性在韓國社遭受不公平的對待,且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抱括男女),當有人察覺問題,就會有人開始行動。
「重男輕女」的風氣由來已久,並不是在短時間之內可以改變的。要改變可想而知會遇到極大的阻力,但行動之人也在進化,學會如何扺消阻力,朝改變邁進,只要有人不放棄,慢慢就會有人響應。縱使他們一開始被標籤為「異見份子」,但日積月累,他們的努力是可以改變社會的。現今很多與過往不同的「理所當然」,往往是由「異見份子」所帶來的。人民可以投票選領袖,是由一群支持「政治平等」的信仰者所帶來的;女子可以上學讀書是由一群「教育權平等」的信仰者所帶來的;自由戀愛是由一群主張「婚權由己」的信仰者所帶來的。而未來,相信會有更多「不公平的理所當然」被推翻。
社會風氣很難改變,但不是不能改變。要改變一個人的價值觀可能需要花上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而要改變社會風氣不比改變一個人容易。即使到了2021年也有長輩(男女皆有)認為女生就應該好好結婚生子,照顧家庭。但也請不要忘記,有些長輩會鼓勵女生後輩勇敢追夢,活出自我。改變的路不易走,但總會有人在走。
魯迅說過:「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82年生金智英未能走自己的路,因為路仍未成形,就好像200年前的女生不能上學。當有有人去開路,有人跟著走,路就會出現,所以現在的女生也能上學了。請相信,未來的金智英可以活出自我,而且活得好好的。
82年生的金智英中文版書籍封面
圖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2742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12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眾讀PopRea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的哭聲對耳膜進行攻擊、抱孩子對腰部累積攻擊、無時無刻要顧孩子是睡眠剝奪攻擊。雖然受到傷害,但這些攻擊媽媽都一一承受了下來,果然媽媽是地表最強生物。
讀忽發奇想,想到一個小遊戲:大家想出十個有小毛晚回家的理由。眾讀先說她有可能加班,還有遇上塞車,又或許一直等不到公車。一口氣說了三個理由。
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目標,但沒有行動方向,有了行動方向又怕受挫,只要克服『缺乏行動方向』與『怕受挫』,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大大提高。後來又發現其實不只學生,很多人也是一樣。
胡適的房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人都可以拜訪,你沒看錯,人人都可以到胡適的宅第跟胡適聊天。胡適名氣大,上門拜訪或求教的人不少,門庭若市絕對可以拿來形容胡適的房子。 在眾多拜訪者,其中有一位叫毛澤東
發問是好奇心的具體表現,發問代表有在思考,鼓勵發問就是在鼓勵思考,人思考,繼而發問,知識也就增長了。還有看到不同事物後提出問題,就是在思考既存事實與觀點,任何東西都是其來有自,懂得發問,就是求知了。
除了「走路吸鐵」,阿嬤還會利用地理環境「攔」食物。阿嬤家位於河川下遊,阿嬤會在河面架一根木棒,攔住從上流漂下來的東西。攔到木片和樹枝,阿嬤會把木片和樹枝曬乾當柴燒。「這樣,河川可以保存乾淨,我們又有免費燃料,真是一舉兩得。」完完全全是回收再利用。
孩子的哭聲對耳膜進行攻擊、抱孩子對腰部累積攻擊、無時無刻要顧孩子是睡眠剝奪攻擊。雖然受到傷害,但這些攻擊媽媽都一一承受了下來,果然媽媽是地表最強生物。
讀忽發奇想,想到一個小遊戲:大家想出十個有小毛晚回家的理由。眾讀先說她有可能加班,還有遇上塞車,又或許一直等不到公車。一口氣說了三個理由。
發現很多學生都有目標,但沒有行動方向,有了行動方向又怕受挫,只要克服『缺乏行動方向』與『怕受挫』,他們的學習動力就會大大提高。後來又發現其實不只學生,很多人也是一樣。
胡適的房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人都可以拜訪,你沒看錯,人人都可以到胡適的宅第跟胡適聊天。胡適名氣大,上門拜訪或求教的人不少,門庭若市絕對可以拿來形容胡適的房子。 在眾多拜訪者,其中有一位叫毛澤東
發問是好奇心的具體表現,發問代表有在思考,鼓勵發問就是在鼓勵思考,人思考,繼而發問,知識也就增長了。還有看到不同事物後提出問題,就是在思考既存事實與觀點,任何東西都是其來有自,懂得發問,就是求知了。
除了「走路吸鐵」,阿嬤還會利用地理環境「攔」食物。阿嬤家位於河川下遊,阿嬤會在河面架一根木棒,攔住從上流漂下來的東西。攔到木片和樹枝,阿嬤會把木片和樹枝曬乾當柴燒。「這樣,河川可以保存乾淨,我們又有免費燃料,真是一舉兩得。」完完全全是回收再利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我的文章一直以來都有一群忠實的女性讀者,或許這也和我自己是女性有關。在這互動中,我發現她們對於年齡感到焦慮,不論是來自內心的期待,亦可能是周遭社會的各種期許。 我們生活在一個對女性有著許多「應該」的社會。
Thumbnail
現代男女之間的關係面臨許多挑戰,來自於傳統觀念、溝通障礙、期望落差等,建議透過自我提升、平等對待、溝通交流、尊重差異和學習新觀念來改善現狀。
Thumbnail
承上篇,閱畢兩本著作後,我對男與女關係的思考又多了一些。近來社會上常常標榜男女平等的價值觀。的確在某些領域上,例如工資、讀書機會等我是認同需要為女性平權。但觀乎近年的極端女權主義我則不表認同了。 男人與女人在性格、心理、身體等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些都是決定男與女的不平等是不可違背的。例如,男人
Thumbnail
稍早與朋友聊天談論到這個社會對於男性還是相對寬容的。 比方說,男性衝刺事業而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是可以被諒解的,但女性反而被要求要同時兼顧經濟與家庭。 倘若一位父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或踏入麥當勞,會被認為畫面非常溫馨,但如果一位母親帶著孩子去買外食則會被指責竟然沒有親自下廚,抑或是帶小孩吃
Thumbnail
身份的標籤 從小到大,我們確實被賦予了許多身份標籤,比如「乖孩子」、「優等生」、「好妻子」等等。這些標籤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和決策,讓我們不自覺地去迎合外界的期待。然而,這樣的過程容易讓我們迷失自我,忽略了內心真正的聲音。 性別的不平等 在許多文化中,女性面臨的標籤和期待遠比男性多。從小,女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我所認識的女孩們,從15歲成長到了40歲,有的人家境優渥,接受良好教育,然而到了適婚年齡,家中卻跟他說,女孩子家還是要找個好對象,與科學園區的主管結婚,開始相夫教子的生活,在夜深人靜時,突然想起一輩子汲汲營營唸書即進入好公司,最終仍像農業社會時代一樣,等待丈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己則是柴米油鹽。
Thumbnail
身為女性,妳是否從小到大到大常被說:「妳這樣不像女生。」、「一個好女生,不會這樣做。」、「生為一個女生,妳不該.....(以下省略一萬字)。」似乎只要是女性就必須經歷這個過程,因此從小候我就蠻討厭「被當女生」這件事,只因為「我是女生」我就必須承擔諸多限制和枷鎖以及不合理的完美期待。
Thumbnail
從大學開始我就生活在男性佔多數的環境中,這篇文章談及了在工作及生活中對於女性角色的看法以及性別歧視的困擾。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對個人的認同的深遠影響,以及在華人文化中性別不平等的問題。作者分享了對於自我認同和性別平等的反思,並提倡所有生命應該被平等對待。
Thumbnail
我的文章一直以來都有一群忠實的女性讀者,或許這也和我自己是女性有關。在這互動中,我發現她們對於年齡感到焦慮,不論是來自內心的期待,亦可能是周遭社會的各種期許。 我們生活在一個對女性有著許多「應該」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