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論:我所看到的世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週,兩班專題進入到學期主題的探討。
這次我選擇不迂迴、不漸進,一開始我就直接亮出主題「我所看見的世界」。順著這樣的命題,我們直截了當的進行了一場分享與思辨活動,並請孩子們用一個詞來代表他所看到的世界並騰寫在大白板上。在引導之後,每個人發表30秒的想法,進行論述,目的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試著放進別人腦袋裡,聆聽的人試著在你的世界,放進些許他人的世界的圖像色彩。
4-6年級孩子們的世界,直覺性的回應到底看到了什麼?這是我最大的好奇。
「多采多姿、無聊、人情冷暖、殘酷、煩惱、美麗X2、醜陋、滿目瘡痍、煩X100、苦惱、藍色、綠色、有趣、漂亮、豐富、彩色、恐怖、酷、雪景球」
寫在大白板上,我請孩子們一同閱讀整個畫面,我說:「這就是10個腦袋裡的世界,你們有沒有發現每個人閱讀這個世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有誰可以幫老師分類,歸納出一些結論?」其實說出這個問題的同時,我是沒有預設任何答案與期待任何發展的。
大家盯著白板安靜了一會,孩子們開始說話了。
「有些人樂觀,有些人比較負面。」、「有些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當世界,有些人把煩惱當成世界。」、「有些人用顏色在定義自己的世界。」、「有些人看到美麗的一面,有些人看到黑暗面。」、「有些人帶著期待在這個世界,有些人帶著恐懼在這個世界。」
在這一個個想法出現與我互動的同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激動的,我從沒想過他們竟能說出這麼有意思的關聯。然後在一番精彩的討論後我做個小結,希望打開這學期他們專題探索的第一個按鈕。我說:「從大家剛剛的分享,你們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的關鍵在哪裡?」孩子回答了:「每個人看一件事的感受與角度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世界。」「所以當你學會包容,學會聆聽,你的世界是不是會更大?」沒有讓孩子回應,當下我繼續問。
「那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我知道這題很大、很難,但我就是很想問。
「可能很難吧,但我們或許可以先改變自己的世界。」說出自己世界是充滿煩惱的孩子首先發言。
「喔?怎麼改變?」我繼續好奇。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看見的世界!」一個孩子突然冒出這樣的回應,同時,在我還來不及思考時,一個聲音給了一個結論。
「對!我們至少讓我們自己的世界好一點,當每一個人都好一點了,說不定世界就改變了。」
我想要再討論些什麼,例如現實的殘酷與其實生命中有許多無從選擇的難,但當下腦海的一個聲音阻止了我如此。這段對話被我當晚紀錄在手機中,我反覆咀嚼思考著孩子們的這股直覺性的力量從何而來?
至今我還是不知道,但我好像受教了。不過我很滿意,因為自己正需要這樣的開場,為這學期將要放進孩子們腦袋中世界的素材揭開序幕,感謝孩子。
■我所看到的世界:雪景球
(摘要孩子分享)
「我覺得這個世界有許多人很像生活在漂亮的雪景球裡,就是那種裡面裝雪花和水,很漂亮的那個裝飾品。可是,我們常常會忘記,雪景球的外面,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等著我們去探索。你一直保護雪景球不要破,怕自己的世界再也不完美,但其實當雪景球破的那天,你才會知道真正的世界不可能完美,但那才是比雪景球中更有趣的世界。」(唯一國一男孩)
avatar-img
48會員
55內容數
我們是一, 我們都是獨特且美麗的一, 我們也集合成為一。 分享我的教育想法,一起感受世界的美好。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ngela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老師也是人,老師當然可以有情緒。」記得這是我在演講與師訓分享時,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會同理老師們說的一句話。 說到「態度」,其實在自己今年寒假營隊的課程中,也遭遇一件令我情緒起伏波動的事件。但,孩子與我後續…….,嗯!很直接的伏筆。 #一兼教育工作室 #只有老師懂老師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人設」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我覺得十分有意思。思考:人物角色的設定,只存在某些領域嗎?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 」
〈紀錄二〉 第一個行動日結束將近兩週了,不過許多有趣的討論,依然在教室裡發酵。上週,簡單的請孩子寫下了自己的小報告,省思自己整個活動的感受與思考。於是,老師一一將孩子們珍貴的想法閱讀之後,一併整理了孩子們向路人蒐集來的美好,放在簡報上,與孩子一起欣賞,進行一個感受式的開放討論。 這樣的回溯十分有趣,
〈前情提要〉 這兩天,我想著,我好像默默的做對了什麼。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影響了大家生活許多。所以,我們想要趁疫情趨緩的時候,發起一個美好提案計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希望您聽完我們的提案,也可以與我們一起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這是孩子們上街頭行動時,對接受我們提案的每一位
許久沒有發文,今天的發文動機,來自這幾週,專題表達的課堂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幾句類似的話。 「老師因為你有說過……」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聆聽。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加入思考。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能有覺察。 「不先說話」我要孩子們去蕪存菁。 再來,只有孩子要學習聽嗎?
「老師也是人,老師當然可以有情緒。」記得這是我在演講與師訓分享時,身為教育工作者一定會同理老師們說的一句話。 說到「態度」,其實在自己今年寒假營隊的課程中,也遭遇一件令我情緒起伏波動的事件。但,孩子與我後續…….,嗯!很直接的伏筆。 #一兼教育工作室 #只有老師懂老師
我覺得基於這樣的動機與初衷,所延伸出來的每一條道路,都是一個可能、都是一個機會,所以,這道路中的許多可能與機會又有何懼?又有何遲疑?因為你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出發。一棵樹、一朵花,並不會為了想要住在高級庭院、公園、森林裡的這些目標,而長出如此美麗的姿態,但我相信,他們絕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人設」這個詞,最近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我覺得十分有意思。思考:人物角色的設定,只存在某些領域嗎?查了一下,維基百科給出這樣的定義:「人物形象設計,簡稱人設,或稱為角色設計、人物設定,是指設計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細節,負責此職位的工作人員稱為人物設計師。 」
〈紀錄二〉 第一個行動日結束將近兩週了,不過許多有趣的討論,依然在教室裡發酵。上週,簡單的請孩子寫下了自己的小報告,省思自己整個活動的感受與思考。於是,老師一一將孩子們珍貴的想法閱讀之後,一併整理了孩子們向路人蒐集來的美好,放在簡報上,與孩子一起欣賞,進行一個感受式的開放討論。 這樣的回溯十分有趣,
〈前情提要〉 這兩天,我想著,我好像默默的做對了什麼。 「這一年多來因為疫情影響了大家生活許多。所以,我們想要趁疫情趨緩的時候,發起一個美好提案計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生活中仍然有許多美好。希望您聽完我們的提案,也可以與我們一起將這份美好傳遞下去……。」 這是孩子們上街頭行動時,對接受我們提案的每一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記不的實際是怎麼寫的了,但意思是 你的想法,形塑了這個世界 你眼中的那個世界,其實反應的是你的想法、你的認知 你願意相信什麼,就會把這個世界看成什麼樣子 那,只要調整我的想法,這個世界,是有可能變成迪士尼樂園囉! 這張牌裡的孩子們,玩耍得多麼快樂、無拘無束 我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Thumbnail
  環境設計七要素:一、自由與開放:孩子應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操作的教具,除非能力還不足可讓他做前置的工作,而孩子自由選擇時能觀察到他們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就是喜歡車子,做車子視覺追蹤、不同的車子嵌圖、車子模型,有些孩子喜歡做要寫名字可以帶回家給家人看的讓自己有成就感,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日常生活類在家裡也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把我們分開,懂得平衡嗎?父親不見了,我們被分開了。小不點從悟真心裡走了出來,悟假從小太陽心裡走了出來,分別是四個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假善惡。小太陽就是真,小不點就是假,悟真就是善,悟假就是惡。父親給大家自由,希望大家有覺悟能力,證得次生思考,次生活法。 當小太陽失去了小不點,小太陽會認為世界是美好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公園裡的溜滑梯旁邊有一個沙箱,很多孩子在裡面玩耍。在他們中間,主述者停下來觀察似乎沒有人看到的東西。在他的手中,溫暖的沙子溫暖著他,並從他的指間輕輕地流溢出。然後孩子更深入地看向他的手掌空心,突然一切都變了,他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東西:一個微小的世界,閃閃發光,金塊,螞蟻的寶藏......
Thumbnail
一天下午, 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討論教室的角落—創作區。 對於創作區, 從幼幼班開始接觸的中班孩子們並不陌生。 只保持一顆充滿好奇的心, 想快快來探索一下自己的新發現。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一區是教室的什麼區呢? 小朋友:創作區~ 老師:沒錯!那這個櫃子上有展示什麼?還可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
Thumbnail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這麼一段話,記不的實際是怎麼寫的了,但意思是 你的想法,形塑了這個世界 你眼中的那個世界,其實反應的是你的想法、你的認知 你願意相信什麼,就會把這個世界看成什麼樣子 那,只要調整我的想法,這個世界,是有可能變成迪士尼樂園囉! 這張牌裡的孩子們,玩耍得多麼快樂、無拘無束 我
Thumbnail
孩子們的童言童語,總是讓我們感到有趣,從他們的視角所看出去的世界,似乎與我們眼中的大不相同,也因此重新開啟了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有時候小孩與這個世界接觸的方式會讓我們感到困擾,看在我們眼裡是搗亂及破壞,但卻是他們對萬事萬物展開好奇心的表現,就如同閱讀《這裡有什麼呢?》可以發現孩子敞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Thumbnail
  環境設計七要素:一、自由與開放:孩子應可以自己選擇想要操作的教具,除非能力還不足可讓他做前置的工作,而孩子自由選擇時能觀察到他們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就是喜歡車子,做車子視覺追蹤、不同的車子嵌圖、車子模型,有些孩子喜歡做要寫名字可以帶回家給家人看的讓自己有成就感,有些孩子特別喜歡日常生活類在家裡也
Thumbnail
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設定「心理界線」,關係會更健康。例如: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因為失望而產生的情緒,是父母要負起責任的課題,並不是孩子要承受的。
把我們分開,懂得平衡嗎?父親不見了,我們被分開了。小不點從悟真心裡走了出來,悟假從小太陽心裡走了出來,分別是四個人,就是我們常說的真假善惡。小太陽就是真,小不點就是假,悟真就是善,悟假就是惡。父親給大家自由,希望大家有覺悟能力,證得次生思考,次生活法。 當小太陽失去了小不點,小太陽會認為世界是美好
在帶領自己的孩子跟眾多學生的經驗中,我發現對孩子來說,探索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的各項事物就是他們認識世界方法也是認識自己的方法!
Thumbnail
公園裡的溜滑梯旁邊有一個沙箱,很多孩子在裡面玩耍。在他們中間,主述者停下來觀察似乎沒有人看到的東西。在他的手中,溫暖的沙子溫暖著他,並從他的指間輕輕地流溢出。然後孩子更深入地看向他的手掌空心,突然一切都變了,他看到了他從未見過的東西:一個微小的世界,閃閃發光,金塊,螞蟻的寶藏......
Thumbnail
一天下午, 老師帶著小朋友們討論教室的角落—創作區。 對於創作區, 從幼幼班開始接觸的中班孩子們並不陌生。 只保持一顆充滿好奇的心, 想快快來探索一下自己的新發現。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一區是教室的什麼區呢? 小朋友:創作區~ 老師:沒錯!那這個櫃子上有展示什麼?還可
Thumbnail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人們經常會被外在的物質和繁華所吸引,忘記了內心深處的聲音。正如同你所說,當一個三歲的小孩看到天空中的飛機,他若被告知那是一隻大鳥,他的認知就會在這個錯誤的信息中形成。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小孩身上,成年人也會因為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世界有著限定的看法。但是,當我們開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