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沒有媽媽的超市

如果《82年生的金智英》是一個女性在韓國社會中生存掙扎的典型,《柏青哥》是韓裔日本人的典型,那這本書應該也能做為另一種典型,韓裔美國人對於喪母之痛的一趟療傷歷程。
青春期的叛逆就像是迴旋鏢,就在疾病即將奪走至親的當口毫不留情的打回來。每個家裡的那道家常菜,從來就不是任何一個餐廳可以比擬的,而每一個作家回憶起那道無從複製起的菜餚,也通常鹹鹹苦苦的走了味。吃飯皇帝大這檔事,除了意味著填飽肚子之外,還意味著有一些熟悉的、帶有感情的、知道你最喜歡吃哪一道的互動,會因為生離死別,而再也沒機會重現。
談起過去和母親的相處,從小到大,全職媽媽有太多能和女兒一起的經驗,同時也有諸多的摩擦。嚴格而挑剔的互動,一度讓作者只想逃離。想哭的時候、和同學母親比較的時候,總迎來不是那麼溫暖的回應。而直到母親逝去,從別人口中知道自己有那麼多和母親共同之處,咀嚼起這些過去,才又有另一番的體悟。
所有化療的人都苦於副作用,吃不下、掉頭髮。遇上饕客加上愛美,那這疾病就不只是物理的折磨,還是心理上的。往日的珍味,最終成了看得到享受不到的折磨,連氣味恐怕都令人作嘔。面對死亡的進逼,各種束手無策的看著生命消逝,那些情緒、行為都用文字記錄了下來。
接連的失去親族,那是這個年紀會遇上的麻煩。無從把握生命,親暱生狎侮,總覺得媽媽跟女兒最好有些距離,太近的摩擦都讓彼此太難受,遠一點才會產生水果都沒有皮用叉子就能吃的誤會。總是失去之後,才想起可能的好,否則某些看似稀鬆平常的體貼,都可能被忽略。而那些特別刻意的好,像是覺得租屋在外,附近都鬧飢荒的準備食物,也是共同而想來甜蜜窩心的點。
而這麼痛苦的過程,任性的還不一定是病人。選擇怎麼樣走向死亡之外,身邊那些個沒意外還得繼續活上數年的人,恐怕就開始做一些「為病人好」的行為。急急忙忙沒能把握的相處、出遊和累積回憶的各樣事物,一股腦的都塞進去。無福消受之外,也在這生命終結前的當口無法計較,各種溫柔。
趕忙著作每一件可以努力的事,暫且放下自己的興趣,一直到不想要面對的日子到來。喪母之後的書寫,這本書還約五分之二本沒結束,和父親、丈夫、韓國親友一起走過的日子,無限悔恨,但又想攫住些什麼應該是漏掉的美好。
重拾起熟悉的好味道,自己動手做之後,也篩出那些和母親留下的回憶碎片。而不管後續發展如何,總能在生活中的某些小片段,找到勾起回憶的線頭,一沉溺,恐怕又是大哭一場。帶著讀者的情緒,讀起來確實滿好哭的。
除了一二個錯字之外,書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到臺灣巡演居然是去士林夜市以及吃牛肉麵。真不懂得享受美食,好歹也吃個鼎泰豐吧!傻眼。雖然牛肉麵不錯,但蚵仔麵線、肉圓什麼的,也應該列入選項RRRRR(吶喊
推薦給每一個失去親友,想好好哭一場的朋友。作者的回憶肯定和你不同,但她牽著你的情緒,往那些你也許沒勇氣走過去的地方繞繞,或許,可以看見一些有微光的出口。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