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子39]不安時,就來與自己開一場會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這是一篇對於「強烈不安」這症狀下解藥的文章。藥效雖不是很強,但可以增強內功。

總是有太多的行程,總是有太多的夢想,在不斷前進的人生道路上,因此也總有太多不安的時刻。然而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呢?明明不安沒什麼助益,可是當它來臨時,卻又強烈地影響了一般生活,所以,如果人生必須要經歷不安,那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一、不安來襲

活到這個年紀,已是不知道第幾次經歷強烈的不安了。

每當強烈的不安來襲時,我總需要與這個莫名出現的感覺拔河,總要努力一陣後才能再度搶回自己的力量。

隨著經歷越來越多次不安,我卻發現每當面對不安時,竟無法更快速地擺脫那份感覺。一次次的不安,任憑它襲來,卻不能越來越有效擺脫它——於是,我發現自己在面對不安這件事始終沒進步,只有不斷掙扎的份。

雖然我很清楚自己不可能變成一個不再感到不安的人,但是,我總覺得自己經歷過那麼多次不安,應該要能夠更快速地渡過不安的狀態才是吧?然而,為什麼我無法做到呢?

每當不安來襲,總會伴隨一些大小生理反應並影響生活,那些生理反應,比如呼吸急促,顫抖,暈眩或乏力。

生理反應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平息。而每次當這種不安的感覺結束後,靜下心想想自己為什麼會不安時,越挖掘,就越來越明白強烈不安的起因,原來和因為生命難得遇到的轉折點(尤其是突然發生的不好的事,或是雖然有預期發生可是發生時還是覺得難以置信)有關連。

比如,曾經強烈的不安是因為親人去世而產生。那種無法再見到她的心情,讓當時的我產生很深的困惑,更產生巨大的不安。

比如,曾經因為很渴望能考上好學校,可是大考失利時,一種茫然無措的不安感幾乎要將我吞滅。

比如,曾經因為放棄原有的生活衝離舒適圈,展開新生活,期待中更有對自己是否能達成的強烈不安。

不安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而且,它讓我必須直面自己的脆弱


二、不安,是協助自己找到脆弱點,然後改善

每當不安的感覺褪去,我總會有種舒了一口氣的感覺。

不過,當平靜下來後,我總會忍不住自問為什麼沒能力直接跳過不安,直接以平靜且理智的樣子,進入問題解決導向的狀態。可後來,當發現自己會不安除了是因為對環境缺發信任,還因為自身的脆弱後,就會發現其實不安只是要我意識到脆弱的存在。

因為不安,讓我必須直面自己脆弱的心理狀態,從這個角度去觀看不安,或許這就是不安之所以沒有在演化過程中消失的主要原因吧。

不安,除了是證明自己走出舒適圈外,也協助自己找到自己的脆弱點,並督促我更近一步思考自己可以怎麼做,比如如何去發現最核心問題,然後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曾因為親人去世而產生強烈的不安,核心問題是因為人生中第一次遇到這件事時,我還無法接受「離別本就是很自然的」這件事。後來,隨著年紀漸長,當有其他親人離世,雖然仍無法很快就放下情緒,但因為理解了「離別本就是很自然的」,所以不安的反應已不如第一次遇到時那麼強烈。

比如,人生第一次大考失利而不安許久,後來經過家人老師的一再鼓勵,了解到雖然考差了,可是還有下一次機會,應要趕快著眼未來,而不要在浪費時間一直對過去感到悔恨。當慢慢接受考差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加上只要好好努力,還是很有機會可以考進理想學校時,不安感便在努力為下一次考試準備中漸漸消失。

再比如,放棄原本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生活,到異地重新開始,雖然會因為人生地不熟悉而且一切從零開始而不安,可是透過努力查找資料,或直接問有類似經驗的前人,想想未來可能可以建構出什麼樣子的生活,強烈的不安感便也就漸漸消失了。

從過往經歷觀察下來,其實不安算是一種另類的求生本能,不過,究竟是要陷入那份情緒,一直處於不佳的狀態中,還是趕快督促自己趕快找回自我,努力拿回力量,然後在平靜下來後承認自己的脆弱,進而找到核心問題並解決它,這便回是自己如何選擇的問題了。


三、減緩不安,就由和自己開場會議開始吧

會產生「不安時與自己開一場會」這個點子,是因為《一個人的會議時間》這本書。在職場中,我們總忙著大大小小的會,去解決一系列問題,可是我們有留時間給自己的問題嗎?

當不安時,就是有問題發生時。所以,這時不妨空出一點時間跟自己開個會吧!

最近因為長期生活規劃突然冒出許多不確定性,導致不安的感覺久違且重重地襲來。當生理反應終於離開後,我仔細回想這次為什麼又會這麼不安時,才發現是因為職務做了大調動,導致原本清晰的人生長期規劃,被工作改變而打亂。

向來習慣有清楚規劃指引人生的我,因為長期規劃一下子突然出現了很多不確定性,很多部分需要更動,甚至需要重新擬定而焦躁不安。然而,後來我為自己舉辦了一場會,對自己問答,除了因此再度找出核心問題外,也發現了自己是可以透過開會來緩解不安。

這次,我和自己的會議中,自問自答了以下五個問題:

A:這次不安的導火線是什麼?
Q:因為工作職務調動,對人生長期規劃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很焦慮。

2.

A:人生「長期」規劃被影響,都知道是長期的,影響的是未來事務,為什麼還要感到不安呢?
Q:因為我總覺得有明確的計畫,才能過上更有效率、更理想的人生。

3.

A:但是妳也知道「計畫常感不上變化」這句話,雖然有計畫有目標的確可以指引自己達到理想的境地,可是也不該這麼沒彈性吧?
Q:恩,的確是。這麼說來,其實對於長遠的規劃,應該要更彈性一點。

4.

A:所以,妳有沒有發現,妳會焦慮,其實根本原因是把長期規劃寫得太過詳細了呢?
Q:的確是。年目標和月目標詳細,可是三年和五年的計畫,的確因為花了大量時間研擬,而變成像一份腳本一樣。

5.

A:試著換個角度想:如果稍微沒計畫一點,像是過去有時候準備得有些不全,去自助旅行那樣,到了當地才發現一些新事物,因而可以享受當下,人生如果這樣過這不也是件頗好的事嗎?
Q:欸!的確是耶!說起來,長期計畫從來需要的是方向,而每天每週的累積才需要詳細,以能檢驗進度。這麼想起來,的確好長一段時間我在想著如何讓目標更詳實,然後總在為了趕上目標而很躁動,但是人生是趟旅程,偶爾放慢腳步,注意一些不是定好的事項也是不錯的事。

**

透過與自己開會,釐清不安的原因,找到核心問題和影響達成目標的因素,然後一一化解(包含實務上與心理上的)透過不斷練習,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並在人生的旅途上,越走越順遂,越走越輕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輕煙飄過-avatar-img
2022/07/20
年輕時,我們努力拚搏,總是忙著追尋那些計畫中的夢想與世俗的成功,但相對在歲月流轉之間,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中,因著高度的自我要求與社會競爭中失去了健康,到了中年過後,才恍然明白人生是不可能全盤依照計畫前行,很多的成功之道都只是虛無,生死無常,日前首相的驟然離世,不就在告訴世人,再多的學習,多少的縝密謀略,再怎樣的成就,都比不上生命突如其來的意外。 所以請試著了解,人,生死本就孤獨,試著放輕鬆不再汲汲與自我較量,學習輕鬆看待生死,學著生前能好好對待親愛的家人,能及時與最愛的人告別,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與意外哪一個會先來。
德國的臉貓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22
謝謝輕煙飄過的留言!希望這個留言能有更多人看到!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雖然仍被目為年輕,可是卻又感覺自己實際上早已蒼老。對於年輕,我總覺得好像需要很有拼勁、要很努力、要盡可能地達成目標,在有限的時間裡能做越多的事越好。可是也許因為讀了些文學作品,或是如您所提及、無時無刻都在發生的社會新聞,就會明白意外有時一瞬間就發生了,肉身只有無比的脆弱而已,而死亡後我們又還有些什麼呢?這份虛無感其實讓我曾很沒動力。 有時候沒動力到甚至不知道愛或熱情是否值得。 不過,超級感謝輕煙飄過提及要隨時做好與最愛的人告別的準備這件事。看到這句話,我不禁想好像是的,與其想那麼多,不妨就好好珍惜此時此刻時間。 抱歉慢回,也再度謝謝輕煙飄過留言哦!
Thomas Tang-avatar-img
2022/07/21
能夠停止不安、焦慮,去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我覺得很了不起!
德國的臉貓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22
其實我也還在練習中~希望未來能越來越不容易不會感到不安。
日光福利社-avatar-img
2022/07/20
常常覺得寫文章就是跟自己開會:)
德國的臉貓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22
的確!自我辯證自我剖析!
丫丫阿嬤-avatar-img
2022/07/19
跟自己開會,真好!
德國的臉貓日常-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7/21
可以釐清思路,遠離焦慮:)
avatar-img
德國的臉貓日常的沙龍
50會員
64內容數
雖然現實使人臉貓,可是逃進書裡臉不凹。 是以建一個專題,存放與書、與文字共舞的記憶:3
2022/08/08
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 與其花時間擔心或自我批判, 不如全神貫注地去努力。
Thumbnail
2022/08/08
當下定決心要做一件事情, 與其花時間擔心或自我批判, 不如全神貫注地去努力。
Thumbnail
2022/08/04
關於心靈雞湯, 無論是正能量雞湯還是負能量毒雞湯, 當有些情緒糾結時, 好像還是要喝點文字雞湯解套。
Thumbnail
2022/08/04
關於心靈雞湯, 無論是正能量雞湯還是負能量毒雞湯, 當有些情緒糾結時, 好像還是要喝點文字雞湯解套。
Thumbnail
2022/08/03
開始做一場實驗,看看能撐多久。 精疲力盡的時候,就來寫寫字吧! 最近下班後,只想癱在瑜珈墊上(不是做運動,而是打瞌睡)...但是與其當 yoga potato (?), 不如還是試著畫點畫,寫點字,療癒一下吧! 所以練字帳01,期許自己能天天寫,能長長久久地練下去:)
Thumbnail
2022/08/03
開始做一場實驗,看看能撐多久。 精疲力盡的時候,就來寫寫字吧! 最近下班後,只想癱在瑜珈墊上(不是做運動,而是打瞌睡)...但是與其當 yoga potato (?), 不如還是試著畫點畫,寫點字,療癒一下吧! 所以練字帳01,期許自己能天天寫,能長長久久地練下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蠻容易焦慮的人,但這幾年因為開始靜心冥想,對於自身能量的掌握好像比較上手了,所以其實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那麼明顯和強烈地感受到焦慮了。只是剛好前陣子遇到一些外在的事件,讓我又有機會能更近一步地與自己的分離焦慮和解。 從二十幾歲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其實對
Thumbnail
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蠻容易焦慮的人,但這幾年因為開始靜心冥想,對於自身能量的掌握好像比較上手了,所以其實我已經好一陣子沒有那麼明顯和強烈地感受到焦慮了。只是剛好前陣子遇到一些外在的事件,讓我又有機會能更近一步地與自己的分離焦慮和解。 從二十幾歲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我就發現自己在大部分的情境下其實對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最近聽了一場演講,由劉仲彬心理師主講─他們腦中的焦慮地圖。 他說,焦慮,最容易被覺察到的是身體狀態。不一定能說出焦慮的情緒,但會感到身體不舒服。
Thumbnail
最近聽了一場演講,由劉仲彬心理師主講─他們腦中的焦慮地圖。 他說,焦慮,最容易被覺察到的是身體狀態。不一定能說出焦慮的情緒,但會感到身體不舒服。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於「強烈不安」這症狀下解藥的文章。藥效雖不是很強,但可以增強內功。 一、不安來襲 活到這個年紀,已是不知道第幾次經歷強烈的不安了。 每當強烈的不安來襲時,我總需要與這個莫名出現的感覺拔河,總要努力一陣後才能再度搶回自己的力量。不安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而且,它讓我必須直面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這是一篇對於「強烈不安」這症狀下解藥的文章。藥效雖不是很強,但可以增強內功。 一、不安來襲 活到這個年紀,已是不知道第幾次經歷強烈的不安了。 每當強烈的不安來襲時,我總需要與這個莫名出現的感覺拔河,總要努力一陣後才能再度搶回自己的力量。不安的感覺,讓我很不舒服,而且,它讓我必須直面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舒適圈,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與挑戰,會感受不舒服,本能地想要退回去。而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被舒適圈綁住了,在舒適圈可以避開挫折與挑戰,但是也會錯過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如果想要破解這種不安的感覺,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Thumbnail
當我們走出舒適圈,面對不熟悉的環境與挑戰,會感受不舒服,本能地想要退回去。而成長最大的障礙,就是被舒適圈綁住了,在舒適圈可以避開挫折與挑戰,但是也會錯過讓自己成長的機會。 如果想要破解這種不安的感覺,可以參考以下的方法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很多人聽完我的演講或看完我的文章,往往都認為我是很正向的人。但我其實也多次分享過,其實我也一直都不是一個很正向的人。我覺得人生就是這樣,起起伏伏,有高有低,每個人都一定會遇到痛苦的時刻,讓自己感到很脆弱,無助跟焦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每個人都要學著跟自己的軟弱共存。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看似沒有盡頭的焦慮,有時候完全找不到任何原因。但焦慮在焦慮這件事,卻可能回應到我們內在失控的情緒與感覺。雖然將這樣的感覺丟給別人可能很爽,但卻無法阻止焦慮繼續產生。讓我們一起學習,要如何透過情緒日記來幫助自己處理失控的情緒與感覺。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看似沒有盡頭的焦慮,有時候完全找不到任何原因。但焦慮在焦慮這件事,卻可能回應到我們內在失控的情緒與感覺。雖然將這樣的感覺丟給別人可能很爽,但卻無法阻止焦慮繼續產生。讓我們一起學習,要如何透過情緒日記來幫助自己處理失控的情緒與感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