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關於愛|02.身體與心的同步曲

身體往往能反映心的狀況。心打不開的話,就去打開身體吧!
身體往往能反映心的狀況。心打不開的話,就去打開身體吧!
最近我飽受肩痛所苦。雖然接受了治療,可當下獲得好轉後,過兩三天又打回原形,復發頻率也比以前高。自從去年我開始規律運動之後,我就很久沒有舊傷發作的這麼可怕了。導致於我私人時間多在與疼痛奮鬥,很少有心思寫作。 雖然我的肩痛是肇因於錯誤姿勢引發,在意識到後也盡量矯正,但常常一集中精神在工作上,就又重回錯誤姿勢。尤其白天上班,常常是疼痛發作讓我意識到姿勢又出錯,加之今年冬天比較冷,溫度一降肌肉疼痛就加劇(延伸閱讀:變天就痠、變冷就痛 四招讓你遠離「天氣痛」! )宛如撕裂般的痛楚讓我非常厭世。
醫生建議我用瑜伽伸展同時鍛鍊肌力。我從以前就很不喜歡伸展放鬆,除了從小筋骨僵硬讓我覺得自己一定做不到,也因為個性急躁,缺乏耐性慢慢來。不過都痛到這個份上了也沒有選擇,於是我就重回以前常去的皮拉提斯教室。
老師一眼看出我肩膀位置明顯高低不均。課程中便著重指導肩膀運動與上肢的肌力訓練。我們幾乎全程躺在瑜珈 roller 上,然後做了很多如剪刀手、用肩膀畫圈等看似很和緩的肩膀運動。
一個小時的課程下來,我竟然覺得呼吸趨於緩和,而且鎖住的肩膀與酸疼的膏肓痛,也鬆軟下來,精神更是放鬆。更令我驚奇的是顳顎關節鬆開,不再「咬緊牙根」,然後久違的睡了不太痛且深沉的覺。這個放鬆的感覺一直持續了二三天。

身體與心是整合體

這個人體實驗讓我有了新的感觸:「身體與心是一體兩面,密不可分」。縱然這不是新概念,許多醫學專家(尤其中醫派別)都非常著重於宣導心靈與肉體疾病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但直到我親身見證,不免嘖嘖稱奇。
換個角度來看,如果肉體哪裡很緊張無法放鬆,極有可能是心靈壓力過大。我記得我從不落枕,但是這個冬天就落枕了三四次。甚至有次嚴重到我幾乎爬不起來,因為一試圖翻身就劇痛無比。後來接連去看了復健門診、傷科中醫、物理治療師。傷科中醫與復健門診都只能緩和我的疼痛於百分之一不到,而物理治療師則沒有直接碰觸我疼痛的地方,而是按摩我的顳顎關節,接著喬動了下顎。大概十分鐘後,我就痊癒八成。
「病因在顳顎關節炎,因為你一直在咬緊牙關」
這位身型壯碩還會在診間舉啞鈴的物理治療師,以非常冷酷的口吻如是說。
『可讓我感受到壓力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呀』
「那就要問你自己了」
我所在的診間,不論眼科復健科內科牙科,總能看成心靈復建科。

打不開心,就打開身體吧

我注意到一個現象。
從小我承受壓力或痛苦時從不喊痛,我會一直忍,忍到旁人都看不下去把我揪出來伸手幫我一把為止(有次等到被揪出來時已經得送急診了)。不是我喜歡痛苦,而是怕輕易喊痛會被貼上軟弱的標籤。我曾開玩笑地對朋友說,就算左手斷了,我還有右手。雙手都斷了,還有雙腳。總而言之,我一定能往前爬。
可這時表現在身體上的就是緊繃。即便在最需要放鬆的睡眠時刻,這個戰鬥模式無法像關掉電器開關,說關掉就關掉。當進入戰鬥模式,防禦也很重要,因此晚上入睡時我會縮成嬰兒般的臥姿,這個姿勢會讓我覺得能「抵禦」外界的危機,給自己一些安全感。不過這個姿勢就非常 NG,不但加重駝背還壓迫肩膀,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
愛逞強的人都有共同特質就是臉皮薄,不敢輕易喊痛叫累,也不敢隨意展現脆弱。有這種個性的人通常身體很僵硬。個性不容易改變,但是可以運用心與身體的交互影響,來協助放鬆。
當我躺在教室 roller 上,讓 roller 頂著我的脊椎,肩膀自然被地心引力帶著往下沉,呈現打開胸膛的姿勢。胸口是人體最脆弱部位之一,開胸需要對當下環境的信任,更需要柔軟不抗拒。而且就算一開始做不到,用這個姿勢三五分鐘後,自然會往下沉。過程中,身體會慢慢感知並培養對當下環境的信任感,發現不需要這麼「努力」=用力。身體不用靠興奮模式來「作戰」,反之,必須放開手(=放開控制)才能做到老師的要求,取得這個情境下的「勝利」。
這個開胸的姿勢,讓我覺得積鬱在胸口的某些混屯的情感、擔憂、焦慮,都隨著我打開胸膛,一點一點被帶走,卸下重負。
當我們在生活上承受壓力而煩惱時,常會聽到人說「就想開點」。這句話沒錯,但基本上也沒用。如果想開點是這麼容易做到的事,人哪會有這麼多煩惱?
既然無法輕易想開,那麼不妨反向操作,用「釋放身體」來解除壓力。就算純以運動的角度來說,也是很有效果的。那天老師指導我做一個很和緩的運動,完全不會流汗喘氣的那種。回去竟然屁股也酸了二天。
人生,一昧動或一昧靜,都無法達到平衡,失衡卻比想像中來得更快。 如何達到「平衡」,大概就是我們一輩子必須去解決的課題吧。
課程場館:愛運動館

Hi 我是 Sho。 原生數位行銷人,擅長品牌行銷、行銷策略,也是喜愛各種文字創作的說書人。想認識更多我的事,請參考個人網站如您在閱讀中產生任何想法或發現,也歡迎填寫問卷把意見回饋給我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