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是唯一的教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一說起慈悲,一般大眾最容易聯想到宗教,聯想到道場。設若現世慈悲悉數淪喪,道場也還應該是最後撤守的堡壘吧。然而達賴喇嘛有更深刻的看法:「心靈即道場,慈悲是唯一的教條。」
身心安頓不必外求於任何派別或形制的道場,唯一的教條是慈悲。
尋常人間世的對應,最怕熱臉貼冷屁股,滿腔熱情換來冷眼相對,真是情何以堪。但若洞徹慈悲的最高境界,不但對方沒有任何正面回饋也無妨;即便對方怒目相向,甚且捅上一刀,都還可以激發我們更強烈的慈悲心,誓願拔渡對方出離眾苦,得到真正的快樂。
佛教有所謂「四攝」:「佈施」,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愛語」,以柔和聲語溫暖對方;「利行」,明確指引善惡;「同事」,親近眾生,與眾生同甘共苦。歸根究柢,是把「我」全然放下,凡事以對方為考量,以成就對方為唯一的目的。
基督教有精神一致的說法。
〈愛的真諦〉出自《聖經.哥林多前書》: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愛是永不止息。
譜寫成曲,可以傳唱的〈愛的真諦〉自然帶著一股正面的能量,恰似經文的「淨水常滌心」,可以洗淨塵染。把「愛」代換成廿字的「慈」,全無違和感。
愛聰明可愛的小孩,愛漂亮的女子,愛慈祥的老人,這是人性的本然。能超越這些條件限制,把對方當成同樣來自宇宙本源,皆我父母、皆我手足、皆我親眷,同樣渴求離苦得樂,同是承擔特殊使命來到人間的生命,於是可以平等心看待,那是大慈,說成神性亦無不可。
達賴喇嘛曾說過這樣的雋語:
希望獲得回饋的和善與慷慨不會有什麼收穫,出於收買人心、沽名釣譽的行為,即使看起來充滿慈愛,仍是自私的行為。
大宗師慣於無條件地分擔別人痛苦,也就在一無所求的承擔中,強化了自身的力量。因此大宗師恆常擁有一種安定的力量,達賴喇嘛如此,涵靜老人亦然。
話說回來,如果刻意將慈悲最大化,奉佛陀的「踏地常恐地痛」為教條,只怕舉步維艱,連路都走不成。如果堅持非茹素不可,植物也是生命,那該怎麼辦?大概只有等著餓死。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樓宇烈教授有一次面對課堂提問,給出的建議是:當用則用,該省則省。不要浪費就是修行。
茹素原為養出慈悲心。偏偏有些人入口的是素食,出口的話卻有葷腥,偶而還帶著毒性,傷人的力道之大,真是無可想像。
#愛的真諦#達賴喇嘛#慈悲#心靈成長#道場#黃敏警
avatar-img
35會員
168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見宇宙運行的真相,洞知人生不必事事求全,面對別人的精彩表現,對舞台上發出的亮光便能生出由衷的歡喜。人生有點缺憾並不壞,總要留點福氣給別人。
只有真正走過娑婆人間世,切實感受過人間的苦痛,「感同身受」才可能是真心的共情,而非空口的虛言。經歷婚姻生活的洗禮,再次聽到婚禮的前奏曲,心裡感受殊異。或者是求學受的罪,緊記之後自然知道如何對待學生。
看到他人受苦,生起悲憫之心,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算太難;最難的是在自己處於相對劣勢時,還能平心靜氣地接受,乃至寄予衷心的祝福。〈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是愚癡,格非放開兩手,讓前夫稱心滿願,才是真智慧。
上帝愛你,如此大愛當然不是單一存在教堂裡。百忍千辛,為人間眾生找出一條更安穩的路,恐怕才是傳布上帝大愛更貼切的方法。創辦公東高工的錫質平神父無疑是其一。即使無有宗教信仰,懷著悲天憫人之心,照樣可以在各個領域盡心。
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帶著上帝關愛眾生的傳教士來台,除了上教堂,還有更實際的奉獻方式,解除病苦,活出上帝的真愛。謹以本文向彰基兩位蘭醫師致敬!
儒家重孝,佛教也重孝,傳統美德在當代活像教條。可如果真有了歲月的歷練,如實踐履,不難體證孝的本質當是飲水思源,亦即感恩。因為感恩,所以成就。成就的未必是世俗的事功,可卻能圓滿內心的喜樂。
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見宇宙運行的真相,洞知人生不必事事求全,面對別人的精彩表現,對舞台上發出的亮光便能生出由衷的歡喜。人生有點缺憾並不壞,總要留點福氣給別人。
只有真正走過娑婆人間世,切實感受過人間的苦痛,「感同身受」才可能是真心的共情,而非空口的虛言。經歷婚姻生活的洗禮,再次聽到婚禮的前奏曲,心裡感受殊異。或者是求學受的罪,緊記之後自然知道如何對待學生。
看到他人受苦,生起悲憫之心,對大多數人而言不算太難;最難的是在自己處於相對劣勢時,還能平心靜氣地接受,乃至寄予衷心的祝福。〈孔雀東南飛〉的悲劇是愚癡,格非放開兩手,讓前夫稱心滿願,才是真智慧。
上帝愛你,如此大愛當然不是單一存在教堂裡。百忍千辛,為人間眾生找出一條更安穩的路,恐怕才是傳布上帝大愛更貼切的方法。創辦公東高工的錫質平神父無疑是其一。即使無有宗教信仰,懷著悲天憫人之心,照樣可以在各個領域盡心。
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帶著上帝關愛眾生的傳教士來台,除了上教堂,還有更實際的奉獻方式,解除病苦,活出上帝的真愛。謹以本文向彰基兩位蘭醫師致敬!
儒家重孝,佛教也重孝,傳統美德在當代活像教條。可如果真有了歲月的歷練,如實踐履,不難體證孝的本質當是飲水思源,亦即感恩。因為感恩,所以成就。成就的未必是世俗的事功,可卻能圓滿內心的喜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慈愛的性質是肥沃的土壤,由此才能孕育出完整的靈性生活。有愛心當背景,我們的意圖、經歷都更容易開放、流動。雖然慈愛可以在許多情形下自然生起,但也可以被培養。   以下的禪修練習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以重複的句子、意象和感受,引發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愛和善意。你可以試試是否有用。 最好找個安靜的地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所以無論是慈、悲、喜,最重要的就是捨。我們若能捨,眾生平等,做我們的本分事,沒有什麼我做了多少?沒有什麼好貢高自大的!都沒有,所以若是這樣,我們的心天天都沒有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自然就遠離顛倒煩惱,這就是我們學佛要學的。 捨心無求 則無掛礙無煩惱 心無染方得清淨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菩薩「愛語相」,愛語善巧地來宣說,柔言慈語。「柔言慈語」是什麼呢?末法眾生,尤其是末法剛強難調、鬥爭堅固,沒有辦法每個人都義正嚴詞地去指責他、去呵斥他、去規範他,有的時候就用慈悲溫柔的話。這不要學錯,柔言慈語不是上師講要柔言慈語,菩薩五相也講菩薩要柔言慈語,我講話就溫柔一點、慈悲一點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慈愛的性質是肥沃的土壤,由此才能孕育出完整的靈性生活。有愛心當背景,我們的意圖、經歷都更容易開放、流動。雖然慈愛可以在許多情形下自然生起,但也可以被培養。   以下的禪修練習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以重複的句子、意象和感受,引發對自己和他人的慈愛和善意。你可以試試是否有用。 最好找個安靜的地
Thumbnail
大慈悲心就是阿彌陀佛的正因,這個大慈悲,第一是建立極樂世界,第二是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彼國。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看到六道眾生輪迴受苦的情形,興起大慈悲心,發願幫助這些眾生離苦得樂。不分親疏、高下,平等的對一切眾生施與安樂、拔除苦難。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我們的一切感覺愛恨情仇都不是真的,我佛曾經入世示現也不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