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一旦你認定一件事是「天生」的,就等於舉白旗投降了

    你有唱歌五音不全而認為自己是天生音痴?或是跑步氣喘如牛而認為自己天生無運動細胞?這麼想,就等於把可以學會的可能性給放棄掉了。
    我們的社會常常給表現優異的人冠上「天才」,特別是年級很小的,我們都稱之為「神童」,總以為他們能夠得到今日的成就全是靠天賦異稟。
    但安德斯.艾瑞克和羅伯特.普爾在「刻意練習」這本書中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他們認為:幾乎所有的技能皆能用練習來獲得加強,但練習需有對的方法,即作者所稱的「刻意」練習。
    作者在書中舉了1960年代末期,匈牙利心理學家拉茲洛.波爾加與妻子克拉拉的研究理論是:「只要開始的夠早,並投入大量的時間,任何專長都可行。」,而為了印証理論,他們用了25年做了一個偉大的實驗,讓三位女兒從小就用有系統的方法進行西洋棋的訓練,結果老大蘇珊四歲就稱霸十一歲以下的女童錦標賽,之後得到了西洋棋特級大師的頭銜,而二女兒蘇菲亞也曾是全世界排名第六的女棋士,小女兒茱蒂不可思議的在十五歲時就成了西洋棋特級大師。這三個女兒,在一開始展露頭角時,大家一定將她們歸類做西洋棋「神童」,或者冠上這三人前世一定是西洋棋高手,在投胎時忘了喝孟婆湯的傳說。
    但拉茲洛.波爾加卻用科學的實驗破除了這種迷思,印証了「只要用對方法,並投入時間,沒有學不會的技能」,說到這,你是否已經開始覺得自己的「天生音痴」、「天生沒運動細胞」開始出現了一絲曙光?剛好作者在書中提供了進行刻意練習的三個步驟:
    一、找個教練或老師:
    因為好的教練與老師原本就是這個領域的佼佼者,所以他們一定知道做的好的方法,如歌唱老師、健身教練。
    二、養成習慣的練習:
    一開始練習的時間可以短,但要持續,直到養成習慣為止,這部份可參考「原子習慣」一書所提及的方法。
    三、獲得回饋:
    在學習一項你不熟悉的技能時,一定要得到回饋,才知道你做的正不正確,這也是為什麼要請個教練或老師的原因,一方面教你技能,一方面能給你正確的回饋。
    以上三個步驟,至少能讓你從無到有,從一首歌五音不全到能唱準一首歌,從連走路都會喘到能跑完5公里。要再精進,就得要找更專精的老師及教練從步驟一重新開始。
    總之,每個領域的大師都不是天生的,他們都是經過長時間有方法的練習才達到今日的位階,當你覺得有那些是你想做但內心的小劇場卻跟你說「算了吧!你天生不是這塊料」時,放下它,立馬開始進行刻意練習,不能成為大師,至少也能當個專家。
    翁楷個人部落格:
    翁楷個人粉專:
    若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大家不吝追蹤、分享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企業高階教練領導、職涯規劃專家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