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世代為何疲累?為何躺平? 讀《集體倦怠》理解何以大家都想喊: 阿姨 我不想努力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這是一本在講述千禧世代如何經歷集體倦怠的過程,了解到這一個族群何以越來越接受所謂的躺平主義,乃至其普遍對未來的感到悲觀,從整個系統的脈絡去思考千禧世代面臨了怎樣的難題,終至整個族群變得比以往的世代更加的忙碌而且疲憊不堪,是本以系統化的方式去闡述千禧世代面臨的狀況,是本值得讓人深思的書籍。
會選擇打開這本書是作者在前言有提到一小段的觀點讓我覺得很有感觸,「我們應該努力工作,卻又要表現出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我們應該要做令人讚嘆、全心投入的母親,但又不能是直升機家長;我們應該在社交媒體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但又過著真實的生活;我們應該對於突發的新聞議題有快速、熟悉並有個人觀點的反應,但是無論如何又不讓它的真實性影響我們從事任何上述任務的能力。」小小一段篇幅講了在這個世代存在自身的期待與其中的衝突感,讓人特別有種左右為難的疲倦感伴隨而來。

為什麼是千禧世代?為什麼千禧世代的疲倦又超越以往戰後嬰兒潮世代或是以前的其他被貼上標籤的世代呢?

書中提到很有趣的觀點,在其提出千禧世代特別疲倦時跳出來反對的正是那些經歷過歷史性經濟大蕭條、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後嬰兒潮時代,也就是千禧世代的父母甚或是祖父母,對他們來說千禧時代這樣的疲倦在他們聽起來卻是無止盡的抱怨,戰後嬰兒期時代其實也正是加強千禧時代疲倦感的來源之一。我們的父母在自己的時代背景為所謂的白領或是藍領中產階級,靠著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糊口,為了避免階級向下流動,父母對於其千禧世代的孩子在教養上花了更多的心力,培養孩子全方位的學習,讓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張張完美的履歷表,需要有特殊才藝、需要參加特定的社團、需要參加什麼樣的比賽才能讓自己進入好的大學才會有好的工作,是千禧世代一直以來所接受到的教育。
當每個千禧世代孜孜矻矻的在培養自己成為一個能夠證明自己可以上班的勞動力,需要大學文憑或碩士學歷、需要漂亮的實習經驗,好像有了這些才能夠踏上所謂完美高薪的康莊大道;但實際上現行的社會裡需求這樣人才的職缺並沒有那麼多,再加上我們這一代被教育的工作必須是有意義的,是自己的Calling,工作變成一種我們身分的標籤,為了做這些有使命感的工作即使領著低薪,只要看起來夠酷也還是OK?這樣供不應求的低薪勞動力讓企業更不需要為此去提升整體員工的福利。

現行的企業環境 鼓勵多工 也鼓勵在不加薪的情況下鼓吹生產力

又加上現行的企業以營利為導向,要奉謀取股東最大權益為圭臬,而員工就帳面價值來看只是一個又一個的費用,如果能外包為什麼要自行僱員?能夠找到更便宜的勞動力的話,或是用更少的人去做到更多的事情,無止盡的提升員工的生產力,透過數位工具讓員工再也無法離線,這對企業來說才是一個正確的方式;這些所謂的顧問、私募股權公司就是這樣將不賺錢的企業透過瘦身的模式,再次包裝出售,讓許多穩定的工作消失;這也帶到了在千禧世代零工經濟的盛行,如果能夠找到一票在網路上免費發文的寫手,我們為何要在公司付勞健保的錢去聘請這樣的專員呢?
除了大環境對於員工福利的剝奪,又加上許多這一世代的孩子為了完成文憑背上了學貸,一畢業即負債的情況下,又要能負擔自己節節高升的房租,很多時候是只要有工作就想盡辦法應徵,當一份薪水無法負擔,就更需要許多零工經濟來輔助生活的支出,迫於經濟壓力,零工經濟說好聽的彈性其實代表的是一種不穩定的收入,唯有靠自己更加的努力、更拼命才能讓日子過下去,正是這種種的疊加提升了千禧世代的疲倦感。
再加上社群軟體的流行,Instagram上只有完美的照片,沒有那些奮鬥的血與淚的痕跡,不自覺的陷入比較的心態,如果沒辦法擁有所想要的工作頭銜,至少可以在物質上過得像同一階層的人,過度的消費文化也造成額外的經濟及心理壓力;千禧世代被教育成只要努力一定可以有改變的機會,當現實結果不如預期時,會逼著疲憊不堪的自己更加的努力,但其實許多是整個社會蔓延的氛圍及體系導致的問題,並不是單單努力就能有所解決的;對比以往休閒活動就只是休閒活動,但千禧世代很容易在思考究竟我做這些休閒活動能不能幫我帶來額外的收入?當一切與收入相關就再次陷入變成與工作相關的圈套,總的來說真沒有什麼好好徹底放鬆的機會,特別在一個全世界都無法斷網的狀態。
我自己讀完這本書其實是感覺到無力感蠻重的,對比前陣子在Netflix看的喜劇《老闆送作堆》,兩位助理也是為了自己的憧憬把自己卡在一個薪水不高又格外備受折磨的位子,生活沒有好好的斷點,最終甚至在失業後開始成為無法有穩定工作的派遣員工,撇除故事情節中的浪漫搞笑愛情故事,其實反映了蠻多現實的無奈。
這本書是寫在COVID之前,描述千禧世代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隨時要跟上最新趨勢、企業又為追求獲利大幅縮減員工社會福利的時空背景之下,在COVID之後伴隨的大缺工時代來臨,是不是也給這個世代重新思考生命中的重要次序?才緊接著伴隨著更多對於ESG的重視,讓企業不再以營利為唯一目標,試著讓企業擔起社會系統更多的責任、承接起更多無法再承受更多的年輕族群,希望大家在面臨到生命的脆弱之後,能夠更清楚知道在人生中有意義的究竟是些什麼,有了更多人的同理跟聲援,才能真正一起改變我們現在扭曲的環境,讓人們可以有更穩定的生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是軌軌,是個喜愛讀書的科技業上班族,發現自己如果沒有留下文字記錄,等到同事或是朋友請我推薦時,總會支支吾吾講不出理由,最後只能霸氣的說:「反正就是本好書啦!」深感這樣子實在不行,故養成了讀完書進行反思的習慣,希望我的心得能夠讓忙碌的大家鼓起勇氣,勇敢地打開書,省去一些挑書選書的時間,享受讀書的平靜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一本講述脫北人權鬥士朴妍美的故事,如何從生活環境每況愈下的北韓,透過非法走私到中國,再一路努力前往自由民主的南韓的傳記;很難想像為了好好的活下去的北韓人,需要盡這麼大的努力才能呼吸到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自由空氣。
這是一本分析如何更有效學習的一本指南,在這個百歲時代、資訊暴增的世界來臨我們該如何透過持續學習,增進你我的技能。
這是一本以僧人修練的方式帶著大家走過認識自我、提升覺察、遏止負面能量、尋求內心的平靜,到學會感恩、找出適合自己的法從而服務他人,並時時刻刻鍛鍊心性,繼續以平和而堅定的力量面對充滿變化的萬事萬物。
這是一本關於紐約上東區族群的人類學觀察,作者身為一個外來者,將其從格格不入到試著結交同盟到入境隨俗的過程以人類學專家的視野記錄下來,提供讀者一窺紐約上流社會的特有文化,從性別區隔、階級對立、外觀焦慮等各方面去深入探討上東區的媽媽族群特有的習性,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籍。
這是一本以平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情境,帶大家重新思考何謂女性主義者,並說明為什麼人人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女性主義者不應該被汙名化,也不應該變成一個人人敬而遠之的稱呼,是一本約一百頁以內的小書,能夠很快的跟著作者從不同角度再次思考女性主義者的意義,是本很好讀且一氣呵成的小書。
注意力商人是一本揭櫫媒體、廣告如何透過吸引群眾關注來獲利的歷史書籍。注意力商人是如何因應媒體的變革來跟著改變其獲利模式,增加廣告、達到效益,並拿捏廣告的臨界點避免引來群眾的反彈,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時代「注意力商人」的樣態,以歷史的角度來找出簡易的定律,是一本廣告媒體界都該看看、很有洞見的歷史
這是一本講述脫北人權鬥士朴妍美的故事,如何從生活環境每況愈下的北韓,透過非法走私到中國,再一路努力前往自由民主的南韓的傳記;很難想像為了好好的活下去的北韓人,需要盡這麼大的努力才能呼吸到我們所習以為常的自由空氣。
這是一本分析如何更有效學習的一本指南,在這個百歲時代、資訊暴增的世界來臨我們該如何透過持續學習,增進你我的技能。
這是一本以僧人修練的方式帶著大家走過認識自我、提升覺察、遏止負面能量、尋求內心的平靜,到學會感恩、找出適合自己的法從而服務他人,並時時刻刻鍛鍊心性,繼續以平和而堅定的力量面對充滿變化的萬事萬物。
這是一本關於紐約上東區族群的人類學觀察,作者身為一個外來者,將其從格格不入到試著結交同盟到入境隨俗的過程以人類學專家的視野記錄下來,提供讀者一窺紐約上流社會的特有文化,從性別區隔、階級對立、外觀焦慮等各方面去深入探討上東區的媽媽族群特有的習性,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籍。
這是一本以平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各種情境,帶大家重新思考何謂女性主義者,並說明為什麼人人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女性主義者不應該被汙名化,也不應該變成一個人人敬而遠之的稱呼,是一本約一百頁以內的小書,能夠很快的跟著作者從不同角度再次思考女性主義者的意義,是本很好讀且一氣呵成的小書。
注意力商人是一本揭櫫媒體、廣告如何透過吸引群眾關注來獲利的歷史書籍。注意力商人是如何因應媒體的變革來跟著改變其獲利模式,增加廣告、達到效益,並拿捏廣告的臨界點避免引來群眾的反彈,作者以宏觀的角度來看每一個時代「注意力商人」的樣態,以歷史的角度來找出簡易的定律,是一本廣告媒體界都該看看、很有洞見的歷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數位時代《Y世代悲歌:鞠躬盡瘁,卻被無情裁員!2025將迎主管崩潰潮,Z世代為何不愛升遷?》這篇文章多家媒體轉發,但回過頭仔細閱讀,標題談到兩個世代,這的確是非常適合討論的一篇文章:兩個族群、兩個世代的工作觀念、已然不同的職場環境。 我們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Y世代,就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1981—1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本文探討Z世代成長於網路時代的影響,並分享了作者如何放下短期利益的焦慮,轉向長期積累和實踐長期主義。作者回顧自己在大學和研究所時期為獲得競爭力而努力,卻讓自己喪失原先的靈氣,最終透過寫作找回自我,重拾長期主義思維。同時,文中也提供了對此提出自己的三個實例,給讀者引起對此方面的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論現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以一個真實的故事作為引子。年輕一代注重工作意義、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喜歡嘗試新事物、擅於運用科技,並重視自我實現。提醒讀者不要用老一輩的標準去衡量年輕人,並提出建議如何尊重、支持和激發年輕人的潛力。
多年的工作歲月裡,倦怠浪潮起起伏伏,每撑完一輪,下一波將以更高壓更快速姿態襲擊而來。工作這個東西,講白就是個爭奪資源養家活口的過程。在這個漫長過程中,須賦予一些意義,來說服自己或別人持續撐下去。群居生物,維持整體社會運作是身為人的必然責任嗎? 不幸的,這個運作愈來愈快速,許多人已追趕不上。過去農耕
Thumbnail
在科技發達背景下成長的「新世代」逐漸步入社會,舊有的職場觀念逐漸不符合新世代的追求,他們到底想要什麼?這種情況展現了什麼?「爛草莓」真的爛嗎? 近幾年,新世代管理議題已成為企業間的熱門話題,各行各業缺工的情況日漸嚴重,大企業都在爭取10%的人才,中小企業也出現「加薪搶人」的現象,甚至加薪也搶不到!
Thumbnail
面對新世代員工的價值觀和工作態度不同,管理者需要更具彈性及創新的管理策略。提供學習機會、鼓勵創新,設立明確目標幫助員工實現自我成長;同時,通過彈性工作時間、遠程辦公、健康福利等措施,幫助員工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Thumbnail
近代年輕人對生活的態度發生了改變,不僅為求生存,更看重享受人生以及追求成就。這樣的轉變引發傳統觀念的衝擊,且被批評為缺乏責任感和積極性。然而,這種觀點在年輕人中卻受到普遍接受。現代年輕人傾向於選擇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生活享受,並通過自身努力探索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