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週,兩班專題進入到學期主題的探討。
這次我選擇不迂迴、不漸進,一開始我就直接亮出主題「我所看見的世界」。順著這樣的命題,我們直截了當的進行了一場分享與思辨活動,並請孩子們用一個詞來代表他所看到的世界並騰寫在大白板上。在引導之後,每個人發表30秒的想法,進行論述,目的是要把自己看到的世界試著放進別人腦袋裡,聆聽的人試著在你的世界,放進些許他人的世界的圖像色彩。
4-6年級孩子們的世界,直覺性的回應到底看到了什麼?這是我最大的好奇。
「多采多姿、無聊、人情冷暖、殘酷、煩惱、美麗X2、醜陋、滿目瘡痍、煩X100、苦惱、藍色、綠色、有趣、漂亮、豐富、彩色、恐怖、酷、雪景球」
寫在大白板上,我請孩子們一同閱讀整個畫面,我說:「這就是10個腦袋裡的世界,你們有沒有發現每個人閱讀這個世界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有誰可以幫老師分類,歸納出一些結論?」其實說出這個問題的同時,我是沒有預設任何答案與期待任何發展的。
大家盯著白板安靜了一會,孩子們開始說話了。
「有些人樂觀,有些人比較負面。」、「有些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當世界,有些人把煩惱當成世界。」、「有些人用顏色在定義自己的世界。」、「有些人看到美麗的一面,有些人看到黑暗面。」、「有些人帶著期待在這個世界,有些人帶著恐懼在這個世界。」
在這一個個想法出現與我互動的同時,我的內心是充滿激動的,我從沒想過他們竟能說出這麼有意思的關聯。然後在一番精彩的討論後我做個小結,希望打開這學期他們專題探索的第一個按鈕。我說:「從大家剛剛的分享,你們有沒有發現,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樣的關鍵在哪裡?」孩子回答了:「每個人看一件事的感受與角度不同,就會有不一樣的世界。」「所以當你學會包容,學會聆聽,你的世界是不是會更大?」沒有讓孩子回應,當下我繼續問。
「那我們可以改變世界嗎?」我知道這題很大、很難,但我就是很想問。
「可能很難吧,但我們或許可以先改變自己的世界。」說出自己世界是充滿煩惱的孩子首先發言。
「喔?怎麼改變?」我繼續好奇。
「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看見的世界!」一個孩子突然冒出這樣的回應,同時,在我還來不及思考時,一個聲音給了一個結論。
「對!我們至少讓我們自己的世界好一點,當每一個人都好一點了,說不定世界就改變了。」
我想要再討論些什麼,例如現實的殘酷與其實生命中有許多無從選擇的難,但當下腦海的一個聲音阻止了我如此。這段對話被我當晚紀錄在手機中,我反覆咀嚼思考著孩子們的這股直覺性的力量從何而來?
至今我還是不知道,但我好像受教了。不過我很滿意,因為自己正需要這樣的開場,為這學期將要放進孩子們腦袋中世界的素材揭開序幕,感謝孩子。
■我所看到的世界:雪景球
(摘要孩子分享)
「我覺得這個世界有許多人很像生活在漂亮的雪景球裡,就是那種裡面裝雪花和水,很漂亮的那個裝飾品。可是,我們常常會忘記,雪景球的外面,還有一個更大的世界等著我們去探索。你一直保護雪景球不要破,怕自己的世界再也不完美,但其實當雪景球破的那天,你才會知道真正的世界不可能完美,但那才是比雪景球中更有趣的世界。」(唯一國一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