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永豐國小|吉拉米代,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創校於民國 37 年,前身為富里國民學校永豐分班,民國 42 年升格為分校,於民國 45 年獨立為永豐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改制為永豐國民小學。民國 110 年正式轉型為「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為花蓮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永豐國小校門。(繪圖:Amo)
上一趟花蓮之旅,因故未能踏訪永豐國小,心中總是惋惜。幸好在 2021 歲末之際再訪花蓮富里,受主任之邀,有幸參與永豐國小與學田國小合辦之村校運動大會,而這也是永豐國小轉型為實驗小學的第一屆運動會,也算是具有特殊意義。這次逛校園雖沒有以往深入校舍聽聞故事的經驗,卻意外感受部落運動會的熱情與活躍,留下過往不曾有過的經驗。
永豐社區。(攝影:Amo)
吉拉米代-台 23 線的阿美族部落
若是《校園逛逛》的忠實讀者,對於「阿美族實驗小學」一詞肯定不陌生。先前曾介紹過的豐濱國小(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為全台第一所體制內的阿美族實驗學校。而永豐國小則是繼豐濱國小與鶴崗國小之後,花蓮縣(也是全國)第三所阿美族實驗小學。
「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的「吉拉米代」(Cilamitay),在阿美族語表示「大樹的根」。據富里鄉公所網頁所述,早期阿美族人覺得遷移至此時,看到楓樹樹根大到可以當橋樑而以此為名。
「吉拉米代」位於花蓮縣富里鄉豐南社區,意指永豐之南,是鄉內位置最南、面積最大的村落,座落在花蓮縣最南端的台 23 線(東富公路)沿線。這條由富里接往臺東東河的東富公路,路途曲折而蜿蜒,騎車經狹宰的路面,一側是岩壁,另一側則是溪谷,視野相當壯闊,因而有小天祥峽谷之稱。然而,這條全長 45.5 公里的公路,自玉長公路開通後已鮮少人行駛,大部份用路人為兩地居民,也使吉拉米代始終保持最樸實的風貌。
台 23 線(東富公路)。(攝影:Amo)
東富公路壯闊景色。(攝影:Amo)
轉型實小,打造阿美文化場域
在轉型為實驗小學時,校長接受報導指出,希望孩子從八大課程中立足土地,學習部落傳統文化,課程容包含「部落歷史」、「樂舞」、「編織」、「公益」、「傳統捕獵」、「飲食文化」、「山林智慧」及「溪流文化」,就像大樹之根扎根土地,並連結傳統文化。
甫到校園,就對學校特殊配置留下刻印象。因位於坡度上,使得校園內有高階落差並不特別,然而永豐國小校舍與操場卻是在校門之下,必須向內探望才能看見校舍本體,加上階梯兩側樹枝綠葉的遮蔽,為校園增添不少神秘感。
隱密的校舍。(攝影:Amo)
順著樓梯往下,豐富的阿美族元素立刻於左右兩側迎來。左側是傳統屋舍外型之廁所,右側則是寫有「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之題字,像座小小的校門,上頭的木紋刻痕驕傲佇立著,宣告著此門後所乘載的文化與傳統知識,如霍格華茲的魔法世界,有著迷人的課程。
據報導指出,永豐國小因參加原住民重點學校新校園運動,於 2019 年協同部落工班,在校園打造青年聚會所 adawang 及廚房等阿美族傳統房屋,將部落傳統文化融入校園,過程全以阿美族傳統工法、傳統建材(如九芎、黃藤等)打造而成,完全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鐵釘。
背後的世界,像是霍格華茲般吸引人。(攝影:Amo)
雖然此區在到訪時暫時不對外開放,但從外望去,仍然可見兩個傳統家屋(聚會所與廚房)相對而立。據說幾次颱風侵襲,在富里鄉都傳出災情之情況下,學校的傳統家屋卻依然挺立、絲毫無損壞,可見部落族人工法之精湛!
另一處同樣以傳統阿美族工法搭建而成的建築,則是座落於在操場後方、用以傳承阿美族陶藝文化的陶藝教室,雖然教室裡目前尚未啟動,但光是想像孩子未來在這裡跟著部落耆老學習傳統陶藝的模樣,心中默默有些感動。
陶藝教室。(攝影:Amo)
雨中,孩子、老師與村民同樂
富里的冬天,或者說縱谷的冬天,飄著細雨,總讓人想起早期在台北的生活,也是這樣濕冷。光是從富里車站附近騎車上山,我的視線早已被雨水及霧氣佔據,濕透的袖口怎樣也擦不淨鏡片上的雨珠。「啊,這樣比賽還會進行嗎?」這樣的疑慮,隨著校慶開始、運動場上各項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而逐漸消失。
儘管飄著細雨、天氣再冷,運動場上的熱情卻從來不曾減少過。
校村運動會。(攝影:Amo)
這也是我第一次參與部落的校村運動會,除了有烤香腸進駐校園,(附帶一提烤香腸真的好吃,在冷冷的天吃起來更痛快),社區的大人們竟然玩得比孩子還開心,一邊跑步還一邊搞笑,十分逗趣。
看見大人們玩得不亦樂乎,想起在買烤香腸時,一旁的老奶奶說自己也是從永豐國小畢業的,或許對部落的人而言,校村運動會不只是孩子們的運動會,更是大人們的同樂會,一起在操場跑呀跑的,就像回到小時候那段單純而美好的日子,什麼都不管,僅管向前衝就是了。
操場旁的烤香腸攤。(攝影:Amo)
孩子的運動會,大人的同樂會。(攝影:Amo)
謝謝永豐國小主任的邀約,讓我有機會踏訪永豐國小,彌補上次未能到訪校園之憾。沒想到時隔八個月,過了一個暑假,永豐國小不僅轉型為實驗小學,連校門口都變得不一樣了!這也讓我更加確信「紀錄」的重要。這塊土地跟人一樣,會代謝、會更新,乘載的故事也持續在變動著,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的記錄地方上的每一景、每一人、每一瞬,慢慢積累成土地的模樣。
三月底經過永豐國小時捕捉的舊校門。(攝影:Amo)
偷偷捕捉運動會最佳主持人 aka 蔡主任之背影。(攝影:Amo)

參考資料: 1. 永豐國小網頁。 2. 甘單慢慢遊-網誌。 3. 富里鄉公所網頁。 4. 自由時報-全國第3所!富里永豐國小轉型「吉拉米代阿美族實驗小學」報導。 5. 全國教育電台-新校園運動 永豐國小勇奪五百萬獎金報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0會員
43內容數
國小是正規教育的起點,也是連結地區的重要媒介。 或許是因為最純粹的情感、喜惡都發生在學生時期,因此學校一直是我很喜歡的場域。 愈遠離都市,愈能看見獨具特色的校園景色,結合在地元素,打造出獨樹一幟的面貌。 在這裡,我記錄了踏訪過的那些小學,那些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mo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成立於民國 10 年元旦,前身為清水教育所,本由日本警察機構兼辦,直到光復後才正式轉型為學校,定名卓清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制為卓清國小。
前身為金崙國校多良分班,民國 42 年改隸賓茂國校多良分班、民國 49 年獨立為多良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正名為多良國小。民國 85 年,多良國小併入大溪國小成為分校,民國 88 年分校裁校,多良國小正式走入歷史。民國 98 年莫拉克風災帶來大量漂流木,在眾多單位的協力下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
據悉,早期新社部落尚未設校時,孩子都得沿著海邊的沙灘步行到其他學校就讀。當時任職港口蕃人國校的陳武台遂捐出住地作為校地成立學校。新社國校創校時間並無統一說法,教育部資料則記載於新社國小建立於 1949 (民 38)年。
歷經貓公學校、公番人公學校、豐濱公學校,在光復後(民 34 年)正名為豐濱國民學校,且在民國 57 年改稱豐濱國民小學迄今。108 年,學校正式轉型為「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成為全台第一所體制內的阿美族實驗學校。
大興國小創校於民國 46 年,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教而正名為大興國民小學。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成立於民國 10 年元旦,前身為清水教育所,本由日本警察機構兼辦,直到光復後才正式轉型為學校,定名卓清國民學校,並於民國 57 年改制為卓清國小。
前身為金崙國校多良分班,民國 42 年改隸賓茂國校多良分班、民國 49 年獨立為多良國民學校、民國 57 年正名為多良國小。民國 85 年,多良國小併入大溪國小成為分校,民國 88 年分校裁校,多良國小正式走入歷史。民國 98 年莫拉克風災帶來大量漂流木,在眾多單位的協力下成立「向陽薪傳木工坊」。
據悉,早期新社部落尚未設校時,孩子都得沿著海邊的沙灘步行到其他學校就讀。當時任職港口蕃人國校的陳武台遂捐出住地作為校地成立學校。新社國校創校時間並無統一說法,教育部資料則記載於新社國小建立於 1949 (民 38)年。
歷經貓公學校、公番人公學校、豐濱公學校,在光復後(民 34 年)正名為豐濱國民學校,且在民國 57 年改稱豐濱國民小學迄今。108 年,學校正式轉型為「豐濱國小阿美族聖山 Cilangasan 實驗學校」,成為全台第一所體制內的阿美族實驗學校。
大興國小創校於民國 46 年,民國 57 年因應九年國教而正名為大興國民小學。
於 1900 年(民國前 12 年)建立之「台東國語傳習所太巴塱分教場」,歷經多次重要更名,如「太巴塱公學校」、「富田公學校」、「富田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學校」、「北富國民小學」,直至 1994 年(民 83 年)奉准以原住民傳統地名 Tafalong 為校名,還名為現今的「太巴塱國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久米南町位於岡山縣的中心位置,以千龍町和法然上人的誕生寺而聞名,北庄和上籾田的梯田被選為日本梯田百選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溫暖的氣候,是一個自然與文化並存的小鎮。JR和國道縱貫縣中心南北,設有3個車站,可輕鬆前往縣內中心,國道53號線位於岡山縣約中部,距縣首府岡山市約40公里,距市區核心城市津山
Thumbnail
﹝九族文化村﹞(Formosan Aboriginal Culture Village)位於南投魚池鄉,是中部著名的主題公園,1986年的7月開幕,至今已設園37年。我們在2016到2020年這幾年間,經常去〔九族文化村〕賞花或是賞玩風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就沒再去過。 以民俗文化
Thumbnail
自百果山風景區朝南投方向出發約1.3公里,可抵達員林"最高"學府明湖國小;除了每年級1班的大家庭教學外,與1951年捐地廟宇開林寺共存,以及不遠處高鐵穿梭而過的畫面和聲響,都是這所偏遠小校習以為常的特色。
Thumbnail
苗栗北往新竹不走高速公路還可以選擇走台1線或是台13線,這次我們走台13一路北上,經過造橋、頭份、竹南到新竹市香山,在香山前的內湖,這兩條路就會合在一起。 永貞國小就在台13線旁,不過我是先認
Thumbnail
她是日據時代在花蓮設立的第一所公學校。花蓮市有16所公私立小學,其中有明義、明廉、明恥以及中華等四所都是源出這校,所以有人將明禮小視為花蓮小學的母學校。 其實在日據時代,明禮還有產生一所幼稚園--若葉幼稚園,只是後來沒有繼承的學校而在歷史軌道上消失。 但是明禮這一校名也是更迭多次,一開始的
放寒假是不是很開心啊!? 我其實很想上學,但是我參加學校的城鄉交流的活動,我覺得超好玩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去跟花蓮縣卓溪鄉卓樂國小(是布農族)的同學一起交流,我們了解了 他們布農族的禁祭、神話故事等等,我們還去爬玉山國家公園的瓦拉米古道,我們再爬的時候知道這個古道是之前日本人做的,我們的目的
Thumbnail
原住民的小學總是讓我著迷。 不是因為學校小,這學校甚至可以說迷你,但是緩步其中,就是一個「放鬆」和「靜謐」,隨便在校園的角落坐下,就可以聽到風的歌聲,雖然他說,那是有個原住民的小娃在操場另頭唱歌。 這碧侯村的小學就在部落那巷子尾。 其實一開始是要去碧侯溫泉,到村子口的歡迎村碑時,我一眼就眺見短
Thumbnail
從阿里山下山途中,一直惦念上山時看到路邊的「阿里山國中小」招牌,特地在石棹萊爾富前轉169樂山產業道路直奔學校而去。 開沒多久就看到叉路,路口是雄鹿頭雕飾的石碑,上書「歡迎光臨樂野部落」。右轉進入部落後下坡,旁邊崖邊有觀景台,右側則有原住民咖啡,可是那天大門閉鎖。 從觀景台看下去就是滿眼的大山和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惠蓀實驗林場」也就是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本篇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惠蓀林場的歷史及特色,惠蓀實驗林場到底在那裡?林場特色是什麼、林場園區裡又有哪些景點、步道呢?一起看下去吧 簡介 「惠蓀實驗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靠近國姓鄉交界,即使這麼介紹應該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吧!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有一、兩個人因為這趟旅程,眼睛像小燈籠般被點亮,那麼這樣的大費周章就不算白費。
Thumbnail
久米南町位於岡山縣的中心位置,以千龍町和法然上人的誕生寺而聞名,北庄和上籾田的梯田被選為日本梯田百選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和溫暖的氣候,是一個自然與文化並存的小鎮。JR和國道縱貫縣中心南北,設有3個車站,可輕鬆前往縣內中心,國道53號線位於岡山縣約中部,距縣首府岡山市約40公里,距市區核心城市津山
Thumbnail
﹝九族文化村﹞(Formosan Aboriginal Culture Village)位於南投魚池鄉,是中部著名的主題公園,1986年的7月開幕,至今已設園37年。我們在2016到2020年這幾年間,經常去〔九族文化村〕賞花或是賞玩風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就沒再去過。 以民俗文化
Thumbnail
自百果山風景區朝南投方向出發約1.3公里,可抵達員林"最高"學府明湖國小;除了每年級1班的大家庭教學外,與1951年捐地廟宇開林寺共存,以及不遠處高鐵穿梭而過的畫面和聲響,都是這所偏遠小校習以為常的特色。
Thumbnail
苗栗北往新竹不走高速公路還可以選擇走台1線或是台13線,這次我們走台13一路北上,經過造橋、頭份、竹南到新竹市香山,在香山前的內湖,這兩條路就會合在一起。 永貞國小就在台13線旁,不過我是先認
Thumbnail
她是日據時代在花蓮設立的第一所公學校。花蓮市有16所公私立小學,其中有明義、明廉、明恥以及中華等四所都是源出這校,所以有人將明禮小視為花蓮小學的母學校。 其實在日據時代,明禮還有產生一所幼稚園--若葉幼稚園,只是後來沒有繼承的學校而在歷史軌道上消失。 但是明禮這一校名也是更迭多次,一開始的
放寒假是不是很開心啊!? 我其實很想上學,但是我參加學校的城鄉交流的活動,我覺得超好玩的! 為什麼?因為我們去跟花蓮縣卓溪鄉卓樂國小(是布農族)的同學一起交流,我們了解了 他們布農族的禁祭、神話故事等等,我們還去爬玉山國家公園的瓦拉米古道,我們再爬的時候知道這個古道是之前日本人做的,我們的目的
Thumbnail
原住民的小學總是讓我著迷。 不是因為學校小,這學校甚至可以說迷你,但是緩步其中,就是一個「放鬆」和「靜謐」,隨便在校園的角落坐下,就可以聽到風的歌聲,雖然他說,那是有個原住民的小娃在操場另頭唱歌。 這碧侯村的小學就在部落那巷子尾。 其實一開始是要去碧侯溫泉,到村子口的歡迎村碑時,我一眼就眺見短
Thumbnail
從阿里山下山途中,一直惦念上山時看到路邊的「阿里山國中小」招牌,特地在石棹萊爾富前轉169樂山產業道路直奔學校而去。 開沒多久就看到叉路,路口是雄鹿頭雕飾的石碑,上書「歡迎光臨樂野部落」。右轉進入部落後下坡,旁邊崖邊有觀景台,右側則有原住民咖啡,可是那天大門閉鎖。 從觀景台看下去就是滿眼的大山和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惠蓀實驗林場」也就是惠蓀國家森林遊樂區。本篇帶大家一起來認識惠蓀林場的歷史及特色,惠蓀實驗林場到底在那裡?林場特色是什麼、林場園區裡又有哪些景點、步道呢?一起看下去吧 簡介 「惠蓀實驗林場」位於南投縣仁愛鄉靠近國姓鄉交界,即使這麼介紹應該很多人還是一頭霧水吧!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