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讀書人選書】那些白色恐怖時期的小說家 與他們不為人知的故事—《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 》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夠有自信的作家,加上不夠有自信的讀者,最終只能用別人的文學,來證明自己對文學的愛。這種愛太悲傷,也太委屈了。
我想打破這個循環。

每到228連假,就會感覺應該分享一些關於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的書籍,尤其若是對於台灣歷史有興趣的讀者們,也或許能夠趁著放假,了解更多關於這段歷史的故事。包含《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我們的搖滾樂》、《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等,筆者曾在過去介紹過許多關於這段歷史的作品,其中由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推出的《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系列,更是筆者歷來介紹過最為「紮實」的書,而看完這次要介紹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筆者更興起了重新翻閱其中幾部作品的想法。

九位小說家 與他們小說外的人生

《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由著名文學研究者朱宥勳所著,其中收錄了在台灣本土小說界佔有重要地位的九位小說家的生平事蹟。包含鍾肇政、鍾理和、葉石濤、林海音、陳千武、聶華苓、郭松棻、陳映真及七等生等,顧名思義,這本作品談論的並不(只)是他們的小說,而是在小說外,讀者或許從未注意的作家面向。

以「桃園市議員呂淑真不識鍾肇政」事件而起的這本作品,不只在章節名稱便精準地評論了這些作家的生平,每一篇的開頭,更每每引發讀者想要繼續閱讀的興趣。從書名「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就能略為感覺到作者的風格,但仔細閱讀後才會更深刻體會作者不只文句流暢、不死板,有時還會以生動幽默的用字讓讀者會心一笑。

「通俗版」作者簡介 在大時代壓迫下執筆的人們

儘管有點像是國文課本作者生平的「通俗趣味版」,但活潑文字背後,卻有著深厚的知識支撐。除了描述這些作家,如何在政治受到壓迫、台灣本土受到抑制的時期,依舊堅持文學這條路,並書寫那些可能招致牢獄的文字,書中也揭露了美國如何成為影響台灣文學界的要角。其中藉由陳映真、郭松棻介紹的「左統」思想,其中對於台灣主體定位瞭解之確切,對照今日的政治環境,或許也會讓不少人感到不勝唏噓。

「現在你在台北很難找到這樣燙手的心了。」—郭松棻《向陽》

文學從來不只是文學 與政治直面的小說家群像

由於時空背景不同,如今在台灣或許也難以出現這樣一群,企圖在文學中爭取台灣主體性的作家,或者應該說,如今台灣本土文學的任務,已經是要再更進一步,在性別、族群等議題上找到更多的突破點。然而,這並不代表他們的作品已經「落伍」,儘管我們或許不認同他們的政治偏好,但在這個「政治歸政治,XX歸XX」滿天飛的年代,這些前輩們勇於直面、宣揚自我的態度,才是《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戒嚴台灣小說家群像》能夠帶給現代台灣人最大的啟發。


誠品線上:https://reurl.cc/2D3Z1v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reurl.cc/EpDrxk

博客來:https://reurl.cc/9OyGjO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l9XoqA

讀冊二手書:https://reurl.cc/g0l2O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每週介紹一本書 (國定假日不定期加碼) 主成分:臺灣文化、社會科學、歷史、文學 ⚠️不含投資、雞湯書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世紀初,朝鮮帝國已搖搖欲墜,不只尋常人家民不聊生,就連貴族都盼望能夠在「新大陸」迎接美好未來。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近乎奴役的合約,及與家鄉迥異的自然環境。農場、戰爭、宗教、革命,他們離開了動盪的母國,來到的卻是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人生,終究這群移民要學會在異地生存,並且必須擺脫過往僵化的社會階級。
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安排,或是協助觀眾堆疊情緒的煽情配樂,這本僅僅是由一名慰安婦的現在與過去交織而成的作品,卻以最樸質無華的方式,串起了無數慰安婦的遭遇,藉由文字記錄了這段世界至今仍不願正視的歷史。
由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與自然引導員劉崇鳳共同完成的《女子山海》,如同書名一般,是由一人從山、一人從海,彼此以長文對話的方式建構而成的作品。藉由一篇篇文章的進展,兩人回憶起彼此分別是如何接觸,並愛上有迥異於童年經驗的山與海,雖然出發點不同,最終卻都交會在環境教育,及女性自覺與成長等兩大主題。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由〈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 深耕近十年所著的《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可說是一本關於韓國的百科全書,藉由外國人的視角,深刻頗析了這個新興科技強國的文化、歷史、社會及民族性等。儘管距離出版已過了快十年,卻依舊能夠從其中發現許多台灣主流社會所不知道的韓國面向。
以一場失敗的相親作為開頭,《生活是甜蜜》中的時間流,或許是所有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雖然時間跨度超過十年,卻因為在結尾又回到了相親當天,讓這200多頁的內容,彷彿只是一個人在經歷某個事件後,在返家路途上的人生回顧。然而,和上述南柯一夢的感覺相反,和其他作品比起來,在實際閱讀時它反而會讓人快不起來。
20世紀初,朝鮮帝國已搖搖欲墜,不只尋常人家民不聊生,就連貴族都盼望能夠在「新大陸」迎接美好未來。然而,等待著他們的卻是近乎奴役的合約,及與家鄉迥異的自然環境。農場、戰爭、宗教、革命,他們離開了動盪的母國,來到的卻是另一個顛沛流離的人生,終究這群移民要學會在異地生存,並且必須擺脫過往僵化的社會階級。
沒有高潮迭起的情節安排,或是協助觀眾堆疊情緒的煽情配樂,這本僅僅是由一名慰安婦的現在與過去交織而成的作品,卻以最樸質無華的方式,串起了無數慰安婦的遭遇,藉由文字記錄了這段世界至今仍不願正視的歷史。
由黑潮海洋基金會董事張卉君,與自然引導員劉崇鳳共同完成的《女子山海》,如同書名一般,是由一人從山、一人從海,彼此以長文對話的方式建構而成的作品。藉由一篇篇文章的進展,兩人回憶起彼此分別是如何接觸,並愛上有迥異於童年經驗的山與海,雖然出發點不同,最終卻都交會在環境教育,及女性自覺與成長等兩大主題。
不論是災難類或「反烏托邦」主題,這類的作品之所以迷人,除了通常具有壯闊、巨觀的場面外,那種建立在已知事實基礎之上,卻明確知道這些事情發生機率極低的「安全感」,或許也是重要的因素。就如同玩遊戲一般,是一種體驗,卻不需要因此承擔損失什麼的風險。然而,《複眼人》卻是一本完全不同的作品,其中依舊虛實交錯
由〈經濟學人〉駐韓特派記者丹尼爾・圖德(Daniel Tudor) 深耕近十年所著的《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可說是一本關於韓國的百科全書,藉由外國人的視角,深刻頗析了這個新興科技強國的文化、歷史、社會及民族性等。儘管距離出版已過了快十年,卻依舊能夠從其中發現許多台灣主流社會所不知道的韓國面向。
以一場失敗的相親作為開頭,《生活是甜蜜》中的時間流,或許是所有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雖然時間跨度超過十年,卻因為在結尾又回到了相親當天,讓這200多頁的內容,彷彿只是一個人在經歷某個事件後,在返家路途上的人生回顧。然而,和上述南柯一夢的感覺相反,和其他作品比起來,在實際閱讀時它反而會讓人快不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
Thumbnail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提到台灣文學研究史,自然得提到葉石濤及其《台灣文學史綱》。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戰後真正要說「台灣文學研究」──與台灣相關、在台灣書寫、台灣人書寫文學開端,大概還是得從1970年代算起。
Thumbnail
「愛是一種感覺,你難道沒有感覺到?」 「沒有,我只感覺到你把我當作玩物,希望從我這裡得到情欲的滿足。」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戒嚴時期文學主題以及四個文學團體的因應方案。透過介紹不同的作家與他們的作品風格取向,突顯出在戒嚴政策的底下,文學界選擇了與政府前呼後應、曲折避開,或直球對決的不一而足的態度。
Thumbnail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Thumbnail
有幸參加到此次台北書展的講座,是由此書作者班與唐和作家朱宥勳一同討論這本書。講座的標題是以書中很重要的故事轉折,也是發生在台灣史上相當慘痛的悲劇——二二八事件作為核心,要和讀者探討的是如果自己身處二二八事件發生的時空背景,會如何逃亡呢?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趣,從未想過這種假設問題的我,也對這本書產
Thumbnail
「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前身為「桃園市龍潭國小教職員日式宿舍群」,於西元201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鍾老師在此處完成多部重要的作品,這裡不只是他與家人兒女們共同生活的居所,也是台灣作家聚會的重要場域,甚而被稱為是「戰後台灣文學發祥地」。
大家好,初來方格子,我是一個晨間一書蟲。 我雖然不敢自詡為一位多認真又有天份的小說創作者,劣作當前也陷入一個創作瓶頸,加上長輩的接連過世,內心時刻深陷一個悔恨之中。 最近反覆思量,莫名想起了這一路走來的小說創作之路。 猶記在2000年時,當時台灣小說出租店蓬勃而發,當時的鮮網、說頻、冒天可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