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昰無法好好愛人,好好愛自己?」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個人的依戀形式,皆以「與母親的關係」為出發點,並在經年累月的人際互動中培養成型。”—岡田尊司

看這本書的源由是在”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的網頁中,做了項免費的測驗,看看自己在面對不同情境下,對依戀關係採取的心境與行為,除了探索自己之外,也重新認識自己不同的行為模式。

做完測驗後,系統會在下方有一些書單推薦,讓受試者參考,日本精神科醫生岡田尊司的這本著作,也是書單之一,依著我的好奇心近日翻閱之後,大致瞭解到依戀關係的分類,與重視依戀障礙對於心理治療的關鍵地位,彷彿透過書本的內容,找到了自己行為的一些合理解釋,也對於相處過往的人事物,用不同的角度重新檢視一番,似乎打開了某些心結,也療癒了當時受傷的內心。

但本書讓我最震撼的是,在一開始作者即提到每個人依戀形式的啟源,皆與母親有關,無論長大後的成年人是什麼樣的人格,在探討其依戀障礙之前,必定要追溯兒童時間與母親或主要照顧者的關係。

這樣我想起小時候,由於父親在外地工作,照顧的責任都是由母親一肩挑起,她是全職的家庭主婦,大小事情一手包辦,還要24小時看管我跟弟弟,至少在我3歲前她是全職的照顧著我,給我足夠的安全感與愛,這也許可以理解,為什麼長大後的我每每在面對困境時,心裡總會想著”會有解決方法的!”、”我相信我可以渡過吧!”,或是”這應該是人生最倒楣的時候了,不會再差了吧?”…..原來,她昰作者筆下最佳的全安型依戀形成者,才會有我今天的依戀人格特質。

但隨著時間的累積,自己多少也含有點逃避型人格,必竟吃過虧、受過傷,在待人處事上也學到不少應對進退,過往對於某些事甚至也會有焦慮型人格出現。閱讀這本書時,用依戀人格的角度再次檢視自己的心態與行為,就像重新認識自己一樣,同時間,對母親的思念與感謝又更深了。

作者另外提到,”擁抱與身體接觸,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基礎,也是培養依戀的原點。”我確實不太記得,小時候與母親擁抱的次數是否頻繁,但長大後每次我回家探視她時,她總要求我跟她抱抱一下,也都會對我說:好久不見了,我很想妳喔!即便我前兩天才回家過,她也是如此的對我說這句話。

我現在才明白,原來她當時依舊是我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雖然她已經離開我了,但我相信我的安全感沒有消失,也正如作者所言,只要想到這些美好,都會是正向與持續前進的動力,願每個人都心存感激並珍惜當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an Wang's 自我療癒小天地
5會員
97內容數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依戀:一種超越肢體接觸的深層信任 依戀不僅僅是肢體接觸,更是與特定對象建立持久的相互信任感。遺傳因素在依戀中的影響相對較低,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佔據了四分之三,尤其是在一歲半以前的成長環境最為重要。我們通常認為性情是天生的,但實際上,它很容易受到養育者之間的關係影響,並且可以改變。
Thumbnail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Thumbnail
  閱讀[依戀,情感關係的溫柔解方]岡田尊司著。   這位精神科醫生的第二本關於依戀情感的著作,第一本是[依戀障礙]兩本相差6年出版成中文。但是後者「依戀,情感溫柔解方」可以說是這幾年來他的個案分析總結,也像是寫給要成為助人與自助者的一本實戰書。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依戀關係」是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進行的早年依附行為。小生命出生時,一定都要依靠、依附環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才能存活下來。一般情況是誕生時,就在我們身旁的母親。特殊情況下,可能必須仰賴其他出現的主要照顧者,來讓自己存活。如此也影響我們依戀關係的安全感品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最近一直在思考「母親」在孩子心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讀了岡田尊司的「母親這種病」心中真是百轉千迴,生命最初的連結竟然如此的牽絆影響著人的一生. 這本書的前言~母親,究竟是什麼? 每個人都不是自己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 會有現在的你,是因為有孕育你'扶養你的人。 那個人就是母親。 母親 母親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前言   活了30幾年終於要正式自身的問題,於是大量的找這類型的書籍來了解。看到書中許多有共鳴的分析句子或情境,心臟會隱隱的抽痛;我想,那會不會是身體在告訴我,過去真的積壓太多情感。   只有我自己才能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現在的我,是這樣想的。於是,正式開起了這段探訪自我之旅。
Thumbnail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心得3 關於第十八章「共同依賴」,書中最後給的定義我沒感覺,但書中引用別人對「共同依賴」的定義我倒是若有所悟: 「自我挫敗、學習而來的行為或性格缺陷,使人較難開始一段關係,或者投入情感關係。」(P.253) 書中最後對共同依賴的定義是:
Thumbnail
《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心得3 關於第十八章「共同依賴」,書中最後給的定義我沒感覺,但書中引用別人對「共同依賴」的定義我倒是若有所悟: 「自我挫敗、學習而來的行為或性格缺陷,使人較難開始一段關係,或者投入情感關係。」(P.253) 書中最後對共同依賴的定義是: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依戀效應:為什麼我們總在愛中受傷,在人際關係中受挫?》一書,皮特‧羅文海姆著,廖綉玉譯,三采文化出版。 在人際關係的盲點中載浮載沉了許久,透過與他人談天、閱讀書籍來省思自己,想釐清自己要找的答案。 某天隨手點了網頁,突然一瞥看到這些問項,於是也反問了自己。 1.如果對方不符合你的想像,你還能保持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今天是【以母愛之名】系列的結束。在Ch.5我們把「母愛」及「父愛」反過來,談孩子對父母的愛是如何發展的。我們了解到「子孝」其實是一種對母(父)愛的原初認同,它是一步一腳印,經過教育與引導,才可能發展成為「子愛」,一種成熟的愛。
Thumbnail
看完日本文學小說〈接棒家族〉,不由自主開始思考什麼樣才叫做一家人?成為一家人的過程是什麼?如果你也曾經有你對家庭的想像,但卻覺得失望,不妨看看這篇文章、這本書,一起跟本獅思考家庭、家人的定義是什麼,拼湊幸福家庭的圖像~
Thumbnail
看完日本文學小說〈接棒家族〉,不由自主開始思考什麼樣才叫做一家人?成為一家人的過程是什麼?如果你也曾經有你對家庭的想像,但卻覺得失望,不妨看看這篇文章、這本書,一起跟本獅思考家庭、家人的定義是什麼,拼湊幸福家庭的圖像~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Thumbnail
難得做了滿滿六頁筆記,長了不少知識也更能理解人格原來可以這樣被影響。書本內容帶出許多案例分享,例如深受依戀障礙所苦的盧梭、夏目漱石、太宰治、柯林頓、海明威、賈伯斯等等,是一本值得推薦每個人都閱讀的好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