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知行合一」說

    人為什麼常常會自找藉口,說:要知行合一,很難!說這句話時,其實是個藉口,自找下臺階而已。
    意念一起,人本身是否知道這念是惡?當然知道。那為什麼還是要做呢?就因為那惡念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若是明知是惡念,而還是要去做,那所謂「明知」已不是真知,不是良知的知;而只是意念的知,也就只是一個搖擺不定的意識而已。
    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所謂的「工夫」,就是要切切實實地修煉、要徹徹底底地涵養,並非空談要合一;否則,那只是閑說話,只是假空話。
    咱們的良知,本應知善知惡、知是知非的,而同時又能為善去惡、好是惡非的。前者就是「知」,而後者就是「行」。當良知知此善此惡的同時,便已油然生發出好此善、惡此惡了,所以說「知是行之始」。 反過來說,當咱們表現出為善去惡、好是惡非的同時,這不僅表示知善知惡的知是真知,而且表示這個真知已具體落實而成為真實的行為了,所以說「行是知之成」。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當良知知得是非善惡到真切篤實的時候,在心態上,便自然是其是而非其非、好其善而惡其惡,所以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 反過來說,當咱們的視、聽、言、行,乃至意念而達於明覺精察的景況,便自然知是知非、知善知惡,所以說「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陽明依據《大學》的一個示例:如好好色,如惡惡臭。 當人聞到一股惡臭,很自然就會用手遮鼻;即使沒用手遮鼻,但其內心已同時討厭那股臭味。「聞到」,就是知;「用手遮鼻」或「內心已同時討厭那股臭味」,就是行;而這知與行,是同時呈現表露的,這就叫做知行合一。 所以,陽明說知得真切、知得確實,就會即時表露行動。而當這個行動時時明覺、處處精察,這就會印證道德上的知,而堅信這個知與行的實在,而使心安。
    既然人本有良知,能知善知惡,那為什麼不做自己的主宰呢?
    (寫於2022年8月3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陽明心學,有如雷鳴閃電,有如甘霖活泉,它既是思想運動,亦是人性覺醒。近代學者章太炎說: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梁啟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之為用也。既然日本能受王陽明思想影響,激發人心,奮發自強,何以在中土,這些自家特產竟然會變成政權的絆腳石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