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薩提爾-CD之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家要做為一個避風港,豈是容易的?

周末聽了對話練習中的CD,一段是李老師與學生的對話,一段是李老師與家長的對話。

其實小孩的部分是滿令人困擾的,因為很明顯聽得出來他們沒有辦法很明確的描述自身的感受與需求,很多時候都需要老師的引導。但是這種引導究竟是不是真的能夠撫平心靈的傷口,我覺得不容易看到效果。
當一個人說現在(五年級初)討厭去學校,可能說是從二年級的某件事情開始,又延伸到四年級的一些狀況,他記得某些不愉快的體驗,可是牽涉到的可能是自己行為有不太對的地方(打掃時沒有好好做事在跟同學玩然後被老師責罵),當然可以說老師在處罰的方式或講話方式可以有改善的空間,然後我們用正向的方式去肯定他們的一些行為(即便不開心還是堅持上學沒有放棄),讓他們知道是有人可以看到他們努力的地方,而不是一直被評價為不夠好的學生。

困擾的地方在於:
1. 你安慰學生之後,他當然說這樣講會有比較好(有人關心總比沒人理會好)。但是實際上他可能連自己到底為什麼討厭上學的理由都有點反覆不清楚,你怎麼知道這樣的紓解之後就會讓他有足夠的力量去面對學校。換言之,即便薩提爾要求的是真實述說那些在我們語言行為背後的感受,如果你連論述自己的感受或感到痛苦的原因都說不清楚,那些不求解決問題的撫慰人心手段怎麼能夠作用到你的內心?
2.世界的運作相當複雜,我們今天可以給予某些其他的正向肯定力量,但是他在其他的環境終究會受到言語或行為的傷害。就像我們教小孩不可以使用暴力,可是他在學校受到其他同學欺侮霸凌的時候,那些看似合理的申訴管道可能不沒有真正撫慰到受傷的心理(用拳頭打人的孩子被記小過還可能嘻皮笑臉的嘲笑你甚至繼續威脅你不要再出現他面前)。當讓小孩受到傷害的是老師的言語的時候,我們可能更不容易花費很大力氣去跟老師 “溝通”而且不讓孩子被貼標籤。那麼,我們作為孩子受傷的避風港,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我的意思是:如果這些證免鼓勵的話語要成為力量,應該要足以讓他們面對各種險惡。然而,他們有可能依然還是脆弱的:三天兩頭呈現出不想上學的態勢;面對師長的處罰想的是對方的態度不好而不是自己的行為有不當的地方。在群體關係中,如何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適當,並且重新融入群體似乎是更困難的地方。而一直著重在個人心理的療傷這塊,很可能像是例行復健一樣,緩不濟急或是始終不斷處於一個治不好又不得不治療的狀態。

人心的修練很困難,我們總是渺小而脆弱,可能在不經意的瞬間就全盤盡墨。
並不是要反對薩提爾,在親子教育的過程,我覺得甚至可以對照王宏哲之類的親子視頻,因為講話的方式實在很重要,也許只要改變一點點,就可以讓對方把畫聽到心裡去。把對方視為一個人,是溝通的重點,不論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只有正視對方的需求,他才能真正的講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溝通才能有效。我認識的一些工班頭,其實都是說話高手,要能跟夥伴業主設計師多方相處,並且完成令人滿意的成品,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話說回來,很多長輩其實在說明自己內心的需求上其實是困難重重的,一旦退休之後,生活沒有重心,沒有明確興趣、定期互動的朋友、沒有進修學習的動力,衰老衰退是很快也旁人親友很難施力的地方。

要讓世間的苦痛減少還是很不容易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6會員
142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茶往往給人健康的印象,透過茶來養生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真正細想起來,又該怎麼樣對應自身的狀況來品茶呢?
品種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穿雜各種自然與人為力量的展現,究竟何者才是最優良的成果,實在值得思考。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圖為模擬古代焙籠原理的桌上型小焙籠
"美味"是如何描述的?能不能構細分成各種元素;諸如:香氣、味道,再細分成香草香、水果香、野薑花香,然後再轉化為數字化的評量,成為群體之間共同的認識呢?這中間肯定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也可能是評價茶葉價值的一個新方向。 (當然,我還是比較主張樂在享受那邊的^^)
台灣每年各茶區大大小小的比賽甚多,春、冬、夏要比,地方全國也比,每一種獎都是一種肯定,卻也不免令人眼花撩亂:究竟比賽證明的是價格還價值? 照片取自網路https://life.tw/?app=view&no=701226
茶葉沖泡自然會連結到器具,要泡出一壺好喝的茶,出水的速度、保溫的能力、品飲人數、沖泡次數乃至動作美感都成為需要思考的問題。泡茶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講究,終究是以沖泡者的心境來決定。
茶往往給人健康的印象,透過茶來養生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真正細想起來,又該怎麼樣對應自身的狀況來品茶呢?
品種經過千百年的演變,穿雜各種自然與人為力量的展現,究竟何者才是最優良的成果,實在值得思考。
茶葉的乾燥/烘焙是自古相傳的古老技藝,隨著工具的改善不斷演進。同時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流派、說法。唯一共同的追求是:讓茶變得更好喝、更耐保存。 圖為模擬古代焙籠原理的桌上型小焙籠
"美味"是如何描述的?能不能構細分成各種元素;諸如:香氣、味道,再細分成香草香、水果香、野薑花香,然後再轉化為數字化的評量,成為群體之間共同的認識呢?這中間肯定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也可能是評價茶葉價值的一個新方向。 (當然,我還是比較主張樂在享受那邊的^^)
台灣每年各茶區大大小小的比賽甚多,春、冬、夏要比,地方全國也比,每一種獎都是一種肯定,卻也不免令人眼花撩亂:究竟比賽證明的是價格還價值? 照片取自網路https://life.tw/?app=view&no=701226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
Thumbnail
巴勒斯坦名導哈尼阿布阿薩德於2021 年,以新作《天堂髮廊》再次帶領觀眾看見以巴衝突下的人民現況,揭示自我壓抑的社會風氣及人們委曲以求生存的真實模樣,讓觀影者得以透過電影理解這些落難的靈魂。透過本篇訪談,深入了解《天堂髮廊》拍攝過程的細節,及他個人對創作的諸多思量。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法規制訂應該有彈性,也須考量不利於眼盲人士或乘坐輪椅者暢行無阻的因素…,而不是定一個死板的法規,完全沒考慮到有其他變數或者少數人的需求。 之前曾提過公路總局《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36條的規定是「行人乘車時,…應由右側車門上下車」,也就是除非在單行道准許左側停車,否則駕駛座後方的門不能打開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前言 上文提及閩南語沒有對應的文字,但因為要教育學生,因此任由廠商以自己的方式來推出與閩南語相對應的文字或發音,結果剛推出時即有七種不同的對應方式,連發音都無法統一。之後教育部整理了常用的「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700字表」供參考,(請見底下的網址。) https://ws.moe.edu.t
去年(2023),我讀到《大量廢棄社會:服裝業與便利店行業不可告人的祕密》(上海譯文出版社,2022)簡體中文版書訊時,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在我看來,這本書所訴求的主題及對象簡明扼要,每個主題之刀都指向造成大量廢棄(衣物)的日本社會,全書主旨帶有強烈反思和保護環境的精神感召。   說到丟棄衣物
前言 前文提及”愛自己”一詞,可以是區分人己—所以得時時提防別人侵擾,刻刻要注意自己權益—;也可以是視人如己—尊重、欣賞別人,別人也同樣的尊重、欣賞自己。(不必提防別人,也不必刻意維護自己。) 你對別人好,別人卻不對你好 或謂:自己尊重、欣賞別人,可是別人不見得尊重、欣賞自己,那怎麼辦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我們從傳統和網路獲取訊息,但網路訊息的真偽性需要特別小心對待,例如抖音上的虛假視頻和假訊息,建議查證後再相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
Thumbnail
巴勒斯坦名導哈尼阿布阿薩德於2021 年,以新作《天堂髮廊》再次帶領觀眾看見以巴衝突下的人民現況,揭示自我壓抑的社會風氣及人們委曲以求生存的真實模樣,讓觀影者得以透過電影理解這些落難的靈魂。透過本篇訪談,深入了解《天堂髮廊》拍攝過程的細節,及他個人對創作的諸多思量。
聰明的人,是否悟道會比較快?未必。 前文講到孔子在課堂上,對著學歷年資最小的曾參,說:「吾道一以貫之」。其實之前,這句話孔子也曾對子貢說過,可惜子貢被他的聰明、被他的知識阻塞,反而無法體悟到孔子的道。 俗語說:聰明反被聰明誤。子貢恰恰就被他的聰明,成為悟道的障礙。
    法規制訂應該有彈性,也須考量不利於眼盲人士或乘坐輪椅者暢行無阻的因素…,而不是定一個死板的法規,完全沒考慮到有其他變數或者少數人的需求。 之前曾提過公路總局《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36條的規定是「行人乘車時,…應由右側車門上下車」,也就是除非在單行道准許左側停車,否則駕駛座後方的門不能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