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D系列》拖延症大師的内心深處---Tim Urban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相信在大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拖延的情況發生,小至日常生活,大至人生目標。但你知道爲什麽我們會拖延嗎?明明很容易解決的問題爲什麽我們總是不願意去開始行動?今天來分享一則Tim Urban 所發表的Ted演講《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拖延症大師的内心深處》,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喲~這篇演講雖説更偏重於理論,但卻以非常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出拖延者的内心世界。

拖延者系統-理性決策與及時行樂

在人的腦海中通常會存在兩個角色:
1.理性決策者(Rational Decision Maker)
2.及時行樂者(Instant Gratification Monkey)
及時行樂者是負責‘簡單又有趣的工作‘,也是爲了滿足人類原始或基本需求的行爲,即吃喝玩樂睡等等。
理性決策者則是負責’沒那麽簡單,但可有效達到結果的合理行爲‘,是爲了滿足人類心理及自我滿足需求的行爲。
因有這兩個角色的相輔相成,讓我們可以在該工作的時候認真工作,該休息的時候認真休息,達到平衡效果。
及時行樂者:簡單及有趣,理性決策者:合理
在生活中的許多行爲上,當理性決策著主導的時候,一切行爲都會是合理并且正常的。但當情況來到及時行樂者掌握主導權的時候,拖延的症狀就會出現。爲什麽?因爲及時行樂者不會考慮到未來也不會回憶過去,而是完全活在當下。對他來説唯一的宗旨就是’快樂又簡單‘。
理性決策者:這是個完成工作的最佳時間點,及時行樂者:不是:))))
試想想你是否有過以下經驗:
1.十分鐘前説要去洗澡,十分鐘后還在滑手機;
2.去年立下的目標,到現在還沒開始執行;
3.下禮拜就是報告繳交的最後期限,但現在還不想開始寫;
等等等........
在我們拖延的時間裏,我們通常會傾向於做一些’簡單又有趣‘的事情,像是睡一覺、看影片、滑IG等。
在做這些’簡單又有趣‘的事情時,拖延者總會有很深的罪惡感,因爲他們所謂的‘休閑時間’發生在不應該休閑的時間,也是演講者所提到的暗黑樂園(Black Playground)。這些時間不是努力換來的,而是把該做的事情往後延所帶來的。所以休息不會為他們帶來放鬆,更多的是焦慮、壓力及後悔。

災難性後果-恐慌怪獸

如何把掌握權歸還給理性決策者?或是說,如何做出比較不有趣,但很重要的行動?其實很簡單,就是’期限‘。期限就是將一切回歸正常的東西,因爲我們會幻想到拖延所帶來的後果,像是未繳交報告可能會被扣分,再不去買菜晚餐就會沒東西吃等。
恐慌怪獸(Panic Monster)
而這些想法的出現,是他所提到的‘恐慌怪獸’(Panic Monster),也是及時行樂者唯一害怕的東西。當我們對拖延的後果產生恐懼,理性決策者就會重奪主導權,而我們也會開始行動。這也説明了,我們越能承擔的後果,就越會使我們拖延。在這一系列的想象后,我們就會開始行動。

無期限拖延

但同時出現了另一種情況:沒有期限的目標。
人生中有許多不被設置期限的目標,像是:開始學習理財、投資,準備創業,學習一門手藝等。
這些目標很重要,但不開始行動并不會對短期生活造成什麽毀滅性的影響。
📌我不去學習理財,我還是有正常的收入;
📌我不創業,我可以打工;
📌我不戒烟,我還不至於馬上死掉。
由於一切還沒開始,不會有什麽難以承擔的後果,所以恐慌怪獸并不會出現,因此這是拖延症患者最大的困擾。這些困擾不在於達不到目標,而是根本還沒踏出第一步。而這些困擾的累積會讓人覺得’我就是我人生的觀衆‘,因爲我完全控制不了人生。
對於這類型的拖延者,演講者推薦了--生命日曆(Life Calendar)。讓我們看看左圖,共有4680個小格子,每個格子等於一個禮拜,左圖共有90年。
將已成爲曾經的日子劃掉,其他的則是我們剩下的時間。我們剩下的時間多嗎?其實不多,尤其是將其視化了之後,才能感覺到,人生其實真的就短短幾十年。這就是演講者,對於無期限的拖延者,激發’恐慌怪獸‘的方式。

總結

這篇演講沒有太多的實用方式,但演講者的台風穩健,理論帶入的方式也非常有趣,推薦大家去看!通過這樣簡易的論述,讓我們能清楚知道身爲拖延者,我們需要剋服的是什麽問題。或許拖延者最需要的就是剋服想及時行樂的心態,學習延遲享樂。
對於我這個重度拖延者來説,最容易不拖延的方式就是’停止追求完美‘和’三分鐘法則‘,希望有機會可以與你們分享,也歡迎留下你們的想法及停止拖延的方式!感謝你的耐心閲讀,喜歡的話再麻煩幫我按個讚吧~期待下一次與你的分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3會員
30內容數
批判性思維、橫縱向思維、灰色思維、黑白思維、逆向思維、系統思維等等等,思維的類型那麽多,他們是什麽?哪種思維方式比較合適?哪種思維方式讓我們成爲比較好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阿龜的生活雜記(24/3/31) - Tim Urban的TED演講關於拖延症/網路小說沉迷/日記持續輸出/youtuber正能量的影片
拖延大師Tim Urban的著名TED演講,是一場精采萬分且引人深思的演講,主講拖延症的行為及對人生/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個「在」的意識,會把自己看作是「困境的挑戰者」,是「主動的創造者」。
Thumbnail
拖延並非個性或能力的缺陷,而是一種情緒調節的策略。 了解原因並使用本文的三個策略,即可有效地管理時間並完成目標。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拖延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問題,對許多人都帶來挑戰。本文深入探討了拖延的心理學原理和影響,並提供了一系列實用的解決方案。通過生活中的例子,理解拖延行為的根源。無論是工作還是個人生活,克服拖延都是實現個人成長和成功的關鍵。閱讀本文,探索如何戰勝拖延,開啟更有意義的生活。
阿龜的生活雜記(24/3/31) - Tim Urban的TED演講關於拖延症/網路小說沉迷/日記持續輸出/youtuber正能量的影片
拖延大師Tim Urban的著名TED演講,是一場精采萬分且引人深思的演講,主講拖延症的行為及對人生/工作/生活帶來的影響。
課程講到幾種行爲心理學的技巧可以來降低拖延症,而此篇介紹遊戲化工作流程來掌控及時行樂猴,相對於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容易在我們大腦中獲勝,畢竟誰不喜歡立即性的滿足跟享樂。利用遊戲化Gamification來滿足及時行樂猴,使用電玩的一些上癮特性來套用到工作流程,一步一步引導大家完成工作。
Thumbnail
透過閱讀《理想的簡單生活》,我們發現拖延其實是一種臨時緩解壓力的方式。即將要做的事情通常會讓我們感到煩心與厭惡,因此拖延是一種逃避的反應。然而,有時候暫時的拖延可以讓我們釐清事情的順序,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服從自己的節奏,也是過上舒心慢悠的生活的重要一環。
Thumbnail
現代人都為拖延症所苦,也嘗試了眾多方法想要解決拖延症,我也是其中之一。嘗試過番茄鐘工作法、艾森豪矩陣排列優先緊急順序、遠離手機…..等等,大多都失敗。後來我發現,拖延症是一種抗拒的情緒,當我們拖延,就代表大腦在抗拒。偏偏人類的大腦又是喜歡做不費力的事情,此時就會把注意力轉到滑手機等不費腦力的事。
在網路上打TED 一定會跑出這則影片:Inside the mind of a master procrastinator (拖延大師的腦袋在想什麼),目前在youtube上有5118萬次觀看,是目前TED頻道最多人看的短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