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我在外交部工作

公門經驗分享其實書不算少,《公門菜鳥飛》、《偽公務員的菜鳥日記:給跳坑公職的青年、水深火熱的公僕、合約上的乙方苦主、對公家單位森七七的小老百姓》等都算是暢銷的作品,這三個不同類型的公門甘苦談剛好是三種不同的職種,也值得比較比較。
老實說,進公門前後,看這些經驗談會有很不一樣的感覺。15職等的老百姓跟公務圈內打滾的眾僕人們,確實有著不同的思維邏輯。能力越大,越不想要負擔這麼多責任,或者說是即便你願意,那也要看同一艘船上的人是否都這麼有擔當。多做多錯的究責文化,究竟是綑綁公務系統運作的枷鎖,又或者是使得公務穩定運作的軌道,這三本書都給出了類似的答案,那就是:扛著枷鎖走軌道。也就是說要又快又有創意,本身就是件苦差事。
外交工作給不了解這個圈子的人很多想像,這本書所呈現出來的外交人員生活並不令人特別驚奇。也許還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文化和體制,都不是作者可以隨便透露的,或者說待久了也見怪不怪,難以回到過去,從門外漢的角度書寫。十年的工作生涯累積的酸甜苦辣,要拿捏敘寫的尺度真的不容易,面對這些困難還能真的出版,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敬佩的事。
最後在種種因素考量下,作者決定離開外交人員的身分。從他的背景和經歷來看,他確實付出許多也得到了相當的成果,面對對未來的想像,能跨出改變的那一步相對是困難的,面對腳踏兩條船的指責,個人認為是相當酸葡萄的控訴。要知道在公門中,稍有不同就會面臨許多壓力,更何況決定參與政治。今天的同事、長官,明天可能是分屬行政、立法不同部門,雖同為國家、社會努力,但究竟是不同的世界。社會中多的是連上船的勇氣都缺乏的人,更甭談冒險試試別艘船,只是能笑看這些謾罵,也是種境界就是。
在國際處境、地位都曖昧,又有惡鄰居的臺灣,認同問題是外交人員經常面對的難題,在政治環境也玩起認同大戰,外交人員就更容易長得像牆頭草,鄉民揶揄丞相眼看起風時要拔起來測測風向的那種存在。能倚靠自己的興趣、熱情撐起一點空間,相對是不容易的,說來輕鬆的公務經驗,當下可能都不容易。以體育外交來說,長官喜歡發的賀電,跟實際上能夠確實送達的賀電真的不是同一件事。實際情況多數是長官才不管,更別說主計治國的系統中,大家都不想犯錯更不願意負責。
外館遇到的臺灣鯛應該不少,在外交行政系統中,能有的不錯的位置又不多,若能選大概多數人都想到歐美先進城市去,對尚待開發的處女地興趣缺缺。而這樣的環境通常也會造成犯錯的成本大增,大家都想挑一些簡單不容易出錯的事或乾脆循規辦理。當制度設計鼓勵這樣的行為,就很難期待身處其中的人違反自身利益做出不同的決定。現實上是如此,但總會看到衝破限制的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跟于凱一樣可以轉職成功,而且下一回合也還不知道能否繼續站穩。但,慶幸還是有條件的人願意努力看看,當那個願意嘗試改變的出頭鳥,不怕槍林彈雨往前衝。
撇開他的公務經驗,雖然也是有些爭議事件,但大抵而言,算得上是有理想也願意實踐的類型。儘管看上去有些中二的部分還是不少,但多少呈現了外交人員生活、職涯的,對完全沒概念的讀者來說,不失為易讀的入門書。
推薦給也關心台灣外交或對外交人員好奇的朋友,也許作者有很多想法可能跟你不一樣,但從不同中去理解,也會是讓自己開闊心胸接納差異的好開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