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什麼?可能每個人心中各有不同答案。我在不同時期對「愛」做了許多思考,曾經執著於從大腦來尋找答案、懷疑這定義不清的抽象概念是種偽裝,其實並不存在。但人類有時表現出的某種「情操」卻又讓我的立場動搖。權宜的做法是,將「愛」這個字放掉,直接感受人與人之間無私的表現。
佛洛姆在六十多年前就針對「愛」是什麼做了廣泛而深度的探索,並寫下這本到今天都還被關注的《愛的藝術》。他認為愛是種藝術、是需要學習的能力與態度,不僅僅是種感覺、一種被動遇見真命天子(女)的機率問題。身為精神分析學家的他對於佛洛伊德將一切都用性來解釋相當不以為然,提出愛是來自人類因分離感焦慮、追求合一的過程。
他的分析論述很有說服力,但如同他批評的佛洛伊德,都是源自自己的經歷、感覺,往往很主觀,像是對於同性戀的分析與父愛母愛的區別我就不認同。怪的是,雖然有不認同的部分,卻能激發出許多關於愛的思考。
他認為,不愛自己、不愛生命的人是沒有愛的能力的,很容易把種種的依賴、利用與控制誤解為愛。他曾說:
如果生命按其本質是一個成長和整合的過程,如果它不能透過控制或強力的手段而被愛的話,那麼對生命的愛便是各種形式的愛的核心。那是在一個人、一頭動物、一朵花之中愛生命。對生命的愛絕對不是抽象的東西,反而是各種形式的愛的最具體核心。那些相信自己愛另一個人但不愛生命的人,他們也許是想要另一個人,也許是死抓住另一個人,但不會是愛他。
對我來說,這是關於愛最精彩的一段論述。我想,這是本我會一再重讀的書,除了思考,更可以檢視自己到底活出怎樣的生命、怎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