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裡最讓人痛心的犧牲者與缺少敬畏之心的普丁--淺談敬畏心的正向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令人痛心的替死鬼

最近不斷地看著烏俄戰爭相關的新聞,每看一次就跟著揪心一次,除了看到眾多被迫與家人分離的烏克蘭人以外,其實最讓人痛心的,是連自己為何要攻打別人都不知道的俄羅斯士兵。
對烏克蘭來說,他們即使陣亡,也依然是榮耀的,因為他們心底知道,自己是為了信念、和平與愛而戰,因此即使再痛心,也依然心底有個歸屬。
但對被迫參戰的俄國士兵來說,也許心底根本不認同這樣的攻擊行為,甚至連自己為何而打都不明白,在以前資訊還不流通的時代,或許可以用洗腦的方式讓士兵有個慰藉,但在俄羅斯這種資訊相對開放的國家,要拐要騙就顯得更為困難。
因此,我總覺得這些想停戰的俄羅斯士兵,才是更讓人心碎的替死鬼。

普丁缺少的也許是敬畏之心

也許在普丁的眼裡,一場戰爭,打贏是應該,打輸沒有榮耀,活著是僥倖,死亡是合理的犧牲,只要有利益,一切都是浮雲。
我想,普丁需要的,可能是對萬物的「敬畏」之心。
所謂敬畏,便是指對於某項宏大到超出自身理解範圍的事務感到敬佩、尊敬,那種打從心底覺得「不可思議」的心情,會讓人限縮對自我的認知,感受到自身的渺小,進而展現出謙卑與順從。

敬畏之心讓我們學會謙卑與付出

過去許多心理學研究指出,雖然少部分的敬畏夾帶著恐懼、害怕,像是火山爆發、地震海嘯這種大自然的災害,但大多數讓人產生敬畏的事物,像是壯觀的美景、超越理解範圍的超自然現象等,這些都能為人類帶來正向的影響。
因為發覺自己相較萬物是那麼的渺小,而讓自我顯得較為不重要,不以自我為世界中心的認知,會使得我們更願意關注周遭的人物,也更願意對他人付出和奉獻。

敬畏之心調節情緒與心理健康

不僅如此,也因為思考的視野變得更加寬闊,而讓我們的注意力得以從焦慮、擔心的事物移動到其他事情上。這不僅是協助我們調節自身的情緒,也幫助我們降低壓力,進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受。
除此之外,敬畏感也有助於記憶力、認知力的提升,以及促進社會組織的合作與進行。因此,我才會認為普丁也許需要感受一些敬畏感,讓他不再如此擴張自我,也適時的將他人的福祉與幸福納入自己的政治考量中。

從戰爭與疫情裡學會敬畏

總而言之,戰爭註定就是一場悲劇,不管最後誰輸誰贏,總會有人從此與妻小訣別,本該繼續前進的生命嘎然而止,幸福的人生可能從此缺失了一塊拼圖,甚至是往外影響到全球的經濟與政治,擴及全球人民的生活福祉。
這場戰役,不只是烏克蘭和俄國的戰爭,而是全世界的事情。
我很渺小,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心裡祈禱著戰爭與疫情的結束,也希望我們都可以透過這兩大悲劇學到一些教訓和敬畏,從此多愛地球一點、多珍惜環境資源、多關心身邊的人。

Pray for the world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下面的手手拍十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7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曉風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
「可是…我想拿的是金牌!」我想台灣人應該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是柔道選手楊勇緯在賽後聯訪時,邊哭邊說完的話,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以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未來的企圖心。先撇除我個人對這位奧運選手的欣賞,回到名次本身,假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沒有得到金牌,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
有很多人總喜歡在生病時,拚命的要幫問題歸因,有些疾病的確是可以這樣做,像是登革熱就肯定和蚊子脫離不了關係,但有些疾病,不能單一的歸類在某個因素上。像是心理疾病,我們各種常見的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都不是可以找到一個絕對正確歸因的疾病,我們不能只因為某個人血清素濃度過低,或者…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很多時候,我們都容易陷入固有的思考迴圈,反芻著相似的信念而形成負面循環,利用後設認知除能跳出既有的框架,讓我們在遇到問題時,幫助自我看清情緒背後的意義、行為的動機,也能為自己的思考歷程抽絲剝繭。 所以,究竟要怎麼做呢?
昨天城中城新聞一報出來,相信很多坐在電視機前面,或看著手機新聞的人,都不免跟著畫面難過了起來。雖然事件的起因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有許多人傷亡的事實,已經相當令人震撼。 除了這起事件以外,像是四月份的台鐵事件、其他重大地震災害,透過新聞媒體不斷的報導,都容易讓那些即使沒有經歷過創傷…
「可是…我想拿的是金牌!」我想台灣人應該都對這句話不陌生吧?這是柔道選手楊勇緯在賽後聯訪時,邊哭邊說完的話,除了可以看到他的自信以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未來的企圖心。先撇除我個人對這位奧運選手的欣賞,回到名次本身,假如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沒有得到金牌,反而是上天給的禮物?
有很多人總喜歡在生病時,拚命的要幫問題歸因,有些疾病的確是可以這樣做,像是登革熱就肯定和蚊子脫離不了關係,但有些疾病,不能單一的歸類在某個因素上。像是心理疾病,我們各種常見的焦慮症、憂鬱症、躁鬱症等等,都不是可以找到一個絕對正確歸因的疾病,我們不能只因為某個人血清素濃度過低,或者…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依附理論,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由該理論延伸出的「陌生情境測驗」?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是由安斯沃斯所設計出來的社會實驗,目的是去檢測孩子在母親離開以及回來後的情緒反應。實驗結果發現,不管什麼類型的孩子,都會在母親離開的這段時間感到焦慮不安,但差別就在母親回來後......
聽過許多父母對小孩的期許,大多是希望孩子保持正向樂觀,乍聽之下好像沒有什麼錯,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面對挫折時對人生依然保有希望,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不被打敗,但是當期望與結果有相當程度的落差時,又有幾位大人能夠適應挫折,重新站起來呢?可以理解這個社會之所以強調「正向」,是因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我們都會死,但不會是今天。」 這是參與烏克蘭國際兵團的台灣人陳晞在《我不做英雄》這本書中提到戰友蒂莫西生前極為熱血的鼓勵話語。 過去都在新聞上看到俄烏戰爭的種種,難得有身在前線作戰的台灣人可以帶領我們深入戰場,讓我在收到這本書的當下便迫不及待打開閱讀,期望能更深入了解這些英雄們的理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一方面猜測普丁想成為彼得大帝,征服、開始攻擊北約大國的宏偉計劃,另一方面,則譏笑地說普丁的軍事力量如此微弱,甚至無法攻克距離邊境幾英里的城鎮。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 西方正在對烏克蘭的命運進行一場非同尋常的賭博。
2007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普丁針對北約東擴說出重話,對歐洲有了敵對態度,並漸漸地以自己的方式帶領俄國對抗西方。 2017年,普丁受訪提到,北約東擴整件事是個背叛,是西方國家對俄國的背叛。字句簡單卻道出這位帶領俄國走出不同道路的強人背後的傷痛。 到此我心頭一捏,才明白這位強人總統所受的傷痛,已將
自俄烏戰爭後,西方主流媒體對這位強人領袖因入侵烏克蘭多投以譴責的評論。而德國第二公共電視台2022年所出的紀錄片,卻展示許多受眾者看不到的一面。 2001年甫上任一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受邀至德國國會發表演講。 跟施洛德前總理超麻吉的他,國會殿堂以流利的德文發表演說驚豔全座,且內容令當時德國政壇耳目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戰爭是殘酷的,雙方開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沒有憐憫2字存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