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筆戰(1)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在「薇羽看世間」留貼——為什麼不叫簡體字?有人回應:
赵老爷子:
跟你这么说吧,简体字在提高识字率上有大功劳。这你不得不承认。就是因为它比繁体字简单。
老朽:
不同意。(一)關於識字率的多寡,經某大學作長期實驗研究,得出其中一個結論:筆畫越少越難分辨,對幼小或外國人尤甚。例如:广與厂與厂(唸喊),一般初學者,是很難分辨的。(二)打從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這段時期,香港與臺灣都不用大陸字,請問這三個地區,哪個地區的識字率最低呀?
另外,繁體字的「繁」,筆畫不少,為什麼不簡化呢?你看,趙家人的「赵」,字型多凶險呀?再看,「盤中飧」與「盤中餐」,原句是「飧」,為什麼改用筆畫比較多的「餐」呢?
看來,可能還有下文。
2021-9-1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剛剛收看一個講漢字的節目,主講人說:
    王立群哪句「簡化字不能輕率廢除」,筆者看來是有語病的。
    多謝轉達王立群先生的偉論,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實在太多,現時我不想糟蹋時間,只是簡單提幾點……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是錯讀了。
    「盤中飧」與「盤中餐」,究竟哪一句才對?
    有人說:合理的未必能行得通,通行的未必合理。
    剛剛收看一個講漢字的節目,主講人說:
    王立群哪句「簡化字不能輕率廢除」,筆者看來是有語病的。
    多謝轉達王立群先生的偉論,當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實在太多,現時我不想糟蹋時間,只是簡單提幾點……
    剛剛收聽文昭先生的「談古論今」(20200812第801期),他說: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那是錯讀了。
    「盤中飧」與「盤中餐」,究竟哪一句才對?
    有人說:合理的未必能行得通,通行的未必合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厝字當作「家,屋,房」等居住物件,爭議由來已久!但,在閩南地區的口語文字化以「厝」字書寫紀錄,亦有數百年歷史,那麼!這是本字呢?還是假借字? 看以下影片作者的申論: 用台語學漢字影片系列,甲骨釋文003集。厝字的探討: 其中的爭議點有二, 一,昔字,作者按許慎說文的釋義,根據戰國的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就會有大量的訊息、影片透過社群平台傳到我們的眼裡,簡體字也隨之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我實在不喜歡簡體字。 有人說簡體字有易書寫易學習的優點。我不否認簡體字少了一些筆畫,寫起來省時便利,但在現代,幾乎人人用鍵盤輸入,少有手寫的機會,這項優點早已不再重要。而說容易學習,那可未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邊的文字指的是中國文字,中華民國台灣繼承了正統的繁體字,對岸中共國則改良了文字結構,成了簡體字。 繁體字又稱正體字,即使筆畫再多,也要一筆一畫地寫完才能讓人看懂意思,而簡體字則是減筆減畫,甚至加上一些不倫不類、和文字本身不相關的筆畫,務求讓人易學易懂,我稱它叫文字的偷工減料,這樣的態度一產生,做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學習語言除了練習,一定要有適當的環境,才能事半功倍。
    Thumbnail
      1969年清明節過後不久,何應欽將軍提議提出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研究整理簡筆字,以「適應當前的教學實用及光復大陸後的文教設施」   這個提議實在很危險,不知道何大將軍哪裡來的膽子,難道不擔心變中共同路人!當時在位的總統可是蔣中正耶!   我們懷念他......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厝字當作「家,屋,房」等居住物件,爭議由來已久!但,在閩南地區的口語文字化以「厝」字書寫紀錄,亦有數百年歷史,那麼!這是本字呢?還是假借字? 看以下影片作者的申論: 用台語學漢字影片系列,甲骨釋文003集。厝字的探討: 其中的爭議點有二, 一,昔字,作者按許慎說文的釋義,根據戰國的
    Thumbnail
    以前我曾經想過,為什麼中文直行書寫時,是從右邊到左邊,而不是從左邊到右邊呢? 從右邊到左邊,有時手摩擦到寫好的字,會弄得髒髒的。古人用毛筆寫,右邊字更容易弄髒。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中國古代很長一段時間,是用竹簡,字寫在竹簡上。 即使西元105年,蔡倫造紙後,還是有段時間,繼續用竹簡。
    Thumbnail
    每天打開手機,就會有大量的訊息、影片透過社群平台傳到我們的眼裡,簡體字也隨之逐漸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我實在不喜歡簡體字。 有人說簡體字有易書寫易學習的優點。我不否認簡體字少了一些筆畫,寫起來省時便利,但在現代,幾乎人人用鍵盤輸入,少有手寫的機會,這項優點早已不再重要。而說容易學習,那可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