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提爾|天安老師問答集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08.07 第二天的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一開始一樣是freestyle的問答時間。
以下精選出幾個問答,就不另外節錄金句啦~
(以下非原文,是看筆記+詮釋統整出來的問答,若詮釋的不到位,是我的責任以及未來可以再多多練習的地方~)

在學習之後,越學越發現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做了很多對孩子不是太好的事。很愧疚。該怎麼面對這樣的愧疚感?

不管我們多用心、做得如何,所有的孩子都會受傷。薩提爾有一個信念,是所有的父母在照顧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是竭盡所能的做到自己能做到的。而這些育兒過程中的應對、觀點,也都是從過去父母的原生家庭學來的。
請記得,當時的我們已經盡力了。
學習並不是要把這些觀念拿來當成一個檢核自己的標準。這樣會越學習,對自己越嚴格。
透過學習,最重要的是去看懂哪些是過去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到的?哪些是我們未來想要的?我們可以重新做出哪些選擇?
另外,一個家庭裡,最重要的是溝通。若是有覺得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也可以坦誠地與孩子表達歉意。
人是活的,父母也是活的。讓孩子看見身為父母的你,坦承面對自己與持續學習,這是最重要的。

上過課回到家,在練習一致性表達時會出現「為什麼我要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現?」這樣的想法。這種想法出現後,就會不想要去表達自己脆弱的那個部分。這部分的卡關該怎麼辦?

最重要是區分「脆弱≠軟弱」。
我們可以先在內心裡,用有力量與強大的部分,去接納保護脆弱的部分。多練習讓內在的強大與脆弱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內在就會更整合。
將強大的部分,看作是成年人的自我。將脆弱的部分,看作是幼年的自我。並且透過「和幼年的自己對話」的程序,經常陪伴與接納自己脆弱的部分。
另外,在參加工作坊時,多多去看自己的脆弱。若是我們對自己的脆弱都不接納,就更難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
當你強大的部分足夠有力量了,脆弱的部分也被自己接納保護,你才能夠展現脆弱。
另外,我們要記得,在互動中,對方並不知道怎麼樣說話才不會讓你受傷。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原生家庭都不一樣,有時候聽到某些話我們感到受傷,是因為那句話勾到了過去來自於原生家庭的議題。

學習一段時間後,因為外在世界的衝擊,又被打回原形。會什麼學習過的方法都不想使用,也覺得自己學了以後怎麼還是這樣。該如何在這樣的時刻安頓自己?

有時候,學習之後的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會更高。要記得不要拿自己學習的觀念來要求自己,如果還是自我要求,也願意接納自己還做不到、還在練習。
你的問題裡,生命力(能量)的狀態很重要。我們一般的能量,若以1-10分來看,大概是介於中間。能量在中間的時候,光是工作、與家人朋友互動,差不多就用完了,比較是在「求生存的狀態」。
我們可以多在生活當中,透過期待進入到渴望。進入到「成長狀態」。在成長狀態人會比較流動,也比較不會僵化。
當我們進到低能量狀態時,要為自己找到「救生圈」,幫助自己回到能量正常的狀態。
像是有些人可能低落時,好好睡一覺隔天就會恢復狀態。可以去思考:「在自己能量最低的狀態時,能夠幫助自己爬升回來的,是什麼事?我的救生圈是什麼?」
有時候,某些影響你很深的信念,也可以是救生圈。
(我思考了一下,發現我的救生圈大概有:1. 睡覺 2. 關手機 3. 哭到睡著 4. 看海 5. 走路、爬山、做一點運動 )

關於期待進到渴望,以及焦慮 (註:一開始是學員的分享,但我沒有記錄分享的內容,只記錄老師的回饋)

從期待進到渴望,是把未來拉到當下體驗。
而「焦慮」是拿一個不太好的未來,來現在體驗。
我們可以拿想像力來想像不好的事情,也可以反方向使用。
托勒的概念是:「改變就在當下,當下才能改變。」
當你透過期待進到渴望,提升自己的生命力,再來面對當下,就像是借了未來的能量來當下進行創造。
當你透過跟幼年的自己對話,去療癒過去的生命事件對你帶來的衝擊,就像是恢復了過去的你的能量。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很像是魔法師。
薩提爾,說到底是一種「能量模式」。
*
越學越覺得薩提爾模式很落地,除了能夠在覺察與陪伴自己有很多具體可執行的方法,也對於與他人溝通給出很多方向。
其中又包含著新時代能量、意念等概念。越學越覺得真是一門博大精深、值得每天練、持續練的生命的智慧。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by 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這陣子學校事情多,我與Tom在工作上互相搭配著、補位著,彼此都累積出疲憊。我自己,以及我感受到的Tom,都盡量的照顧與覺察自己,試著把疲憊對家庭裡互動的衝擊,降到最低。 昨晚,疲憊的我與Tom,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兩人都頗疲憊的狀況下,經歷了一場穩定內在與在情緒下盡可能一致性表達的考驗。
天安老師進階工作坊第一天的三大收穫: 1. 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方式,探究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2. 從期待進入渴望。運用想像力,深刻體驗渴望 3. 鬆開現實對生命能量的綑綁
1. 助人者,要先體會到對自己的療癒。對於療癒的過程有體驗,接著再求助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者,必先自助」。 2. 學了這些功夫,對於看待自己成為助人者,也不要著急。若是急著想療癒別人,那麼很容易變成「拯救者」,如此,也偏離了薩提爾的精神。
上了天安老師的工作坊,收穫最大的就是學會和小時候的自己對話的技巧。 在進行時,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妳」(小時候的自己)和「我」(成年人的自己)並且注意成年人的自己是穩定的存在,去傾聽陪伴小時候的自己,為她整理過去的回憶或對於事件的解讀,在她心裡與身體裡留存的記憶、能量或信念。
學校放假了。 今天本來要跟家人一起出遊,但覺察這陣子因為忙碌,身心處在極為疲憊與敏感的狀態,就決定自己不去了。在家裡練習安安靜靜地,把自己當成寶貝一般的照顧陪伴。
在一陣高張力的互動後,我與Tom在我們的房間,提姆在他的房間。從聲音判斷起來,他應該是很靠近他的房門,嘴中說著「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重複好多遍。 這股衝撞的力量與靈活,若是在有規範、有界限的情況下發展,未來會帶給他的生命很多開展的能量。 他點點頭。 -
這陣子學校事情多,我與Tom在工作上互相搭配著、補位著,彼此都累積出疲憊。我自己,以及我感受到的Tom,都盡量的照顧與覺察自己,試著把疲憊對家庭裡互動的衝擊,降到最低。 昨晚,疲憊的我與Tom,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兩人都頗疲憊的狀況下,經歷了一場穩定內在與在情緒下盡可能一致性表達的考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文章中,作者回顧自己與父親的關係,及其對父職的理解與實踐。通過反思早年的遺憾與未滿足的期待,作者探討瞭如何透過學習與成長來成為更好的父親,以及對自己的照顧與愛的重要性。文章以父親節為背景,分享了陪伴孩子的喜悅與心路歷程,並強調與他人建立真誠的聯結。這份對父親身份的反思,對許多父母而言是具啟發意義的。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成長過程中被禁止表達情緒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崇建老師的6A方法來自我照顧。作者強調了情緒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覺察、承認、允許、接納、轉化和欣賞等步驟。最後,作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個方法,並感謝自己的成長和努力。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了作者在學習Satir薩提爾對話課程中的心得與體悟,並分享了在觀察與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反應過程中的掙扎與成長。文章深入並理性地分析了作者面對父母情緒時的應對方式,並融入了對過去童年經驗的深入探討。透過Satir薩提爾對話,作者希望對自我感知作出更深層次的瞭解。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