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再談偏遠教育(0922)

    教育機會均等,這個概念的提出,正突顯它的難解
    內子剛考上主任時,因為平地無缺,因此奉派到山地國小服務。那是讓我第一次直擊偏遠國小的現況。分發後(是所分校),我們家人包括老爸,三弟,我和內子,山路崎嶇蜿延,因為雨水沖刷的關係吧?柏油剝落,碎石子路段不少,好不容易抵達後,大家心裡其實都有一點隱憂,首先是路況不好,而且需每天長程開車,又不知學校究竟…到達後,映入眼簾的是兩層的地面,上面是教室,然後徒峭的山壁下面是個小操場,下車就有臉形輪廓明顯,特別明亮的眼睛,流著鼻涕的小朋友過來問我們:「你們是誰?來這裡做什麼?」話還沒說完,突然聽到後面有小朋友在喊:「有蛇!」四個市區來的全都嚇到了,驚慌失色的四處尋覓蛇的縱跡,內子最怕蛇,幾乎要從教室地面的邊緣往操場上跳了,我趕緊一把抓住她…定神一看,蛇就在小朋友的手上,然後在我們的驚嚇中,那個小朋友把蛇往我們這邊一甩,旁邊的小朋友用手就這樣一把抓住,然後再往另一個小朋友甩過去…山地教育的第一課就這樣揭開序幕,震憾的場景迄今難忘。
    國外偏遠學校(取自方格子免費圖案)
      然後呢?操場上全是校旁居民養的雞,全操場快樂吃食,奔跑,雞屎處處。教室的玻璃全都有破洞,後來才知是國中生暑假無聊,丟玻璃比賽;除工友外,該學期最先報到的就是內子,因為老師們全都走了…內子就這樣開始了嶄新的一頁。除了油錢外,車子耗損嚴重;平常和居民也沒什麼往來,有次大雨把山路沖走了一些,放學後開到崩落處,內子不敢開,後面來了一輛車,一看到她就叫她主任,並說他是當地居民,稱讚內子認真負責,並很熱情的幫內子把車子開過來。(我後來才知道,其實愈是交通不方便,愈是偏遠困難的地區,愈是重視新來的表現,我自己的感覺是他們其實很在意來者,怕被歧視,怕他不認真…他們不說,但看在眼裡,放在心裡。因為我連想到剛到偏遠服務時所遇到的那個主任,根本就是抱持度假心態。)
    這個地方其實是有一所大學長期派山服社過來輔導的,可是沒有留下任何記錄,所以呢?每年的輔導都是全新的開始,因為你不知道之前做過什麼?你也不知道所有小朋友的狀況;而學校的狀況也是如此,除了分數外,因為老師全部換新,所以呢?所有小朋友對老師來說都是全新的摸索,我模糊的探索記錄的重要性是從那兒開始的。
    因為是分校所以不必處理公文,因此老師都以上課為主,沒有行政的壓力(我之所以提到行政有壓力,乃因公文的處理有時限,必須有人去把某件事做好,這件事可能牽涉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對此事的看法做法可能不一,因此處理起來可能造成各持己見的狀況,讓有關人員都覺得自己受委屈了,雖然不是每件都這樣,但時不時來這麼一下,心情多少受影響…那學校公文多嗎?我後來去查了一下,其實很簡單,學校都設有公文登記簿,一年大概一千一百多件,規定的上學日是一年兩百天,所以呢?國小每天平均要處理六件公文。)
      我有空的話就陪內子去學校走走,跟老師們都熟,因為老師主要就是以教學為主,沒有行政的干擾。有次去的時候是週三,國小的週三下午是所謂的進修活動,市區學校人數多,會安排一些分享或請人來講演或娛樂活動等等,但因分校只有七個人,因此各自安排(沒住校的大概就都回家休息了),吃完午餐,有位師專剛畢業還充滿熱誠的老師過來閒聊,提及他住外縣市,因此住校週五才能回家,他提到週三老師們都不在時,學生會邀他去探險,看起來是草叢,學生探手撥掉一叢草,鑽進去就有一條小小窄窄的小通道,然後,他訝異的說:「班上最笨的那個,怎麼教都教不會的學生,看見走道上的小排泄物,就可以告訴你,那是什麼動物?往那邊去了…」
    有次碰面,他分享上週末帶三個學生去家裡玩的事兒,到了火車站,火車來了,學生要他趕快以便搶位,而他買的是對號車位,換句話說,學生的經驗中沒有對號這件事,因為他們如果出門只能走到河對岸去坐公車,而公車的位子有時是要用搶的;老師帶他們去超市,東西一直往推車丟,這也在他們的經驗之外,因為當時只有雜貨店,而且因為窮,所以店員會在你進店時就盯著你…吃宵夜更是從來沒有過的經驗;所以在心得中寫到:長大後要賺很多錢,再去吃那好吃的宵夜…學生頭髮太長了,老師請他去理,第二天學生遞上一張家長寫的紙條,附上一個刮鬍刀,請老師處理;因為下個山要一個半小時,理個髮也許只要十來分;但上山來還需一個半小時,這還不算等車的時間;老師聽說有一家兄弟都在學校讀書,但家人出外,每個月給兄弟幾百元讓他們自己處理,老師想到他家去家訪,哥哥帶著老師到山裡面繞了兩個多鐘頭還沒到他家,後來分享時提到:可能是不想也不敢讓老師看到他家狀況;連想起帶學生到某國小試教時,校長特別安排我們一起家訪,有個學生回來後到我的研究室找我,問我知不知道什麼叫家徒四壁?原來他到一生家時,裡面一個喝得滿臉通紅的人看他們來就走了出去,(很多家長一早就開始喝,這是該校老師分享的),而鐵皮屋的家中,連廚具和衛浴都沒有…
    前篇文章從學校資源及學校老師著手探討偏遠教育的難題;本篇則從學生的環境和學生的經驗等入手,我們一般提到偏遠教育,大概都會認為只要投入資源,增加薪資,留住優良師資等就可以了,因為偏遠的資源少,師資異動太頻繁等,其實那根本脫離現實的胡說,在資源部份,以往偏遠確實比較短缺,但現在的狀況是政府投入太多資源,偏遠幾乎無從消化;在師資方面,以往是教師異動太過頻繁,現在則因師資培育太多,偏遠師資異動困難,再加上師資法的保障,對於無心於斯的不適任老師,也根本淘汰不了;至於家長及家庭的問題,以及學生文化刺激不足等問題,迄今仍然束手無策。對,我們有不少關於教育機會均等及偏遠教育問題的研究報告,但這些報告大概都沒什麼價值可言,甚至因為東抄西湊的關係,連事實都沒弄清楚,至於所建議者大抵窒礙難行。這也是我佩服劉安婷的主因,其實她剛開始提出為台灣而教之時,我是有點不以為然的,台灣又不是第三世界國家…然而台灣的城鄉差距問題一直沒有辦法解決,有了她們總算有了一些成就,總算人設法在解決他們所看到的偏遠教育的問題。但民間力量只能協助支持,只能彌補缺失,真正能從根本改善的唯有政府…。
    後記:還在了解圖片的使用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