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食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怎麼吃才健康,這問題在現代一直很受重視,當然也有各種理論,有各自的道理,但這道理到底成不成立,其實又是另外一回事。
我不是營養師,也不是大廚,我只是喜歡吃,身體也不怎樣的中年男子,但還是想針對這一點表示意見。
很多人崇尚自然,是的,這一點我也同意,但自然到什麼程度又有得討論了,但我們稍微把時間往回調整吧!我說的不是回到化工時代以前,而是回到我們祖先剛從樹上下來開始用兩隻腳走路的年代,那是幾十萬年前了。
不誇張,有派人是真的認為要回到這個年代的飲食方式才是自然的。
是這樣的,這個年代自然是生吃,而生吃的確有不少好處,例如更大量的(某些)營養攝取,看到括弧嗎?是的,這是話術,其實他們忽略了煮食也會產生「不同的」營養素,例如大家熟知的蕃茄,就是「加熱後」比較營養(不是加工後,這是兩件事情)。
但這也有部份道理是正確的,因為可以生吃的東西,基本上也代表它跟我們祖先當年的生理狀態契合--那是我們天生應該吃的食物,而且祖先已經吃幾十萬年。換句話說,那是對我們好的食物。
這種想法雖然沒錯,但忽略了幾個重點,第一個就是幾十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全擠在非洲,請問他們生吃的東西是什麼?主要一定是植物沒問題,但到底是什麼?
換句話說,你祖先吃的東西跟你吃的不一樣,你現在拿一個蘋果來吃,說這樣吃最自然,雖然我同意,但你要說這樣跟你祖先一樣,最符合人體所需,我可要笑你了,因為你幾十萬年前連火都還不用用的祖先,保證沒吃過蘋果,要知道幾十萬年前的蘋果是長在中亞,大小跟一塊橡皮擦差不多,而且酸得要死,子還很大,可食部位沒多少。
要覺悟一件事情是,我們現在吃的這些「農作物」早就不是幾十萬年前的野生品種了。
那個生吃肉呢?
這的確自然(人本來就是雜食性動物,尤其早期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應該是以昆蟲與軟體動物,例如蝸牛為主),或許你該想想你的祖先大便裡面有多少寄生蟲的蛋,再想想你希不希望大便時還要伸手拉蟲子出來。
總之,硬要說回歸幾十萬年前的食物,先別提你找不到,在我們改變農作物的同時,我們的身體也在改變,現在的人類,早不是單純吃生食的構造了。(我們腸道裡的細菌生態就是個完全不同的天地)
原因很簡單,煮過的食物就是比較好消化,營養比較好吸收,而且可以吸收更多種類的營養。
或許大家覺得關鍵是肉,但不是,我們很清楚肉其實生吃也沒問題(我是說生吃我們也能消化,有沒有寄生蟲是另一回事)。
真正關鍵其實是澱粉。
很有趣的一點在於,現在全世界的主食(熱量主要來源)基本上都是澱粉,但你有沒有想過澱粉類的食物全都是需要煮過才能吃(唯一能生吃的澱粉是山藥澱粉,當然現在也有水果玉米之類可以生吃的基改作物--那不是自然農作物),很多澱粉別說不能消化,生吃甚至會中毒(例如樹薯,芋頭也同樣有毒),所以你果真要回歸「那種」自然,那澱粉全不能吃。
也就是說,懂得用火之後,我們的祖先逐漸把食物來源轉變成澱粉,幾萬年下來,你要說人類應該回歸原始飲食,就要先定義你回歸的年代到底在哪裡了。
所以要說人類飲食大革命,用火是一個,開始食用澱粉來源是一個,接下來就是農業造成的食物來源單薄化了。
是的,我們現在吃的食物全都可以稱為基改作物,差別只在於這種基因改變是源自於長期以來的配種,上如我上面提到的原始蘋果跟現在的農作物天差地遠(中亞山區現在依然有少數野生原始品種),我們現在吃的農產品基本上有一大半跟原始已經扯不上邊了(例如玉米根本沒辦法自己傳宗接代),完全是工業產品,哪怕你是使用無毒有機耕作,但打從種子或幼苗開始,他就不是自然存在的東西。
這一點在畜牧業也一樣,就算號稱土雞,其實跟遠古時代修長又迷你的(簡單說就是沒啥肉)原雞也相去甚遠,頂多算運動量比較大而已。
再來就是添加物了,不過添加物範圍很大,加鹽調味是添加、加防腐劑也是添加、加營養成份也是添加、加色素也是添加,目的很多種,對身體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但很多時候卻也變成不得已,尤其是保存上的目的。
另一個是偏食的問題,或者說人類自己改造自己的結果,變成去喜愛一種自然界裡不存在的口味--酥。
這很好玩,沒有任何自然食物的口感是酥的,這需要大量油炸,又或者覺得油炸不健康,改用添加物改變口感,但重點其實是這種口感根本不自然啊!
所以像氣炸鍋這種東西就很有趣了,雖然可以煮很多種東西,但從品名就知道,這是為了追求那個特別口感而研發的東西,一個自然界不存在的口感。
到了添加物階段,基本上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接下來就是食品工業,甚至全合成食品,例如各種保健食品(不管他號稱多天然)。
當然,人類生存必須吸收的營養,主要類型就那幾樣(只要能變成熱量就好,再來是蛋白質,當然水也是必要成份,主要是代謝目的),但更關鍵的卻是某些微量需求(各類礦物質、維生素--都叫維生用的了,顯然很重要),隨著化學進步,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種化學物質,需求清單也越來越長。
但其實我們都知道只要正常飲食,基本上都會吃到這些「本來就有」的營養成份,問題在於「均衡」--現代人的飲食太不均衡,於是又反過來說要吃那些有的沒的健康食品或保健藥品。
而合成食品除了這些號稱營養的東西,還有完全不營養的東西,例如代糖,又或者追求更加奇特口感的東西,你只要去食品材料行就能理解馬蓋仙為何總能在廚房裡弄出炸彈來。
好吧!到了這種景況,認為這些食品不健康大概沒多少人會反對,更別提很多改變其實是為了配合工業規格而出現,完全不是為了人體健康著想的--當然,你可以說是為了靈魂健康著想,畢竟垃圾食物好賣不是沒有原因的。
另一方面,食品工業也讓營養來源有著各種風貌,例如更好吸收,再來就是更「人道」,例如合成肉、培養肉、人造肉這種東西,這些當然一點也不自然。
現實狀況是,真正用土地有機耕種的食物,完全不足以供應全部人口的熱量需求,所以只有錢太多的假掰人可以享受這些所謂比較原始健康的食物(好吧!我很羨慕),而另一方面食品工業則更努力研發「脫離自然」的食物。
這不是單純誰對誰錯的問題,全面有機化、小農化根本是鬼扯,先別說買不起這件事,而是跟本會造成飢荒,因為產量就是不夠。
可是完全脫離自然的食物,會對人類心理造成何種影響呢?這可不是鬧著玩的,更別提階級問題。
但全面工業化……其實我還滿期待這種事情可以成真,畢竟這涉及太空旅行可能性、減少農地使用,將土地歸還自然的可能性,也涉及畜牧業更加人道(全都是栽培肉)的問題,有夠利潤(消費規模)支撐這種研究啊!
總之我也只是隨口說說,畢竟我也只是負責吃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7會員
936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是這樣的,前幾天上台北出差,因為是下午的會議,所以我故意早點北上,想走到處走走,畢竟好一段時間沒空閒在台北銜晃了。 其實我是台北長大的,大學也在台北四年,雖然北台灣的濕冷冬天真的很討人厭,但到了我這種年紀,這些討厭的地方如果能偶而回味,卻也是滿心歡喜(要我常駐就免了,謝謝)。 不過居然是大熱天……是
這幾天公視影集「茶金」出了個大問題,引起熱烈討論。 是這樣的,國民黨據台初期有一項很惡劣的作為,就是有名的四萬換一元,簡單說,讓你的存款瞬間縮水四萬倍的意思。 這幾天有些人跳出來說是結果不是原因,因為惡性通膨早在國民黨佔據台灣以後就開始了,不過這種說大有問題。雖然惡性通膨存在沒錯,但要知道國民黨統治
好吧!雖然方格子這裡並沒有「旭日之丘」這個名字,畢竟那是我的部落格的名稱,其實也是子藝我的註冊商標了,比較熟悉的朋友大概都很清楚只要是我註冊的地方,都會出現旭日之丘,而我的代號除了子藝,還有毛毛牙、momoge,大致上就是這樣。 雖然經營blogger的旭日之丘已經十六年多,不過因為方格子這邊的發表
因為某人的關係,智商這幾年常被拿出來講,但我們真的需要在意智商嗎? 這樣說好了,在「一般情況下」,智商或許有些意義,但要知道這類測驗從來都不是什麼絕對數字,其實有很多人是落在偏差值之外的,例如唐鳳。 我就說說我己的例子吧!我大四畢業專題,就是討論幾個有名的智力測驗。對,「幾個」,因為智力測驗其實有很
參加聖歌隊已經七八年,也常有機會在禮拜開始的時候帶領敬拜,起來上台唱歌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壓力很大的事情。 但凡事總有第一次,其實聖歌隊男生部常有機會唱四重唱,但因為都是男生部一起唱,所以一個聲部至少會有兩個人,基本上身邊都會有比我資深的人在,所以也只覺得還好,至於帶敬拜雖然是一個人而且要拿麥克風,但因
本文寫於2019年,目前社會團體法已經通過,但排除宗教團體,原因如下。在這個好立委被罷免,宮廟黑金與中國勢力勾結爛權的年代,改革宗教團體更加急迫了。 昨天上內政部開會,討論人團法的「週邊細則」修法內容,結果在宗教團體的部份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沒有結論……或者不是沒有結論,而是雖然知道問題在那但政治現實
是這樣的,前幾天上台北出差,因為是下午的會議,所以我故意早點北上,想走到處走走,畢竟好一段時間沒空閒在台北銜晃了。 其實我是台北長大的,大學也在台北四年,雖然北台灣的濕冷冬天真的很討人厭,但到了我這種年紀,這些討厭的地方如果能偶而回味,卻也是滿心歡喜(要我常駐就免了,謝謝)。 不過居然是大熱天……是
這幾天公視影集「茶金」出了個大問題,引起熱烈討論。 是這樣的,國民黨據台初期有一項很惡劣的作為,就是有名的四萬換一元,簡單說,讓你的存款瞬間縮水四萬倍的意思。 這幾天有些人跳出來說是結果不是原因,因為惡性通膨早在國民黨佔據台灣以後就開始了,不過這種說大有問題。雖然惡性通膨存在沒錯,但要知道國民黨統治
好吧!雖然方格子這裡並沒有「旭日之丘」這個名字,畢竟那是我的部落格的名稱,其實也是子藝我的註冊商標了,比較熟悉的朋友大概都很清楚只要是我註冊的地方,都會出現旭日之丘,而我的代號除了子藝,還有毛毛牙、momoge,大致上就是這樣。 雖然經營blogger的旭日之丘已經十六年多,不過因為方格子這邊的發表
因為某人的關係,智商這幾年常被拿出來講,但我們真的需要在意智商嗎? 這樣說好了,在「一般情況下」,智商或許有些意義,但要知道這類測驗從來都不是什麼絕對數字,其實有很多人是落在偏差值之外的,例如唐鳳。 我就說說我己的例子吧!我大四畢業專題,就是討論幾個有名的智力測驗。對,「幾個」,因為智力測驗其實有很
參加聖歌隊已經七八年,也常有機會在禮拜開始的時候帶領敬拜,起來上台唱歌對我來說不是什麼壓力很大的事情。 但凡事總有第一次,其實聖歌隊男生部常有機會唱四重唱,但因為都是男生部一起唱,所以一個聲部至少會有兩個人,基本上身邊都會有比我資深的人在,所以也只覺得還好,至於帶敬拜雖然是一個人而且要拿麥克風,但因
本文寫於2019年,目前社會團體法已經通過,但排除宗教團體,原因如下。在這個好立委被罷免,宮廟黑金與中國勢力勾結爛權的年代,改革宗教團體更加急迫了。 昨天上內政部開會,討論人團法的「週邊細則」修法內容,結果在宗教團體的部份就花了一個多小時沒有結論……或者不是沒有結論,而是雖然知道問題在那但政治現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除了吃蘋果要削皮,像地瓜、馬鈴薯、胡蘿蔔等等,料理前也都會削皮。我不知道箇中原由,只知道從小就聽大人說要削皮,要不然會吃進農藥。這個農藥問題實在嚴重,常常弄得人心惶惶,買菜回來時,怎麼洗菜才能把農藥洗掉的資訊多得不得了,讓人無所適從。我們以前買過臭氧機,也買過蔬果清潔劑,也試過...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
Thumbnail
[山珠豆]和[倒地蜈蚣]帶回去的基因數據經優人盟友檢測後發現: 這次的疫病起因是未經實驗過就被重新編輯(改造)基因食物,當民眾吃得越久越多,累積時間一長身體產生[基因突變]; 但因優人基因已經變動過, 這就是為什麼純人雖也吃了這"新食物"後有2天的緩衝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人除了吃蘋果要削皮,像地瓜、馬鈴薯、胡蘿蔔等等,料理前也都會削皮。我不知道箇中原由,只知道從小就聽大人說要削皮,要不然會吃進農藥。這個農藥問題實在嚴重,常常弄得人心惶惶,買菜回來時,怎麼洗菜才能把農藥洗掉的資訊多得不得了,讓人無所適從。我們以前買過臭氧機,也買過蔬果清潔劑,也試過...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食物是人與土地最近的距離,而農業也是文明與文化的起點,但是人口朝都市集中後,我們失去了與自然接觸的機會,而且過多的包裝食品與人工調味料,也純化了我們品嘗食物真滋味的能力。這些安全有疑慮的食物,形成新的文明病,對健康產生莫大的威脅。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台灣老輩人吃早齋的比率算是高的,問他們為什麼老了才要吃,他們的回答是,老人家不用吃太好,吃清淡身體才會健康。我問老人家,為什麼不年輕就吃早齋,身體會更健康,老人家也答不出來。 今天是初一,初一十五吃素以及吃早齋已經二十五年了,完全不麻煩,因為台灣是美食天堂,有些素菜做得比葷菜好吃。前陣子聽到一
Thumbnail
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人類仍未進化到適合目前的生活所導致,以及肥胖對於生活的不方便以及疾病。
Thumbnail
[山珠豆]和[倒地蜈蚣]帶回去的基因數據經優人盟友檢測後發現: 這次的疫病起因是未經實驗過就被重新編輯(改造)基因食物,當民眾吃得越久越多,累積時間一長身體產生[基因突變]; 但因優人基因已經變動過, 這就是為什麼純人雖也吃了這"新食物"後有2天的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