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許多受害者來說:"我們"才是真正被害怕的對象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我來說,真正要解決性騷擾或性霸凌等社會問題,解決加害人是沒有用的。
當然,讓加害人負起應有的責任是重要的,但這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因為沒過多久,這個社會上就會再度出現另一個加害人拿著他人的裸照或是私密影片來威脅對方,而這招很可能會一直有用下去。
除了加害人,還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大家去面對。
女孩被性侵拍了裸照不敢告訴別人,男孩在學校被脫褲子拍照也不敢告訴別人,就這樣子被威脅著然後持續被霸凌,類似的事件太多太多了。
有沒有想過?當我們不斷地看見被害人寧願持續地被傷害也不願意求助親友和社會時,這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對這些被害人來說,這個社會比加害人恐怖太多了......
"我們"才是真正被害怕的對象。

「誰叫你要拍那種照片?」
「你怎麼這麼不要臉?你家人的面子都給你丟光了。」
「你為什麼要穿成那樣,為什麼要那麼晚出去,為什麼要給別人機會,為什麼不好好保護好自己?」
很多人不願意承認的是:這個社會能夠帶給被害人的傷害其實是遠遠大於那些性侵和肢體霸凌本身的。
為什麼有些國家會出現女性被性侵了卻還要跟性侵她的人結婚?
因為在他們那個社會裡面,還沒結婚就有性行為的人是可恥的,是骯髒沒有人要的,那樣的社會逼著女生沒辦法選擇,只能夠跟傷害她的人在一起。
台灣現在比較不會有這種事情。
但如果一個女生被拍攝了私密照或是影片,然後被流出來了,許多人就會蜂擁而上搶著上車,然後開始以非常不正經的方式去看待那個女生,對著受害人指指點點,而這樣子的傷害,對許多人來說可能比被性侵還要痛苦。
我們這個社會一直告訴孩子要有羞恥心,但是,這麼多年來,這樣子的羞恥文化除了讓我們拿來威脅自己人以外,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好處?(真心發問)
在印度,當地服飾常常會露腰露背,但是不會露出腿部,所以外國女性如果穿短褲,很有可能就會吸引到一大堆當地人的目光。
而在歐洲的天體海灘,即便多數人都脫光光跑來跑去,但也不會有人因為旁邊的人都不穿衣服就獸性大發。
好多年前,在瑞典的一個沙發主家跟兩個德國女生聊天,她們一邊跟我聊天一邊就在我面前把內衣解下來換衣服,好像這根本沒什麼的樣子。
但這的確根本沒什麼阿......
要解救那位跟性侵犯結婚的女孩,解決那個性侵犯是沒有用的,因為沒有其他人會照顧那個女孩,而在當地,一個女孩是無法獨立存活下去的。要解救她,你必須先讓他們的社會放下對婚前性行為的獵巫價值觀,甚至要讓女性有辦法獨立生活,當女性不會因為沒有所謂的"貞操"而被瞧不起時,她才有辦法脫離那樣的悲劇。
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其實也是。
只有當我們這個社會不再覺得男生應該要怎樣怎樣,女生就應該要怎樣怎樣,當我們這個社會不再會因為看過了某個人的私密照就心神不寧,只想著要求上車看更多,或是馬上分享出去,然後對當事人指指點點或酸言酸語說別人沒有羞恥心......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多數人在看到某個人的私密照後,會立馬噹爆那個散佈的人然後叫他們刪掉道歉不然跟他們沒完沒了,然後完全不會因為看過你朋友的裸照就會對她胡思亂想。
如果我們這個社會根本不在乎另一個人的裸體是什麼樣子,這些東西就會隨之失去意義,也就不再會被用來威脅傷人了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5會員
92內容數
如果你期待讓更多有趣的外國旅人到偏鄉去跟學生分享、互動;期待免費商店、共享糧倉及剩食餐廳在台灣各地出現;期待更多國內外用禮物經濟無條件地為人付出的傻瓜故事;或是期待看到我出國時,在世界各地拜訪學校跟組織的故事,歡迎支持這個你想看到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楊宗翰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之前聽說許多性工作者常常因為職業的關係而被社會歧視,很難找到願意跟他們談感情的人,更不用說是結婚。少部分隱瞞自己的工作而找到交往對象,常常又在被發現以後隨即被拋棄。 尤其當我發現,許多性工作者平常的工作明明就是在陪伴他人(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但下班後自己需要陪伴的時候,竟然是那麼的困難...
重點是,對我來說,那些所謂有出息的人,往往就是這個社會上消耗最多資源,產生最多垃圾,造成環境最多負擔的人,然後我們稱這樣子的生活叫做有出息,不斷鼓勵年輕人們如此的追逐。
同時,也有許多男性是在父權社會下受傷害的。 我們會聽到社會一邊在營造女生應該要柔弱、順從,一邊也在營造男生應該要陽剛、積極,男生要成為家庭的支柱、要養家活口、要保護女性、要強壯、要堅強,不可以軟弱,不可以哭泣。 這樣子的一切觀念,一樣也是父權思維,一樣也壓迫了非常多男性。
人們不知道出國旅行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失去穩定收入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自己如果選擇了一個當今社會還不存在的職業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他們需要奮力一搏的勇氣,就好像他們站在懸崖準備往對岸跳,卻不知道懸崖到底有多深,不知道懸崖下面是洪水還是蛇窟,甚至
「你沒事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沒事的時候嗎?沒事的時候就工作阿。」 「蛤?」 聽起來很討厭,但這真的是我的生活。 打球優先、爬山優先、看漫畫優先、寫網誌發廢文優先、跟朋友聊天優先,幫老爸刷牙刮鬍子優先......等到沒事了只剩我自己一個人不知道要幹嘛的時候,我才會去工作
常常會有人說我很省,但我其實不太有"省錢"這樣子的概念,我維持低物慾的生活不是因為我想要把那些錢省下來之後花在其他地方,不是為了將來揮霍的生活而犧牲,而是我原本就享受著這樣的生活。
之前聽說許多性工作者常常因為職業的關係而被社會歧視,很難找到願意跟他們談感情的人,更不用說是結婚。少部分隱瞞自己的工作而找到交往對象,常常又在被發現以後隨即被拋棄。 尤其當我發現,許多性工作者平常的工作明明就是在陪伴他人(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但下班後自己需要陪伴的時候,竟然是那麼的困難...
重點是,對我來說,那些所謂有出息的人,往往就是這個社會上消耗最多資源,產生最多垃圾,造成環境最多負擔的人,然後我們稱這樣子的生活叫做有出息,不斷鼓勵年輕人們如此的追逐。
同時,也有許多男性是在父權社會下受傷害的。 我們會聽到社會一邊在營造女生應該要柔弱、順從,一邊也在營造男生應該要陽剛、積極,男生要成為家庭的支柱、要養家活口、要保護女性、要強壯、要堅強,不可以軟弱,不可以哭泣。 這樣子的一切觀念,一樣也是父權思維,一樣也壓迫了非常多男性。
人們不知道出國旅行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失去穩定收入的生活會發生什麼事,不知道自己如果選擇了一個當今社會還不存在的職業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他們需要奮力一搏的勇氣,就好像他們站在懸崖準備往對岸跳,卻不知道懸崖到底有多深,不知道懸崖下面是洪水還是蛇窟,甚至
「你沒事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沒事的時候嗎?沒事的時候就工作阿。」 「蛤?」 聽起來很討厭,但這真的是我的生活。 打球優先、爬山優先、看漫畫優先、寫網誌發廢文優先、跟朋友聊天優先,幫老爸刷牙刮鬍子優先......等到沒事了只剩我自己一個人不知道要幹嘛的時候,我才會去工作
常常會有人說我很省,但我其實不太有"省錢"這樣子的概念,我維持低物慾的生活不是因為我想要把那些錢省下來之後花在其他地方,不是為了將來揮霍的生活而犧牲,而是我原本就享受著這樣的生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有時候路人甲覺得現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好像搞不懂什麼事情該做,什麼是不該做,也許台灣要做好準備,日本的核彈打工問題快來台灣了!離歐美在路上隨機殺人應該也不遠了!
Thumbnail
別再說「小孩看到怎麼辦」?也請不要再拿小孩當成擋箭牌,來達成你們排除異己的目的了,那實在有夠偽善!沒有人要求你們認同她們的穿著打扮,但是尊重每一種價值觀的差異,不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常識嗎?
Thumbnail
根據統計,性影像處理中心112年3月至6月接獲申訴案件共計1,327件(888名被害人),較111年同期成長5倍。顯示了這議題日趨嚴重性,尤其網路的發展,推波助瀾這個議題,已成為全球熱門議題。本文進行分析,並從心理學角度提出預防和減輕因非法性私密影像外流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的建議。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兒童,一直是社會族群裡最弱勢且涉世未深,亟需要被保護和關心的一群。在他們身上,可能發生兒少性侵、偷拍、誘拍、勒索…等各種性剝削,以及販賣兒童。這些悲劇的發生,不該讓他們(受害者)成為被指摘的對象。這不是只是在看年紀小的A片,也不是什麼家醜不外揚,這些想法只會助長兒少性剝削的濫觴。
Thumbnail
MeToo事件是因為在台灣演藝圈發生的一連竄的性騷擾事件,引起了大眾的關注,但它其實是一場全球性的反性騷擾運動,揭露了許多隱藏在各行各業的性侵犯性騷擾案件。通常涉及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例如上司與下屬、老師與學生、明星與粉絲等。 這些案件不僅對受害者造成了深遠的身心影響,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性別不平等和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要性侵加害者道歉 受害者希望性侵加害者可以向他/她道歉,是一個有點天真善良的要求。如果加害者道歉的話,他/她就是承認他/她的犯罪事實。性侵是一種公訴罪,不是受害者可以和加害者私下了結的事。所以,除非加害者已經準備好接受他/她本來就應該接受的懲罰(白話文:除非他已經準備坐牢、進牢裡接受其它受刑人的懲
有時候路人甲覺得現在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好像搞不懂什麼事情該做,什麼是不該做,也許台灣要做好準備,日本的核彈打工問題快來台灣了!離歐美在路上隨機殺人應該也不遠了!
Thumbnail
別再說「小孩看到怎麼辦」?也請不要再拿小孩當成擋箭牌,來達成你們排除異己的目的了,那實在有夠偽善!沒有人要求你們認同她們的穿著打扮,但是尊重每一種價值觀的差異,不就是民主社會的基本常識嗎?
Thumbnail
根據統計,性影像處理中心112年3月至6月接獲申訴案件共計1,327件(888名被害人),較111年同期成長5倍。顯示了這議題日趨嚴重性,尤其網路的發展,推波助瀾這個議題,已成為全球熱門議題。本文進行分析,並從心理學角度提出預防和減輕因非法性私密影像外流對當事人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的建議。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