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提起信仰,自然就會聯想到宗教信仰;但在中華道統文化裡,就不提宗教信仰的。
在商周時期,大都相信巫醫、巫術、占卜,無論是人生的抉擇、政事的取決,透過求神問卜,完完全全交託予鬼神,其實就是俯仰由他人。
自孔子起,卻把這種寄情於幽冥,深不可測的他力,拉回自家的生命而落實於道德自覺、道德自踐、道德自主、道德自證。只要憑著良心做事,就可自證其道德價值之所在。所以,要說信仰,就只是道德信仰。
此外,在商周時期,始終都有階級,都有奴隸,都有貴賤;但在孔子的看法,人人生而平等,無論貴賤階級,無論身分角色,人的格是平等的,是得尊重的。只要有道德信仰,人人都可為自己的德性生命,當家作主。後來,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以成聖成賢,就是從這觀念而來的。也就是說,你要做個好人、正派人,那是由得你。但,人若無法啟發仁心,無法激發良知,無法彰顯公義,而抹殺人格平等,蔑視人格尊嚴,而最終就只有世代為奴,愚昧一生,上天也由他去吧。這就是老子說的「天地不仁」。
綜合道德信仰和人格平等這兩個觀念,原來人是有道德主體的,而這個道德主體,就是吾人的良知心體。上天既然賦予人有良知心體,可以印證天理,可以在受盡委屈打壓時,自證天理所在,自證人格所在;既然如此,為何要把良知心體拒諸門外呢?這是人自家本有的道德主體,何以要自我放棄呢?
人雖不是神,但也不該是鬼!珍重吧!
(寫於2022年9月10日靜夜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如何能夠如此坦然面對人生?皆因有道德信仰,
之前提到孔子一句話「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人人果真都能自我克勝私欲,使視聽言動都合乎禮;那麼,天下人都能真誠相待,和諧共處,這就是天下歸仁的境界了。 《大學》開宗明義云: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良知本心,是治世的良方! (寫於2022年9月6日)
許多人都會問:良心在哪裡? 你憑良心時,良心就出來了;你不憑良心,良心就躲起來了。 你看家長督促孩子要用心寫作業,為什麼說要用心,而不說用手? 工作投不投入,也會說上心不上心。可見:心才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 問題來了,心既是人的意識行為的主宰,那又何以要反求其放失之心?又何以要正心?
在第一講裡,筆者曾提及一些大陸學者,說:「即使在大學研究院突起一股王學熱潮,研究王學的人,恐怕也未必能與陽明先生的生命精神相應啊!」果然畀我話中! 以這樣的心態來看陽明,什麼「秘而不宣」呀?要偷雞摸狗嗎?這還能叫「陽明」嗎? 陽明先生的詩句說: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筆者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是。龍溪尊敬陽明夫子,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就有如昔日子貢之尊敬孔子。這話怎麼講?那就要看看龍溪自入陽明師門的一些經歷,再參考龍溪中後期之著作,即可定論。 過了三年,在準備殿試前,由於閣部大臣多不喜陽明學,龍溪語緒山曰:「此非吾輩仕時也」,於是不就廷試而歸。
單從【天泉證道紀】的記載來看,龍溪之言(或為其弟子之言),與陽明夫子的四句教義,實頗有出入,特別是龍溪把四句教改稱為「四有教」,這不但錢緒山當時不認可,即使陽明夫子在九泉之下得知,亦不會同意。 ⑥「四有」,是龍溪針對四句教而發的。 ⑦還有個小問題,關於提到顏淵和程明道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曾因為迷信神棍法術或盲目信仰神仙鬼怪,以致耗盡家產、妻離子散。但只要找對好的專業命理師,其實算命或命理並不是迷信的行為。
Thumbnail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的觀念,以不同信仰和哲學的角度來定義神;探討了創世主和神話中的神的區別;介紹了神話中的神所代表的不同情感,並討論了神在魔法和儀式中的角色。
Thumbnail
台灣的民間信仰多元各路神明非常多,我雖不迷信,但身為有神論者,各路神明基本我都尊敬,我相信能夠讓人奉祀的神明當然有相當的神通,但底下替祂辦事的人類可就不一定精光,今天來講一個佚事。 過去曾經有兩尊古老的神明,可能是明、清帝國時期隨先民渡海來台成為地方信仰,這兩尊神明在原本的大陸帝國時本是一對夫妻神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原文: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這一段很多解釋,大道廢,假仁義就出來了,假智慧就有了,六親不認,孝順有了,國家社會亂,忠孝仁愛出來了。   先說說什麼是大道?這裡所講的大道應該是公共道德。當社會缺乏公共道德,所有的仁義都是假仁義。打著仁義
業,就是我們“以為”的信念。 每個文化每個族群每個政府甚至每個宗教,對是非善惡都有不同的道德標準,人類依其不同的教化,將不同的道德版本植入自身的信念系統,成為潛意識中自我評判的量尺,也形成各自不同的罪惡感。 如果宇宙真的有一個神,在審判我們的是非對錯,主導我們最後該上天堂還是下地獄,那麼祂應該以
Thumbnail
天心:假如我們研究出某個經學家對經只有信仰,那麼他大概不能稱為有學問了吧。這會不會跟中國有沒有哲學的爭論很像,當我們拿西方那套東西去套古人,發現套不上去啊,他們就不會那樣子思考,就沒結論了。
Thumbnail
社會上,確實有一些人曾因為迷信神棍法術或盲目信仰神仙鬼怪,以致耗盡家產、妻離子散。但只要找對好的專業命理師,其實算命或命理並不是迷信的行為。
Thumbnail
中國社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迷信社會,從古至今都如此。即使在21世紀,許多人仍然堅守著鬼神觀念。本文討論了迷信的根源,以及迷信觀念在現代社會中的存在。人們對鬼神的信仰和迷信行為對社會穩定的影響也得到了探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神的觀念,以不同信仰和哲學的角度來定義神;探討了創世主和神話中的神的區別;介紹了神話中的神所代表的不同情感,並討論了神在魔法和儀式中的角色。
Thumbnail
台灣的民間信仰多元各路神明非常多,我雖不迷信,但身為有神論者,各路神明基本我都尊敬,我相信能夠讓人奉祀的神明當然有相當的神通,但底下替祂辦事的人類可就不一定精光,今天來講一個佚事。 過去曾經有兩尊古老的神明,可能是明、清帝國時期隨先民渡海來台成為地方信仰,這兩尊神明在原本的大陸帝國時本是一對夫妻神
Thumbnail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第二)。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而去祭祀,就是諂媚;見到該做的事而不做,就是沒有勇氣』。   按照舊時禮法,都是祭祀自己的祖先或自己國家信奉的神祇。祭祀他人的祖先或其它國家的神祇,就是違禮。但到了孔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