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為什麼你該出一本書?商業思維的三個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想出書,總會找到理由;你不想出書也是。​
在過去十八月中,我出版了《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與《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這三本著作。為我在疫情期間,帶來了一筆不小的版稅收入,更多的是在此之外的效益。
比方說,個人品牌的提升、市場定位的強化與更多的影響力效應等等。但我想說的,是以商業思維的三個觀點來看,為什麼知識工作者應該要出一本書?

首先,書是一種心佔率的意義,大過於市佔率的價值

相對於賣出一本書的版稅,因為這本書帶來的一場演講收入可能就千倍以上,相當於再刷四、五版以上。​與其說書是一種收入來源,我更願意說它是一個行銷媒介。

​其次,書可以是一份募資說明,能向投資人傳遞價值。

告訴潛在投資人我是誰、我能解決什麼問題、我如何解決你的問題、能為你創造什麼價值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我不需要面向投資人說服、不需要與競爭者比較,而是透過文字與圖像將提案價值植入他們的腦中,自己會來找我。​

最後,書是輸出的最終試金石,檢視自己有多少本事。

完成一本書,不像一篇文章、一段文字,需要有完整的架構與脈絡;可以檢視、驗證一個知識體系的結構完整性、操作便利性與場景應用性。透過一本書的完成,在過程中可以發現自己哪些有錯誤的觀點、需要缺補的內容,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接下來可以精進的方向。​
...

打造你的變現飛輪,書是不可或缺的關鍵零組件

我曾在《如何打造知識自雇者的商業模式與飛輪效應,創造複利效應?》這篇文章中,提到亞馬遜(Amazon)的一個成長飛輪,在亞馬遜所有的事業項目都必須為這個經營策略的良性循環帶來一定貢獻。
使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是最困難的。必須投入非常大的力氣,一圈一圈反覆地往同一個方向推動;然後,飛輪會愈轉愈快,直到一個臨界點,飛輪本身的重量與衝力也會成為推動輪子轉動的動力之一,而不再是負擔。這時候,不需要花費太大的力氣,就能使飛輪快速轉動,這就是飛輪效應。
從飛輪效應中我體認到的,是如何用對力氣、聰明努力。
對於知識自雇者來說,我希望飛輪效應可以讓自己持續的成長、透過知識變現來實踐財務自由,也畫出了屬於我自己的飛輪。
我的成長與變現飛輪
在這張圖中,內圈的成長飛輪是「透過持續高品質的產出,讓更多人看見進而帶來更多的影響力,然後創造出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外圈的變現飛輪則是「透過持續高品質的產出,來獲得更多展現專業的機會,進而找到內容模組化的可能性與減少重工產出。」
如此一來,不僅減少了產出的成本、也能同時提升服務提供的議價能力,使得單位時間的報酬提升,有更多的餘裕可以投入高品質的產出。這也正好對應到商業模式中的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與獲取價值的正向循環過程。
...
有人說:人一生哪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寫?​
​但我認為,寫完一本書不該是掏空,而是一種沉澱;不會是結束,而是一個開始。去寫出更多的體驗、更深的體會與更好的體現。​我可以一直寫下去,但這件事對我的邊際效益只會越來越低。
作為知識工作者,光是這三個理由就足以將出書設為年度目標之一,更別說其他顯而易見的理由了。​但是要達到這些,不見得只有出「紙本」書這個途徑,但它仍是現下較為有成效的媒介。想想你的受眾是如何接受到資訊的?他們遇到困難與問題時,又會去哪裡找尋答案?
然後,你該在彼此之間搭起一座橋。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有些觀點與技巧是可以運用到個人工作者身上的。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來分享:亞馬遜之道、運用在工作上的溝通表達與問題解決,提升效率與效能的三個觀點、如何運用在自雇者經營上。
作者土井英司,憑藉精準的選書眼光、嶄新的行銷手法,創造了多本暢銷商管書,最經典的就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締造了全球625萬冊的總銷量。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告訴你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歸納出了三個問題的探討、自己的觀點,以及作者給出的建議。
這本《步步為贏》的作者是一位百萬網紅企業家。他沒讀過大學,甚至曾背過數百萬的卡債,但是從一名健身房的業務員做起,慢慢往上爬,直到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版圖。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濃縮了人生經驗與商場經驗,彙整出人生與事業上如何做到超前部署的五個關鍵。
框架,是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架構。善用商業框架與發想框架,就能發揮垂直與水平思考的綜效。
成為自雇者已經第五個年頭。客戶找我的理由,不是因為我比誰厲害、或是比誰更便宜,而是我知道他們的問題、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並且能清楚說出解決問題後所創造的效益,然後從中分潤。另一個關鍵,則是自雇者品牌的三階段轉換:從個人到個人品牌、再到品牌個人。 ​ ​
視覺化,是為了更精準的傳遞訊息;更進一步,是將訊息植入對方的心智。有別於藝術創作的視覺化,在傳遞創作者的想法同時,也在創造不同的感受;在商務溝通的視覺化,則是著重在引導一致的理解。
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發現有些觀點與技巧是可以運用到個人工作者身上的。在這篇文章中,我會分為以下三個部分來分享:亞馬遜之道、運用在工作上的溝通表達與問題解決,提升效率與效能的三個觀點、如何運用在自雇者經營上。
作者土井英司,憑藉精準的選書眼光、嶄新的行銷手法,創造了多本暢銷商管書,最經典的就是《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本書,締造了全球625萬冊的總銷量。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告訴你在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歸納出了三個問題的探討、自己的觀點,以及作者給出的建議。
這本《步步為贏》的作者是一位百萬網紅企業家。他沒讀過大學,甚至曾背過數百萬的卡債,但是從一名健身房的業務員做起,慢慢往上爬,直到建立起自己的事業版圖。這本書可以說是他濃縮了人生經驗與商場經驗,彙整出人生與事業上如何做到超前部署的五個關鍵。
框架,是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的架構。善用商業框架與發想框架,就能發揮垂直與水平思考的綜效。
成為自雇者已經第五個年頭。客戶找我的理由,不是因為我比誰厲害、或是比誰更便宜,而是我知道他們的問題、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並且能清楚說出解決問題後所創造的效益,然後從中分潤。另一個關鍵,則是自雇者品牌的三階段轉換:從個人到個人品牌、再到品牌個人。 ​ ​
視覺化,是為了更精準的傳遞訊息;更進一步,是將訊息植入對方的心智。有別於藝術創作的視覺化,在傳遞創作者的想法同時,也在創造不同的感受;在商務溝通的視覺化,則是著重在引導一致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雖然書籍銷售量下滑,實體出版的門變窄,成本高,但對於目標出一本實體書的作者,參加徵稿活動、比賽是最快的管道。除了這兩條明確的方法,還有成功機率超低的常態投稿。這時需要減少編輯作業困難,並添增投稿成功率。此外,作者自帶流量、經歷、經營社群媒體等也是重要因素。對自費出版作者,要評估作品銷量再決定是自行出版還是開募資。出版前應評估書的銷量,避免無法出版的局面。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一本針對寫作能力提升的書籍,解答了許多新手和有意提升寫作技巧的人所面對的疑慮與挑戰。別適合那些想要在網路時代展現才華與影響力的讀者。透過這本書,您將能學會如何開始寫作、提升思維,以及如何透過寫作實現獲利。文章同時鼓勵讀者勇於分享自己的觀點。
Thumbnail
千呼萬喚始出來~文友啊!我的新書終於開始發售啦! 目前是以網路發售方式,金石堂實體店面也即將上架,即日起到8/14日止,有做特價優惠~ 至於電子書…應該會晚上2~3個月🙄實際原理我不太清楚,好像是排版吧? 這次出書是真的趕了些,我最後整理了一些,個人認為有必要先準備的事項。 私商結束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寫作對產品經理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促進自我審視,還有助於邏輯思維和溝通技巧的培養。此外,透過寫作,產品經理可以與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技能和保持競爭力。
Thumbnail
雖然書籍銷售量下滑,實體出版的門變窄,成本高,但對於目標出一本實體書的作者,參加徵稿活動、比賽是最快的管道。除了這兩條明確的方法,還有成功機率超低的常態投稿。這時需要減少編輯作業困難,並添增投稿成功率。此外,作者自帶流量、經歷、經營社群媒體等也是重要因素。對自費出版作者,要評估作品銷量再決定是自行出版還是開募資。出版前應評估書的銷量,避免無法出版的局面。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Thumbnail
想知道如何將你的知識轉變成收入? 這份書單推薦你四本好書,幫助你開始知識變現的第一步。 這四本書涵蓋知識變現的理論模型、案例分享,以及寫作技術的深入探討,讓你對知識變現更有概念。 除此之外,我也替你摘要四本書的重點,為你提供一個全方位的知識變現指南。
Thumbnail
這部分的筆記是對應書本最後一部分,是關於為何要寫作的核心動機,以及我為何要做這個系列的動機。 以現代的標準來說,去超商打工都比寫作能獲得更多收入。所以最好不要以出書或賺錢為目的,那是消耗自己的熱情在成功率極低的事上。
Thumbnail
勵志書,在所有書籍市場裡,銷量絕對是數一數二的。如此龐大的市場佔有率肯定有它的優點,好入口、故事精采、看了很有動力,但這些要素的背後,真的有幫你解決問題嗎?還是說只是幫你注入了會消逝的動力。   有些負面影響是我們無法從表層看到的,甚至需要時間等待這些影響出現。   俗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