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意義(續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當一切變得泛意義時,這一切的意義,幾乎沒有意義可言。當我說這句話時,你可能覺得很饒舌,很矛盾,很叫人不解,直問著什麼意思?喔,就一切的意義變得很虛化,幾乎稱不上意義。有意義重要嗎?你可能接著問,當然重要,可是呢?事實上,當一切變得沒有那麼意義,你只是想著自己生活的正中心,是否有著意義可言?
  為什麼要有意義?反問著,為什麼不要有意義?你享受著生活的美好,這一切正迎接著三享生活打轉,把這一切宣告著生活應該活得更有值得的概念,人生不虛此行,應該活得痛快,活得爽快,活得逍遙自在,這幾乎是每一個人奢望的存在,我也真正夢想著生活最美好的時刻,我應該要快樂,要悠遊自得,自享其樂,但我沒有,或者深刻地說我有過,但內心總是期望還能更好,或者是說,意義是否已經悄然形成?
  這一切很微妙,因為泛意義的根本是我們把這生活泛生活化,而所謂的泛生活化,是指生活的生理時鐘與習慣已經被固定住,家庭生活應該是如何,或是你一整天的生活該怎麼走,幾乎都已經成了「基本」的朝九晚五生活式。走遍了世界各地,難道你都沒有一體式的想法?從東方到西方,從中東沙漠到熱帶都市,好像幾乎都是一體式生活,當然,遊牧民族,部落生活,以及高山族群或者大不相同的地方,但話說回來的文明族群,我是指這些生活在超級城市的文明人,幾乎都是一個樣。
  文明人衍生出的文明病,手機幾乎不離自己的一個手臂長,我們懶,我們賤,我們卑,我們怨,幾乎都可以催出這樣的情緒毛病。我們應該是文明的正中心,但想一想自己的文明理性,好像變成了另一種文明概念,當我們追求著更高的理念崇高精神生活時,有一部分也要歸功於物質的習慣養成。
  我們追求精緻化,精品化,「高級化」(這樣形容比較貼切),所以過去的非物質生活,所謂的精神生活已經不存在。古人的壽命不高,是因為醫術,現代人的壽命比過去高,是因為醫術延長了我們人類的「平均壽命」(平均的形容比較貼切)。但相對而來的文明疾病,例如癌症,例如糖尿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卻扼殺了我們的壽命的長進,也許我們更想要延緩老化的機率,但是我們在追求這種無止盡的「代價」時,也一部分推向了我們只會要更好的生命歷程,我們究竟是誰,我有提過這個主題,可是當我繼續說出下一個衍生主題時(一切已歸去,一切會好轉以及一切已失焦),我只要你好好想一想,把這世界泛意義化,把你生活有意義地去泛化時,你真的只有想到意義的完滿就好,畢竟,說真的,世界不是只要有泛化這麼簡單地思考。激勵,不會激勵出世界真的走向光明,相反地,一種反之力量一定會誕生。
  還記得反民主吧?或是反極端吧?反民主,不是因為我們討厭民主,而是民主變成了一種反制在我們身上的控制力量所造成,當極端化現象變成了更加水火不容時,我們一種反制是在說,回到政治正確上,應該要有一種提升的力量在幫助我們自身可以更加思考自己應該怎麼樣做才能更好,就忘記這種反之思考是我們強加身上所看不到的。這其實很危險,因為民主應該相互尊重看不慣的,現在不是看不慣,而是你為什麼要那樣說,我就要更加反制你所說的,加諸你的智識去提升我自己的內在,好讓智識更加破碎化,因為解讀上,人人都會有所不同,所以當知識份子的門戶大開時,就是智識更加散亂的時候。
  因此,智識是一種好,當然也是一種壞,反智的目的是更加造反,讓人真的看不出真正的知識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的知識,卻變得更加智識化,因為很多的有條件說,是我們內心想要茁壯的大石,卻又不得不把它移動開來,移不開,就只能把這些條件給破碎化,這也是法律上的更新,依然跟不上現代知識的原因,甚至可以說智識的原因。
  所謂的知識,是基本上所要動腦的主因,而知識再深切一點,是有提升上的等級,智識呢?是智慧的想法,是一種古老的深層學問,表面上說來,你可以容易理解,但後期看來,甚至是年代久遠,才發現,不是智識不對,而是有它的道理不無成原因,只是想不出來。
  當我們生活變得有智識化,甚至向上提升的知識化,文盲自然減少地多,可是要反若深思去想,過去的智識沿用至今,其實我們還沒有真正想過那些智識的存在的真正意義,生活現代放大來看,充其量是放在工作桌上的圖畫,我們的工作正好是想辦法描寫它出一張有意義的描圖思考,只可惜,把意義變成了更加平日的工作時,你不覺得這有什麼難的,不是嗎?
  因此,意義上的問題,並不是泛意義這麼簡單概述而已,生活不單單只有意義,或是意義上的根本幾乎已經亂了套,我有提過,這不是一個把過度的世界變成均衡這麼容易達成就可以讓世界更和平,甚至更嚴格來說,過度的世界即使成了均衡,這幾乎已經不同以往,道德就可以「改邪歸正」。因為我們體內的基因基本上來說,受到了環境驅使,改變了我們自身的內在,你的身體並不髒,髒的一直是你的內在,以及環境上對你的影響,所以,任何的恐懼症,包括內心的放大效應,都會在內心不自覺茁壯起來,不是因為害怕,而是未知總是無形潛伏,你當然知道,但知道並沒有用,因為你還是得繼續生活下去,你體內有癌細胞,那又如何?共存在一個身體,並且真正感謝,或是平靜樂觀地心想著生活真正的美好,總比倒數你的死亡還重要吧?
  珍惜當下,活在當下,說了多少次了?或是失去的東西就失去了,就不應該渴望再度擁有,事實的眼前更為重要,也許有百分之一的機率,問題是我們要放棄什麼,該相信什麼,生活的真正的共享又是擁有什麼,都應該去了解,去真正擁抱該值得的那時刻,那真正很美好的時刻,人生的泛意義不該是如此,因為真正的意義其實含糊在其中,因為真意義與泛意義在交融時,我們就很容易把泛之意義的東西視為最珍惜的所在。
  請先理解我裡面的含義,因為泛意義是指我們相信這一切都有意義的時刻,無形去泛化,變得很當然,可是真意義呢?會讓你「真」以為那是真的理解的地方,但是後來真正想想,一種反覆思考下,這才是我們生活後來的地方,該放在心上的原點。
  這很像感覺,感覺是一時浮起的,但當然有意義,可是若是沈入水面下,還有意義,那真的就有意義,問題是你會區分這兩者嗎?還是都把那浮在水面上的當是真的感動呢?當一切說成是虛假,是因為真假的那一條界線真的曖昧不清,我們都會把假的視為真的一樣,任何存在這世界的實在太過為真,以至於真正的真相就讓人不相信,或是越相信。
  極端也是這樣來的,政治上的一分為二,我們內心的同仇敵愾,任何分裂這國家的種種,都是導致這國家,這社會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更加相信,或是不相信,就開始去懷疑什麼,而反智化的出現,除了讓智識與知識變得普及外,我們就更會相信,去拆解這樣的說法種種,畢竟,我們有思考能力。正向有教你真正不同於正向的思考嗎?或是悲觀的思考,有讓你轉向嗎?負面都只是笑笑,你身邊的負能量,內心的不公,有讓你在思考之外,去相信學會思考的意義所在嗎?
文明人衍生出的文明病,手機幾乎不離自己的一個手臂長,我們懶,我們賤,我們卑,我們怨,幾乎都可以催出這樣的情緒毛病。
  泛意義不是不對,也不是不應該出現,而是這層意義,或是每一切出現的那層層面面之間,是看到怎麼樣的千層蛋糕?也許意義不應該剖得這麼細,應該大方向思考。我們的內心的羅盤已經逐漸失靈,也許自我相信與自我肯定,重要的自我價值與樂觀,大大幫助了我們期盼更好的希望所在,生活可以很好,可以更上層樓,在充滿瘋狂的「黃金啟發」時代,是人人實現夢想的時刻,或是都只是白日夢?
  是迷思,還是神話,是愛,還是愛戀,是生活,還是生命(以上的英文單字都是同個詞,但意義可不一樣),我們享受三享的同時,或是期待真正更好的時候,人生意義已經被徹底改寫,因為在你相反的領域,死亡、飢餓、受苦以及災難同時在發生,你沒有感覺?你真的以為美好世界是改善這些就好,人人都需要幫助(我仍強調這點),改變世界,就如同改變人的內心,靈魂變了,要變的就是變得最核心的內在(當然這是不可能)。但可否真正想到你的人心核心,思索連結方式,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的變化與各種透析,或許還可以啟發一點化學反應也說不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2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ornik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可以不樂觀嗎?我經過書店,一整排的自我心理勵志的書籍在我眼前,就想到這句。看來看去。唯有逼死自己要樂觀,才能夠真正樂觀。我不是排斥,我先說明這點,以免被你誤會,我只是在想樂觀的這個主題上,是不是唯有樂觀才能超越樂觀? 悲傷不好嗎?也許心靈需要一個會哭的出口。
人呢?你的習性是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先天得來的習性是你的本性在受到牽制以來而有的變化——而這裏的先天不是指基因本身,而是因為基因因為環境而先有的變化的一套直接流程,慣性則是因為先有環境而讓你思考改變的動作特性,請你先了解這點,再來想想你的生活制約是什麼?也就是習慣。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我認識很多人,當然都是點頭之交,真的就是彼此跟你點頭的那種人,你不知道他/她的名字,對方的職業,對方的居住地,甚至對方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送貨員,扛瓦斯的男生,或是你上班每天都會看到的同樣人們。我們見到這麼多的彼此,應該好好去認識彼此,不要求做好朋友,可是我們的連結卻回到了彼此內在的所在。
想像一個沒有政治的世界,正確來說,宛如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會是怎麼樣?不用說,肯定不是你期待的樣子。我不是說反話,因為宛如烏托邦的世界不存在,電視實境秀曾經有模擬出類似的世界,看來不太完美。所以,我只要沒有政治就好,你說,會不會像個「烏托邦」呢?
可以不樂觀嗎?我經過書店,一整排的自我心理勵志的書籍在我眼前,就想到這句。看來看去。唯有逼死自己要樂觀,才能夠真正樂觀。我不是排斥,我先說明這點,以免被你誤會,我只是在想樂觀的這個主題上,是不是唯有樂觀才能超越樂觀? 悲傷不好嗎?也許心靈需要一個會哭的出口。
人呢?你的習性是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先天得來的習性是你的本性在受到牽制以來而有的變化——而這裏的先天不是指基因本身,而是因為基因因為環境而先有的變化的一套直接流程,慣性則是因為先有環境而讓你思考改變的動作特性,請你先了解這點,再來想想你的生活制約是什麼?也就是習慣。
地球確實不太樂觀,北極的氣溫,真是一年不比一年還冷,依照這樣持續下去,早就超過了攝氏兩度的門檻。到何時?你在乎嗎?那不是重點,因為垃圾的回收量沒有減少的趨勢,剩食以及對於資源過剩,無法達到百分百循環時就有問題,首要前提當然是解決塑膠危機,你我早就有了塑膠微粒的稱號,你感覺得到嗎?即使你不吃魚。
就像會兇的狗,其實內心很受傷,想要保護自己的地盤,就像那些想要欺負弱小的人,其實內心很脆弱,霸凌別人的人,表面上說是好玩,但內心其實想要有人懂他們的心,並且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支持他們,拉持他們一把,幫他們說話,內心並不壞,只是調皮了點,而真正只要用「對」方法,壞人其實都可以變成「好人」。
我認識很多人,當然都是點頭之交,真的就是彼此跟你點頭的那種人,你不知道他/她的名字,對方的職業,對方的居住地,甚至對方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送貨員,扛瓦斯的男生,或是你上班每天都會看到的同樣人們。我們見到這麼多的彼此,應該好好去認識彼此,不要求做好朋友,可是我們的連結卻回到了彼此內在的所在。
想像一個沒有政治的世界,正確來說,宛如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會是怎麼樣?不用說,肯定不是你期待的樣子。我不是說反話,因為宛如烏托邦的世界不存在,電視實境秀曾經有模擬出類似的世界,看來不太完美。所以,我只要沒有政治就好,你說,會不會像個「烏托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審視現代生活的紛繁複雜,「簡單才是生命唯一的出路」這句話似乎在向我們揭示一種深刻的真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經常追求物質豐富和技術進步,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和內在的平靜。這個觀念挑戰著我們的日常選擇,引導我們重新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物質主義在當代社會中的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為何而活?」「我為何而活?」 也許是漫漫長夜起的頭,抑或是為了擺脫失眠焦慮,我開始思考起這道無解之題。 「想那麼多幹嘛?」「思考人生才真正沒意義?」 不知從何開始,探究 "人生價值",被視為無病呻吟、EMO、自討沒趣的行為。 思考是我們的本能,但如何運用取決於個人。若哪天,我們不再為
Thumbnail
有關社會環境受很多因素促動影響下, 一定會: (1)越來越多元多樣化 (2)變化,會每天都在多元複級數下默默改變 (3)正反兩面極端化越來越明顯 但是,不管社會環境如何變化,人的"本質"是不會變的. 那甚麼是"人的本質"呢? 諸如: 吃飯、睡覺、 息、怒、哀、樂、生、老、病、死....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你購買保險以保障你的財富而非身體的健康,就像螃蟹挖洞堆砌牠的巢穴。你更深明大義地了解健康無法購買,所以你用病癥證明健康的不在,用房地產建設王國,你銀行裏的數字總是少個零,你施捨慈善賺回更多的名聲,甚至你將孩子灌輸符合你期待的願望。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Thumbnail
生活有時候就像是一場沒有主線任務的開放世界遊戲。時間足夠長的話,人類甚至可能留不下一絲蹤跡。儘管這樣的想法聽起來悲觀,但我們可以活在當下並盡情享受生活。這篇文章討論了生命的本質並提出了作者的觀點。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年輕時或許沒有時間去思考生命的意義,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開始更加關注這個問題。在文章中,一位長者分享了他對生命意義的看法,認為平靜就是人生的意義。透過思考人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和獲得內心的平靜。這種境界能夠成為人生的意義。
Thumbnail
當我們仔細審視現代生活的紛繁複雜,「簡單才是生命唯一的出路」這句話似乎在向我們揭示一種深刻的真理。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們經常追求物質豐富和技術進步,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和內在的平靜。這個觀念挑戰著我們的日常選擇,引導我們重新評估我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物質主義在當代社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