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問題解決』力才是講師的產品力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最近一個禮拜裡,完成了五場企業內訓,一場社區講座,短講的時間為一個小時,長則為7個小時的工作坊,對象有臨床心理師、照服員,社工師,高齡者之後還有居服督導和個管師的一日工作坊,說那麼多並不是要吹噓自己多厲害,而是想要透過這些事來思考講師的產品設計的迷思。
以往還在醫院的經驗,當時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構思自己的課程或講座內容,我也曾經以多數心理師會的內容,憂鬱,正念,自我情緒調適,常見的講題作為題目。然而,用這些題目作為講題會遇到一些缺點:
由於題目單一,所以一般能接的講座時間不會太長,如果太長就會開始往深度去講,所以勢必會講到許多理論的內容,這些內容很容易落入讓學員感到無聊。以主題憂鬱為例,從憂鬱的形成(生理、環境、心理事件等)、危險因子、憂鬱的徵兆、如何診斷、自我發現憂鬱、自我調適到周遭的人如何幫助憂鬱症患者!這些可以放在在長時間的課程之中,然而卻會落入學員們到底需不需要的問題之上。
如果應用在課程設計中,我的受眾年紀從20幾歲到七八十歲,只用這些內容講憂鬱,就更可能會讓人昏昏欲睡了!
此外,就這個內容在同樣的專業人員之中,大家都可以講,不找你找其他的人也可以講,甚至一般人只要多念幾本書也可以上台!以這樣的做法便會遇到紅海市場。
圖片| 來源
圖片| 來源
進入市場之後發現,我們常講自己會的,書本上寫的,過去教的,卻缺乏看到學員所需要的是什麼?他們需要聽完能夠可以執行,可以應用在工作上、生活之中的內容。所以有些與過去不一樣的想法。以下歸納出講師群中常見到的三大產品迷思:

1、現狀描述非問題解決
學員的問題在哪裡?這些才是他們需要的產品,有些講師常常會看到現況,卻不容易找出問題解決的方法,譬如以憂鬱為題,會把現在的世界盛行率、台灣盛行率拿呈現出來,想想看這個內容對於受眾有什麼益處?或講出醫師如何診斷,醫院的診斷對於一般民眾而言,似乎還沒有迫切的需要。其實他們需要如何馬上能解決現在的問題,講師的產品應該往應用方面著手,能夠應用在生活裏,幫助學員的生活更好。

2、理論解非實務解
理論常常會提供非常多不必要的訊息干擾受眾,甚至會講到誰是第一個發現這個疾病的人,後來的理論如何的透過修改,而成為今天的樣貌!如果學員有什麼問題常常是使用某個理論應該如何解決去處理問題,然而,在臨床的研究,往往都會把很多的可能影響變項的控制好,才會導出某個理論(並非理論不重要喔!)。在專業職場多年的講師,應該可以融合出更多的影響因素,產生出自己的實務解法,而不只是因為理論怎麼作,課程產品就應該如何設計。

3、講師會的多過學員想知道的
在有限的時間,讓學員學到有用的資訊,並且能帶回去用。講師的知識量太多,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識都拿出來,然而試想這些知識可能是你在多年工作經驗中所累積的,但課程只有幾個小時,所以需要改變策略,把學員最需要的的內容,用他們懂得的方式呈現出來,才能達到效果。若提供給學員訊息時,若不經修飾的完全拿出來講,量太大,這些對於非專業的學員來說大概會在課堂後十分鐘之後就過載了。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都用同樣的產品去給居服員、居服督導、個管師、社工、照顧者,會不會很奇怪?因為他們能力、遇到的困境、需要處理的問題,都不同,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可以解決不同人的問題,所以勢必要設計出針對不同人所需的課程產品。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