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0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並不孤單,透過對話與理解創造「心」關係

親職工作坊服務分享
COVID-19的影響,改變了許多進行中的服務方式,即使無法再進行實體活動,我們仍想辦法克服,改以線上的方式陪伴服務家庭,讓服務不中斷。例如疫情之下的親子團體,則改以每周各一次的線上親職講座與家長工作坊進行,我們也聽到了許多不曾聽過的、屬於家長的生命故事分享。
創造「心」關係
「親子關係的複雜與多元」講座延伸討論到自我照顧的方法和重要性。無論是覺得不會照顧自己,亦或是太忙還沒有心力照顧自己的成員,都可以先試著練習在吃飯、洗澡的時間裡,有意識去感受此刻自己正在做的事。例如:在洗澡時,意識到自己正在洗澡,好好感受熱水沖洗身體的感覺,並對自己的身體說一聲:「今天工作一整天,謝謝自己,辛苦了。」吃飯時也是如此,好好感受嘴裡咀嚼的食物,品嚐食物的味道。
每天留一些時間和空間與自己相處、照顧好自己,我們才能有餘力試著去改變,才能在關係中開啟新的對話。
「創造『心』關係」親職工作坊
「創造『心』關係」親職工作坊
你並不孤單-與資源系統合作
講師提醒成員,醫院、政府機構、社福單位等資源系統,都是遇到困難時可以向外求助的管道。有位單親家長分享支撐自己的力量來自工作坊的團體成員、身旁親友和社會上溫暖的資源,也提到自己罹患的疾病在季節交替時會變嚴重,有時候都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但一想到他的孩子,就會驚覺不想要讓孩子和自己一樣經歷來不及和家人相處的後悔,於是再度鼓舞自己,繼續支撐、維持一個家。
這位家長雖然努力不想依靠藥物,但卻免不了還是需要藥物的幫助,才能讓自己的狀態穩定。這段分享觸動諮商師的強化與討論,肯定家長傾聽自己身體所傳達的訊息,且接納現階段自己還是需要藥物幫忙的事實,但也提醒成員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撐下來的原因是藥物?還是關係(羈絆)呢?

幫情緒找出口
在這個主題中,成員練習「覺察」自己的情緒。當談論到「你感覺到有壓力時會和孩子分享嗎?」時,有成員說自己的小孩還小、沒有話跟小孩談、小孩什麼都不懂、很難懂大人的世界等。
「那麼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懂大人的世界?」諮商師詢問成員。
「自己是如何看待長大、又是什麼時候懂長大這件事情?長大有什麼好處跟壞處?」邊思考邊討論中,有成員分享自己國中畢業去上班後,就感覺變成了一個大人,可是卻突然明白長大不是個很好的經驗,因為要開始賺錢養家。「小時候的壓力可以逃避、不一定要處理。長大後的壓力變成是責任、不能不處理。」
有成員則是分享高中時因為父母的吵架讓他覺得很難過,讓他突然懂了長大這件事,覺得長大就有許多的煩惱、難過。有趣的是成員們對長大的立即聯想都是壞處,諮商師進一步詢問大家,難道長大真的都沒有好處嗎?馬上引發一位成員積極分享長大有好處,因為長大才能夠體會、享受到當父母的好。

在另外一次工作坊聚會,從大家的生活聊起,透過彼此工作經驗的分享,聊到關於老年的生活,討論起在年老時對親子關係會有什麼樣的期待呢?
有成員說因為自己有遺傳疾病,老了之後不想要成為孩子的負擔,只希望孩子能在他需要的時候幫忙就心滿意足了;也有成員提到等孩子長大獨立了,自己要選擇跟伴侶一起過,讓孩子也能建立自己的家庭。
工作坊從實體轉到線上,目前仍穩定地陪伴服務家庭、團體成員,凝聚出安全的團體氛圍,家長們在工作坊可以安心地聊聊許多生命中的議題、說說自己小時候的經驗與內心的感受等,主題從親子延續到父母與伴侶,而這些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從大家的生命故事開始,看到父母對我們、我們對孩子的關係互動,大家對於親子關係的想像、親子關係對我們的重要性又是什麼?
每個人的答案都很不一樣,那該如何讓親子的關係互動更符合雙方想像中的樣子呢?或許,透過彼此不斷的對話與理解,才能創造出跟過往不同的「心」關係。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