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日本文學小說〈接棒家族〉,不由自主開始思考什麼樣才叫做一家人?成為一家人的過程是什麼?雖然從我們出生的最開始,我們是因為血緣關係的聯繫而有了家庭,但我從婚姻與家族治療的學習中明白了一個道理:家人之間的相處,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只有彼此努力經營,才可以增進彼此的感情,讓家庭關係變好、變得幸福。
在看〈接棒家族〉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會聯想到有部分遭受家暴(包括在家遭受「情緒忽略」(詳見備註1))、性侵的人們在尋找的就是一個心目中理想的家,還有真心愛他們的人,可以陪伴他們一輩子的家人。這些內心的想望,或從EFT的角度稱之為「依附渴望」(詳見備註2)的需求,是他們一輩子都在追尋的,這些依附渴望,都透過這本小說中森宮叔叔對於女主角優子的愛,圓滿地達成了!
缺愛的人是否就無法付出愛?我想,話不能這樣果斷地說。但缺乏被愛、被照顧的經驗,的確會讓人對於愛的圖像感受到不確定或空白,以至於也不太確定要怎麼給出愛,才是愛,也不確定別人要怎樣對待自己,才是真的愛自己。故事中的優子,雖然轉換到不同的家庭、給不同的父母照顧,但成長過程中,不同的父母都想盡辦法給優子完整的愛,光是這樣的態度,就已經足以讓優子動容,感受到自己是被愛、被保護的。優子渴望學鋼琴,優子想要念什麼學校,將來想做什麼工作,都會有不同的父母在身後作為「安全堡壘」(詳見備註3),穩穩地支撐著優子,講得白話一點,就是:我有後盾在支持我,我不是一個人在面對這些挑戰的!
這部作品,讓身為諮商師的我相當有共鳴!我們在晤談室中,扮演的角色就如森宮叔叔一般,可以在優子有人際關係的煩惱時,以一種穩定、豁達的態度來傳達:「我永遠支持你」。當然,諮商師們沒有像森宮叔叔那麼厲害,可以變出各種包著不同餡料餃子的料理,畢竟我們不是廚師啊!在晤談室中,我們也不像森宮叔叔那樣那麼ㄎㄧㄤ、那麼脫線,講出很多讓女主角覺得既好氣又好笑的話,畢竟我們還是要表達我們的專業立場,態度偏嚴肅、認真地跟個案分享我們對他的觀察,但我們在晤談室中,面對長期沒被好好照顧的個案們,我們可以扮演個案的照顧者(詳見備註4),成為能讓個案暫時在心理上依靠的避風港,這就好像森宮叔叔即便並非女主角的親生爸爸,也在女主角人生中扮演了她重要的依靠對象,成為她心理上依靠的避風港,成為她心理上永遠可以靠岸、休息的地方一樣。
**********************************************************************************
備註1:情緒忽略:這是有童年創傷的個案的家庭中常見的現象。在家中,若個案有情緒,家人的回應是否定的、忽略的,覺得情緒是「不重要的」、「那又沒什麼」,則會讓個案在情緒上得不到支持,進而無法正常接納、感受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會導致情緒表達與感受能力的障礙。
備註2:依附渴望:與人產生連結、感受到親密,此為「依附」,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也具有生存的價值。想要與人產生連結、更親密或靠近一點,就是「依附渴望」。
備註3:安全堡壘:照顧者若能與孩子建立有安全感的關係,孩子就會把父母當成探索世界的安全基地,遇到什麼事也可以回家找父母,有個安全基地可保護他。
備註4:照顧者:本文與備註所提及的「照顧者」,是指照顧嬰幼兒的人,大多為父母,也可能因應家庭狀況,父母忙於工作卻無暇照顧孩子時,有時會交由保母或阿公、阿媽擔任此角色。這邊說諮商師會扮演照顧者,指的是會透過治療給個案好的照顧,來療癒個案過往沒好好被照顧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