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謝謝您』。心理學人:當企圖自殺者做好了面對死亡的『情緒』準備,那就是道別的時刻了。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文章摘要:
1️⃣ 企圖自殺者的認知準備與情緒準備是兩碼事
2️⃣ 瑞典學者對於自殺者生前語言與非語言線索的研究
3️⃣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自殺的認知想法」與「接受死亡的情緒」可能是兩碼事

  • 認知的胡同(對自殺的想法)
長期的情緒或精神疼痛,磨滅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到最後,連要找一個可以的存在,都成了大腦思考上的一大負擔。乾脆,放棄吧!這樣的思維讓大腦逐步掉入一個頑固不靈的思考死胡同,越走越深隧,越走越黑暗。於是,自殺行為,彷彿就成了自殺者在認知想法上唯一的選項了。
  • 情緒的接受(對死亡的接受)
企圖自殺者除了會出現常見的情緒失控,情緒崩潰等外顯特質外,還可能在過程中,經歷了看似好轉的「平靜反應」,在自殺前,甚至會展現出「欣慰」與「感激」的反向行為。這象徵著自殺者不只在認知上做好離開的準備,更展現出他們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情緒的準備。
人類演化的目標是避免死亡,死亡,代表結束,代表永遠的失去,絕大多數的人都無法克服對死亡的恐懼。但當一個企圖自殺者已經為死亡做好了準備,在情緒上超越了對死亡的恐懼,甚至能以平靜的情緒來看待死亡的時候,或許才是最危險的時刻。 瑞典學者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2019年的研究

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對自殺者非語言的沉默訊息感到興趣。他們找來了7名護理人員,並要他們回憶自殺成功者在結束生命前的語言與非語言線索,18名自殺成功者生前的種種跡象如下。

  • 「我很好」的外在表徵
自殺者以戴面具,玩遊戲的生活型態,企圖以喜樂來傳達內在真實的情緒矛盾。不合理的情緒波動,讓人們在認知上以為他們有了好轉的反應,因為,他們可能變得更健談,更平靜,更滿意。
  • 失去變好的希望,無力改變現狀是自殺者共同的認知特徵
不願意接受進一步治療與對未來治療失去希望,透露出了自殺者的無力感,所有的期待都成了無法兌現的安慰。無奈地只能接受自己的狀況,脆弱得連對抗痛苦的本能反應都放棄了。
  • 自殺前的「平靜」,透露出他們已經為死亡做好情緒的準備
自殺者在經歷矛盾階段後,他們可能在認知上接受了死亡,並對日後沒有自己的日子,做好可能的規劃與安排。 當平靜的時期突兀地出現在他們的日常生活時,這可能表明了他們已經在情緒上接受了死亡。
  • 安排好後事,是該說「再見」的時候了
自殺者在最後的階段,展現出不可思議的欣慰,在看似很平靜地接受了命運無情安排底下,透露的是他們已經做好了死亡的情緒準備。
最後的感激,象徵著平靜的道別,就像是日常一般的道別,旁人很難從他們寧靜的表象上,看出結束生命的端倪。 或許,當一個人可以平靜的情緒看待死亡,自殺,最可能發生。

面對企圖自殺者,我們還得學習更直觀,更敏銳的評估

  • 透過自殺自殺評估工具,探究企圖自殺的語言線索
量化的自殺評估量表,讓我們很快的得知企圖自殺者的認知與自殺的想法。一般而言,只要他們曾經自殺過,或他們已經有了自殺的具體計畫,包括想好自殺地點、以何種手段自殺等,我們就可以把他們列為高危機個案。但是,他們對死亡的情緒,很難從量表的問題與主觀的分數得知。
  • 培養更多的「直覺」與「主觀感受」,以辨別出企圖自殺者的非語言線索
Patrik Rytterström等人的研究對象,是專門照護企圖自殺者的專業護理人員,他們除了具備評估個案自殺風險的認知能力外,更多了情緒上主觀的感受與直覺判斷的能力。
他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對企圖自殺者主觀的感受與他們在自殺前所透漏出的非語言訊息,才是評估企圖自殺者是否會採取自殺行動的有效線索。
一時情緒的激動,可能會導致自殺的衝動行為,但是,能夠平靜的面對死亡情緒,可能才是企圖自殺者最難挽回的局面了。(文:心理學人/圖:Pexels)
參考資料:
Patrik Rytterström1*, Mirja Lindeborg2, Sari Korhonen2, Tabita Sellin3,2019, Finding the Silent Message: Nurses’ Experience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receding a Suicide,Psychology, 2019, 10, 1-18
avatar-img
14會員
16內容數
歡迎來到~心理學人 跟著心理學人,一起成為學習心理學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心理學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文章摘要: 1️⃣『被疼惜』與『自我疼惜』,是因應焦慮的最佳策略。 2️⃣英國學者研究定義出『被疼惜感』的身心意涵。 3️⃣在日常生活裡提高『自我疼惜』的五個具體策略。 焦慮的時刻,需要的是「被疼惜」的安撫 當得不到別人的疼惜,就該是「自我疼惜」登場的時刻了 策略一:徜徉在大自然 策略五:身心放鬆
疫情之下,好好活著,是最大的祝福 2020年,台灣,幸運的躲過全球新冠肺炎的侵襲,成了世界防疫的模範生。2021年,台北,悄悄的開啟全台新冠肺炎的鎖鏈……。 疫情,來了。這一次新冠肺炎真的以排山倒海的姿態,展現它在全世界應有的狂妄。台灣,世界的一份子,哪來這麼多幸運的加持,歸零的日子早該結束。該來的
你,對催眠感到興趣嗎? 催眠,科學嗎?審視一下近期的研究結果 一般人對於催眠,大多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在科學研究的大帽子底下,催眠,也許曾經被大科學的學者們逼出科學帽的帽圜之外,並視為無稽之談。但是,隨著科技的更加進展,尤其是受益於大的顯影科技的進步,許多催眠的科學根據,
正向呼吸法:吸氣、凝聚、鬆吐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前者好比開車時的油門,後者好比開車時的剎車,人的身心好比車輛的行進,總是在速度忽快忽慢、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過程裡前行著。 就大自然的時間規律而言,冬天與白天是交感神經功能啟動的季節與時間,而夏天與夜晚則是副交感神經工作的季節
共振效應引起物體震動的同步性;情緒感染引發群體情緒的同步性;ㄧ次成功的心理諮商,竟然也能引發心理師與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心率的同步性。想要來場心心相印的溝通嗎?讓日本的科學家來剖析語言溝通時【心率同步的現象】;也讓心理學人來告訴你,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的訣竅:同理與專注
期待有更多的男性投入心理諮商的行業 心理諮商師的性別比率  依據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性別統計資料庫的資料顯示,108年7月份諮商心理師的從業人員總數為2608人,其中女性為2102人,男性為506人,由此可以看出在諮商心理師的行業上,女性的比率佔81%,而男性的比率佔19%。 不只在台灣,目前英國N
文章摘要: 1️⃣『被疼惜』與『自我疼惜』,是因應焦慮的最佳策略。 2️⃣英國學者研究定義出『被疼惜感』的身心意涵。 3️⃣在日常生活裡提高『自我疼惜』的五個具體策略。 焦慮的時刻,需要的是「被疼惜」的安撫 當得不到別人的疼惜,就該是「自我疼惜」登場的時刻了 策略一:徜徉在大自然 策略五:身心放鬆
疫情之下,好好活著,是最大的祝福 2020年,台灣,幸運的躲過全球新冠肺炎的侵襲,成了世界防疫的模範生。2021年,台北,悄悄的開啟全台新冠肺炎的鎖鏈……。 疫情,來了。這一次新冠肺炎真的以排山倒海的姿態,展現它在全世界應有的狂妄。台灣,世界的一份子,哪來這麼多幸運的加持,歸零的日子早該結束。該來的
你,對催眠感到興趣嗎? 催眠,科學嗎?審視一下近期的研究結果 一般人對於催眠,大多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態。在科學研究的大帽子底下,催眠,也許曾經被大科學的學者們逼出科學帽的帽圜之外,並視為無稽之談。但是,隨著科技的更加進展,尤其是受益於大的顯影科技的進步,許多催眠的科學根據,
正向呼吸法:吸氣、凝聚、鬆吐 自律神經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兩個系統,前者好比開車時的油門,後者好比開車時的剎車,人的身心好比車輛的行進,總是在速度忽快忽慢、情緒時而激昂時而低沉的過程裡前行著。 就大自然的時間規律而言,冬天與白天是交感神經功能啟動的季節與時間,而夏天與夜晚則是副交感神經工作的季節
共振效應引起物體震動的同步性;情緒感染引發群體情緒的同步性;ㄧ次成功的心理諮商,竟然也能引發心理師與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心率的同步性。想要來場心心相印的溝通嗎?讓日本的科學家來剖析語言溝通時【心率同步的現象】;也讓心理學人來告訴你,心理師進行心理諮商的訣竅:同理與專注
期待有更多的男性投入心理諮商的行業 心理諮商師的性別比率  依據行政院性別平等委員會性別統計資料庫的資料顯示,108年7月份諮商心理師的從業人員總數為2608人,其中女性為2102人,男性為506人,由此可以看出在諮商心理師的行業上,女性的比率佔81%,而男性的比率佔19%。 不只在台灣,目前英國N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私は「自殺する人はそれについて考えているのか、それとも考えられないのか?」という質問に悩んでいます。おそらくこの質問に対する正確な答えはありませんが、私個人としては、彼らはそれについて考えています。彼らは世界を見透か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ます。それはとても危険です。人生に希望がないときにのみそうするので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我正想講你提到的話題,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應該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最後選擇吧。最近兩單知名人士自殺,聽說是叫微笑抑鬱。 對人歡喜背人愁,這些人應該活得真的很痛苦,不能表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做一個對人愁背人也愁的人,內心可能會更加強大一些。 這種決定都是一念之差,就那麼一刻過不了就選擇不過了。 我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自殺者親友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緒: 1.震驚/否認: 一個人會感到茫然、麻木或混亂。死亡是所有事實中最難被接受的。人們常常會覺得那是不可能,或者扭曲為只是一場噩夢而已。 通常接受到悲傷、災難性事件的資訊時,我們會先否認事情的發生,把自己隔離起來。這其實是一種防衛機制,我們寧願選擇性地把這些事實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我想要透過這篇文章,讓大家看到「想死」的背後也是出於「想要活得更好」的力量,只要大家對於「想死」的感覺有更深入的了解,就可以與其共存,並展望未來。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私は「自殺する人はそれについて考えているのか、それとも考えられないのか?」という質問に悩んでいます。おそらくこの質問に対する正確な答えはありませんが、私個人としては、彼らはそれについて考えています。彼らは世界を見透かしていると思っています。それはとても危険です。人生に希望がないときにのみそうするので
文/晨光暖果醬   你曾想過死了會去哪嗎?有想過未來的某一天,終於老到困難去聽、困難去看,或許也困難去走了,那麼,還支撐自己的盼望是什麼?假如你突然生病,將要離開,你想過留在世上的有什麼嗎?   在以前的我,常常希望自己無聲無息的離開。或許一不小心出個意外,就離開了,那就好了。因為我不想面對,看
我正想講你提到的話題,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應該是實在沒有辦法的最後選擇吧。最近兩單知名人士自殺,聽說是叫微笑抑鬱。 對人歡喜背人愁,這些人應該活得真的很痛苦,不能表露自己脆弱的一面。做一個對人愁背人也愁的人,內心可能會更加強大一些。 這種決定都是一念之差,就那麼一刻過不了就選擇不過了。 我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