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焦慮的真相

我們一旦能完全安住於當下,不再焦慮自己的不完美,我們便自然解脫了。--佩瑪•丘卓《當生命陷落時》
Photo by Stephen Leonardi on Unspalsh
為何焦慮?很多時候,是面對各種不確定性的不安全感作祟;更多時候,是與內心巨大的恐懼拔河,「你還不夠好」的回音像是無限擴張的黑洞,沒有自覺的使人耽溺。
剛來美國時,身心像浮在半空中的氣球一樣,找不到立足點。在經濟無法獨立自主的境況中,自信感相當低落。若是任何人,尤其是長輩們關心我的職涯走向,我便壓力倍增,兀自氣惱著那些話語中的期待,既希望我「好好照顧家庭」,又要我「習得一技之長外出工作」,是暗示著我「不足」、「不完美」、「能力不夠」,「配不上」嗎?
一直到很後來,我才體會到那些「話中有話」,都是當下的自己想像出來的。表面上是害怕被他人低看,真相卻是潛意識裡並不接受自己。不接受語言受限而需處處依賴;不接受家庭主婦這個無薪身份;不接受在人才擠擠的海外華人圈,自慚形穢的窘態。
而那些被戳中痛點時的惱羞成怒,無疑將我拉向深淵。在那段自我質疑、渾身是刺的時期,一句「你都睡到自然醒吼~」的玩笑話,都會換來玻璃心碎一地的憤慨。
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Splash
於是,申請語言交換、加入學習小組、購買線上課程,我把時間表填好填滿,躲在一個「我很努力了」的堡壘中,逃避面對心魔。這個手段,我做起來倒是游刃有餘,也幾乎每一次都見效。
然而,身體開始出現反彈:先是一個早上,起身後天旋地轉,我不得不躺在床上一整天;再來一個傍晚,無預警的上吐下瀉,我一樣虛弱到動彈不得。當終於無法「有所作為」時,我被迫思考自己到底怎麼了?
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Unsplash
沒有掙扎太久,佩瑪.丘卓的智慧隨著友人寄來的心靈資糧悄然抵達。我饑渴地、似懂非懂地讀完了一書,心中有種釋懷。至少意識到問題本身,是自己心裡的「妖魔鬼怪」,而不是旁人的眼光和期待。當我開始正視那些嫉妒、羨慕、批判、厭惡、不平衡的情緒後,它們竟突然可愛了起來;而當我不再餵養它們,他們自然也無法繼續張牙舞爪地叫囂。
別誤會了,我還是會焦慮,也依然熟能生巧的逃避某些焦慮。只是自此,我更願意接受那不完美的自己,不再為了追求他人的認同肯定而自討沒趣。如浮球似的身心,似乎也見著了可以著地之處,有了嚮往的歸屬。

📚提及/引用之著作:
《》(When Things Fall Apart: Heart Advice for Difficult Times)/佩瑪・丘卓(Pema Chödrön)/心靈工坊
  • 博客來:
  • 讀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將生活中的當頭棒喝紀錄下來,僅是為了給自己同一個提醒!提醒保持清明的眼光、開放的心胸去傾聽、理解、和共感。 世界是一本書,內容包羅萬象,值得探索。但世界不只有善惡、正邪與優劣。同一個問題,每個人在每個時期可能會有有不同的答案,自己思維尚淺,只能透過捕捉並書寫幫助釐清和學習。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