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沙漠裡出一趟三流的差

科技公司出差也分等級。
最頂級是飛公司專機, 不要認為那只是給CEO的, 以前我就認識一位同事負責企業合併的科技評估。 那時候公司有兩架中型噴射機,可以從矽谷直飛亞洲,也可以涵蓋歐洲所有城市。 全世界他跑過十幾個城市。 每次在公司「休假」的時候, 他都會跟我聊到私人飛機上的待遇,當然目的是要氣我 - 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不過這種機會是鳳毛麟角。
後來專機賣了,團隊就委屈改搭商務艙。這對他應該是最大的打擊。
其他合乎情理的出差,最高端是高階主管全球趴趴飛,當然是商務艙,到哪都有團隊招待,蜻蜓點水玩世界,地點當然也是全球知名大城市;中端的差是世界各大辦公室趴趴走,以前聽說過有整個團隊到瑞士出差完順便滑雪的,還有到古城布拉格出差的,那種地方我可以待一年都不會膩。
以上的出差,住的都是大城市五星級酒店。

沙漠裡的矽谷

最低端的就是去資料中心出差 - 都是在沙漠或沒有人煙的地方。想見鬼都見不到。那是三流的差 。晚上住的是30分鐘車程外的 motel, 至於吃嘛⋯⋯ 自己看著辦。
每天的通勤就是走在沙漠裡。就像下面照片一樣⋯⋯我是在上班的途中。
上班途中
上班途中
第一次來這裡是從機場叫Uber,開了45分鐘到了那個地址連鬼都沒有,我們互相擔心會被對方殺害。原來GPS是錯的,還好在沙漠裡地址不算數,地標才算 - 大老遠看到一片建築才是目的地。回來的時候叫了Uber半天沒人接單。如果是Uber司機,看到沙漠裡有人叫車你敢去嗎?
所以這次決定租車, 還不錯他們給了我一輛紅皮沙發跑車。美國西部的沙漠州開車都超禮讓的,沒有人按喇叭,沒人比中指。 那是因為人人有槍。
這種地方被打死永遠破不了案。

沒有招牌的建築

上次來附近幾公里之內沒有任何建築。 在這裡上班恐怖又寂寞。
這次來到處都在建資料中心 - 當然資料中心絕對不會有標示,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因為不會有人把公司蓋在這種鬼地方,而且四周都是4人高的圍牆, 門口一道又一道的鐵門, 除了門牌號碼什麼都沒有。最明顯的是建築物沒有窗戶,這麼大的建築群,停車場卻只有不成比例的車輛。
顯然建築物裡都是機器而不是人。
又不知道是哪一家的資料中心
所以下次在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看到這種一大片沒有公司招牌的建築物群,那很可能就是某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資料中心了。
接待的同事告訴我,那一棟是亞馬遜資料中心,那一棟是Google資料中心,那一棟是 Oracle 資料中心, 那一棟是微軟資料中心, 那一棟波音資料中心⋯⋯ 這些只有行内人才知道。
這裡已經成為新的資料中心大本營。也因為這樣,附近也造就了一個嶄新社區。 這一類的新社區也不斷地在美國西部荒漠裡誕生。
這些都是沙漠裡的矽谷。
科技業不停地製造矽谷,不停地製造工作機會, 也不停地炒房價,炒完了矽谷,開始炒沙漠。
那一邊正在蓋資料中心,這一邊拼命蓋新社區 : 隨著資料中心的到來,矽谷把沙漠房價也炒熱了。

你們是FBI還是國安局的?

多年前去另一個共用資料中心群,也在沙漠裡。那應該是全世界最大的。美國政府很多重要部門的資料中心都在那裡。 一行人從機場叫了計程車給了地址。運將說這地址很熟,常載客人去⋯⋯ 忍了幾秒鐘,他回頭問那到底是什麼單位,為什麼有那麼高的圍牆,到處是攝影機,沒有任何標示,大門口還有防撞樁。 每次上面的擴音器都叫他把客人放下來就得離去。
那天我們都帶了墨鏡,不是耍酷,是因為在沙漠裡。看著我們都沒回答,最後他問:你們是FBI還是國安局的? 這麼好的機會,當然還是堅持不回答,我最希望他懷疑我們三人之中,至少有一個是外星人。
那是嚴密的共用資料中心群, 所有車輛都不准進入。訪客必須下車用對講機聯絡,驗證 V P事先送來的名冊, 核對身分證字號之後,旁邊一台機器突然開口說話,叫你把臉湊過去做人臉辨識, 比對公司存檔照片。全部過關鐵門才自動慢慢打開,裡面派專車出來接 - 不是款待,而是不相信任何外來車輛。整個驗證接待過程都沒有看到一個人,全部是跟監視器對講機問答。 那裡面大到宛如一個城市, 不同的廠區之間還有交通車 。
到了警衛室還得再重新 check in,我看到防彈玻璃後面是一整排衝鋒槍,當然全程都有配槍警衛跟隨,絕對不准照相。

網路文明的最底層

資料中心是現代文明最底層支柱。全世界每天幾兆次的滑鼠點擊,後台必須要有人接招,照您的意思處理。那個後台是實體的、金屬的、水泥的, 一步都不能省,而且需要大量的水、電,它才肯動。大型科技公司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台機器,永遠不停地運轉, 有人用,沒人用,都得轉。耗掉的電,需要的冷氣大到我們難以用日常生活的尺寸想像。
我在廠房外看到三層樓高,一望無際的「冷氣塔」,這才知道全世界原來有這麼大的冷氣, 一整排就像一長棟三層樓高的樓房 - 那是冷氣機來著。 而這一排塔列,伺候的只是一個資料中心的一個廠區的一棟廠房而已。
這樣的冷氣,這樣的功能,也只不過努力把機房熱區的溫度壓在攝氏40度左右。 超過44度感應器就會警報, 幾萬台伺服器每一台都有感應器。不只是溫度,任何硬體或軟體的警告,一條都不能漏掉。這些永遠都需要有人不停地監視,聖誕節感恩節都一樣,卻也永遠跟我們無關。
平常電腦、手機每分鐘都在滑、 都在點,但是看不到、感覺不到後面發生的一切⋯⋯ 點了滑鼠,手指觸碰了螢幕,後面就不干你事了,你的手指只是一個千、萬公里旅程的開始。幾秒鐘後所有想要知道的資訊就這麼神奇地出現在那個小小的介面上,無論身在何處,無論距離有多遠。 其中有些資料很可能穿越了幾萬公里,即時送進掌心的。

一步一腳印的震撼

曾看過一本書,作者描述當他看到跨大西洋纜線從海底冒出地面,進入北美轉換中心的時候,在心理上他遲遲無法適應面對那樣的震撼,當時他的心中只有感動 +感動 - 就跟我進入資料中心的感覺一樣。
我們的文明原來仍舊需要依賴實體纜線從一端連到另一端, 就像100年前的電話線。 我們每一個人都跟那個纜線相連在一起。方便了太久,神奇了太久,我們以為這些一切應該都是無線的、虛擬的。你看到的虛擬與無線,只不過是資訊旅程的最後一步,只不過是螢幕上給你好看、好玩的。 從螢幕到機房之間全是實體,沒有虛擬, 一步都不能跳過,也一步都不能出錯⋯⋯ 這些都是一步一腳印用最傳統的方法打造出來的。 而一切的開始就是在一片荒蕪之地,挖地基灌水泥,就像上面你看到的那張照片一樣。 在手機第一個信號傳進來之前5年,他們已經開始埋鍋造飯了。
這跟建金字塔、築長城並沒有什麼不同。
那些平常的理所當然,直到走進資料中心看到幾萬台一列又一列永無止境的機器,聽到那永遠不能停歇的機器聲,感受到那般規模的熱風,你才了解原來一切都不是偶然。走在機器的行伍間,我像是在成功嶺結訓典禮上檢視部隊的大閱官。
突然看到那一台我認識,曾經帶來麻煩跟我有過節的伺服器,上面十幾個燈忙著閃爍, 不停地工作。 我竟然覺得有點親切。 在沙漠裡見了面,我覺得他人其實還蠻不錯的。
牆裡的午休時間。分享一個小常識: 想要知道一道牆是要防那一邊的人, 看上面的鐵絲網就知道。 鐵絲網傾向的,就是要防的那一方。 所以這道牆防的是不讓另一面的人過來。

硬梆梆的實體世界

我開始在想像,地球另一端另一個國家的某一個人也許正在點擊,另一個人也許正在滑手機, 全球不同角落幾萬人同時需要的資料都在這一台我認識的機器𥚃,才會造成燈不停地閃爍⋯⋯像這樣每秒20萬次請求率的機器,一排又一排看不到邊。
這只不過是一家科技公司眾多資料中心其中的一個。 幾百公里之外其他幾個資料中心,都有一模一樣的備份和規模,同樣永遠忙碌著,燈不停閃著,不停製造著熱風, 一整排三層樓高的巨型冷氣塔也不停地送進冷風,努力地想把烤箱裡的溫度壓到攝氏40度。辦不到,事情就大條了。
人類的文明原來仍舊這麼實體,這麼佔空間,這麼原始和粗笨。 終端使用者看不到這些,也不會知道這一切的存在。IPhone 已經縮小到只有半個手掌而且無所不能, 但是離開掌心的一切,還是那麼巨大、還是那麼實體、 還是那麼人工, 而且永遠都在那兒不停地閃著燈、工作著。
人類掌心上的方便,竟是用這麼大的熱能與排碳量換來的。也只有站在機房裡,你才有機會以感官與肌膚體會那樣的感覺。
雖是一趟三流的差,還是蠻有感;最酷的是可以看到少有人知沙漠裡的矽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