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蓮:由野草/菜轉到美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阿偉
前陣子去了趟美濃,竟然發現在一小塊田中還種有菸苗,有些驚喜,像是看到久違的老朋友。記得多年前,在美濃放眼過去。多為綠油油、大片大片的菸葉,以及一棟棟的菸樓……最近幾次去,則是看到一些地方多增了些新的水塘。原本以為是用來養殖魚、蝦,一問才知道是在種野蓮……
▲美濃以往的菸葉產業。(邱靜慧 攝)
野蓮,做為美濃新的經濟作物,還是近十年來的事。曾經,遍地的菸田、與一棟棟菸樓,為美濃帶來獨特的產業與風光。曾經,家家戶戶飼養豬隻,也為地方引發一片盛景。只是,一切俱往矣!不再契作的菸葉,怎能繼續的種、烤下去?口蹄疫的爆發,也讓繼之而起的養豬業給截斷生機。於是,在進入21世紀後,在美濃新冒出的,是在一片又一片休耕的土地上,長出那可做為“綠肥”、但又讓外來遊客“驚艷”的波斯菊,以及在“農發條例”通過後,一棟又一棟種在田中央的別墅。而野蓮,在這時也悄悄的在當地一些人家的餐桌上,冒了出來……
野蓮,算是“菜”嗎?其實,換個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的植物,都可入菜;只看我們個人、或整個社會,是否把它歸類維“菜”?是否願意食用?是否靠採集,或是經人手來有意的耕種?我曾與阿美族朋友到“野外”去,在那滿是綠色、我認為長滿“雜草”的大地上,朋友卻能分辨出多種可食用的、被我又再歸類維“野菜”的植物;那是他們的“佳餚”。我在此用“野菜”來陳述,是因為這些“菜”,是在“野外”生長、採集的,而非人為的“耕種”出來;是因為它們較不屬於多數人飲食文化中的一環。而我這樣的來歸類,顯示出自己早在“無形”中,給既定的文化、既有的市場買賣限定住,也反映出自己對植物的瞭解太貧瘠。
▲開著小白花的野蓮。(阿偉 攝)
野蓮,能食用嗎?當然可以!只是以前,應沒多少人會來享用吧?
野蓮,這種水生植物在台灣似乎並不常見。至於它會出現在美濃的中正埤,可能也是種“意外”?既然是長在水中,就讓它長吧;只要是沒造成太大的“危害”。何況它還會開出一整片一朵朵比小指甲還要小的白色花朵,這也似乎應具“觀賞價值”吧。只是或有時,食材在青黃不接之際,湖邊的一些人家,也會去採些野蓮帶回家烹煮。然後,會食用的人慢慢的多了,由幾戶人家傳到整個地區,成為美濃美食的新“特色”;再由本地傳到外地,傳到全島。而野蓮,也就由採集、偶爾食用的“野草”、“野菜”,成為有專門來開水塘、栽培、銷售的食材,成為愈來愈多家庭餐桌上的菜餚。而美濃野蓮特意、專業的栽種,經過十來年發展,目前共約有200甲水塘、60來戶農家依此為生。
▲野菜變成佳餚。(阿偉 攝)

野蓮池

在水塘中種野蓮,通常是以“井”字型方式栽種下去。至於想要採收,它的生長期,在夏天約兩個半月;冬天較長,需約三個半月。這表示:只要銷的出去,其實是不分一年四季,每天都可採收;而且是池水有多高,它的莖就可長多長。
當然,一些配套的做法還是得有的;像是:適當的施肥,以及在池中養些鯉魚、吳郭魚之類的。不過,會養這些魚,主要不是用來吃的;而是讓這些魚發揮功能,在池中做不同的“分工”。像是:負責來吃掉藻類、或是其他一些會影響野蓮生長的水中生物。當然,如果有朋友來,去池中抓幾條魚,來配飯、下酒,也是種人生的得意。
▲野蓮池。(阿偉 攝)

採野蓮

野蓮的栽種,還算“輕鬆”的。既然不適合(或尚未)機械化,於是大多時候都得靠人力來進行;尤其是在幾乎是每天的採收、包裝時段。
野蓮的採收,一天可分兩個階段:在池中、在岸上;只不過不管是在哪裡,全都與水脫離不開。
池中的工作,通常是在早上與下午。而人力,又可分工為兩組:一組人馬是在水位放低後,彎下身、全身浸在水中,用手順著莖去摸根;然後是一把抓住,拔出水面,往身後一甩,讓整把野蓮比較有條理的浮在水面。接下來,則是靠著手指、手臂把一堆仍多少還糾纏著的莖給理順,去除葉片,再交接給下一組人馬。平均一小時得採個50斤,才算“熟工”。
那些同樣也在池中的接班人馬,則是負責再理順根莖、去葉、剪根與捆紮。
▲在池中的兩組人馬採收,清理。(阿偉 攝)
之後把一捆捆的野蓮莖,由池水中抱、背上岸,進行下午第二階段的工作:清理、秤重、包裝、裝箱……
在岸上工作,並不代表就可脫離水了。岸上,仍有水池,仍需有人在水池中、水池邊繼續清洗這些上了岸的野蓮莖、去雜物等。然後是秤重。在確定一把把是大致相同重量的野蓮莖後,用雙手將之捲起,包入朔膠袋,再整齊的裝入箱內排放。於是就可等著出貨了。
▲在岸上水池中清洗野蓮莖。(阿偉 攝)
▲打包。(阿偉 攝)
採收野蓮的人,大部分時間,身體都是與水有關;不是浸在水中、就是站在池中清洗。一天數小時,成天累月的。既然是這樣,一些“防備”的措施還是得要有的。像是:打雷的時候,就不適合下水(美濃今年據統計,是全台落雷最多的地方)。像是:在冬天氣溫低的時候,下水就得穿上潛水衣。像是:長期泡在水中勞動,皮膚也容易受到感染,造成皮膚病等等……
我在初步的了解到野蓮的種植、採收狀況後,有些驚訝的看到一種“野草”、“野菜”,似乎也正在經過人們的特意栽種,逐漸的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食材。將來或許還會有更多不同風味、口感的野蓮會給“馴化”出來?而野蓮也或將成為我們在菜市場中所看到的空心菜、清江菜…等一樣的“普遍”?
另方面,我也想到:台中東勢的寄接梨,在張榕生、劉俊男先生等農友自行研發下,自1975年以後為山城地區帶出往後數十年的農業盛景。而在美濃的野蓮,也似乎是種新的農業、農產開發。這多是農友們自行打出的天下,應是與農政單位、與政府機構沒多大的相關。台灣農村的生命力是強悍的,只是我們整個社會所供養的、與農相關的一些單位、機構、中心、所、場等等,看起來應是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125內容數
以「謀求自然和人為的,即天、地、人的和諧,帶給人類充滿豐富物資、健康、親密感情,以及安定、舒適的社會。」為宗旨的日本「幸福會山岸會」;廢校新生:讓居民笑語重新響起,位在日本偏鄉的「森の巢箱」;還有「以稻貫之」遊佐町豐富且深刻的農食走讀。這些都是現在新農村努力的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新農村反思 的其他內容
秋天,收穫的季節。連著幾天收了黑豆、高梁、棉花。高梁和棉花我曾參與播種,看著三、四個月前的小苗高大成熟,即使產量少,還是興奮感動。
淡水、三芝地區因地形關係,一些山區水田不種稻之後,仍維持自家種菜或栽種茭白筍,因為有愛種菜的舅舅表哥聯盟;而且算來茭白筍也是家中秋季的常用蔬菜。茭白筍的滋味清甜、簡單,一直以來,家中的料理法均是切片清炒、蒸煮沾醬,或是帶殼烤後再灑些胡椒鹽更有提味的效果。
周末時分,穿入鄰近高雄火車站的南華路,綠底白字的路標提醒訪者身在台灣,但林立的印尼商店、不絕於耳的印尼語,令人宛若置身印尼的錯覺。來自印尼的跨國移動者從密集的勞動中暫時脫身,與身旁的友人大聲談笑。「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帶著十來位台灣的朋友,來到一家印尼風味的小吃店,展開一場舌尖的冒險。
隨著跨國婚姻的形成,來自南洋的新移民在台灣開枝散葉;一些新台灣口味的南洋菜餚、醬料,也隨著新住民應運而生。源自南洋的風味,使用台灣在地食材,是南洋與台灣的調合。
天貝,起源於印尼爪哇群島。這種黃豆發酵食品,是爪哇人最家常的一道菜,隨手就可以變化出各種菜式。天貝就像味噌、納豆等黃豆發酵食品一樣,是少數含有維生素B12的非肉類食品,所以近年也流行於日本和歐洲素食界。再來,追求健康養生的人會告訴你說,天貝是腸道的好朋友;在爪哇民間,當人們腸道不適時都會吃天貝呢!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秋天,收穫的季節。連著幾天收了黑豆、高梁、棉花。高梁和棉花我曾參與播種,看著三、四個月前的小苗高大成熟,即使產量少,還是興奮感動。
淡水、三芝地區因地形關係,一些山區水田不種稻之後,仍維持自家種菜或栽種茭白筍,因為有愛種菜的舅舅表哥聯盟;而且算來茭白筍也是家中秋季的常用蔬菜。茭白筍的滋味清甜、簡單,一直以來,家中的料理法均是切片清炒、蒸煮沾醬,或是帶殼烤後再灑些胡椒鹽更有提味的效果。
周末時分,穿入鄰近高雄火車站的南華路,綠底白字的路標提醒訪者身在台灣,但林立的印尼商店、不絕於耳的印尼語,令人宛若置身印尼的錯覺。來自印尼的跨國移動者從密集的勞動中暫時脫身,與身旁的友人大聲談笑。「台灣國際家庭互助協會」 帶著十來位台灣的朋友,來到一家印尼風味的小吃店,展開一場舌尖的冒險。
隨著跨國婚姻的形成,來自南洋的新移民在台灣開枝散葉;一些新台灣口味的南洋菜餚、醬料,也隨著新住民應運而生。源自南洋的風味,使用台灣在地食材,是南洋與台灣的調合。
天貝,起源於印尼爪哇群島。這種黃豆發酵食品,是爪哇人最家常的一道菜,隨手就可以變化出各種菜式。天貝就像味噌、納豆等黃豆發酵食品一樣,是少數含有維生素B12的非肉類食品,所以近年也流行於日本和歐洲素食界。再來,追求健康養生的人會告訴你說,天貝是腸道的好朋友;在爪哇民間,當人們腸道不適時都會吃天貝呢!
初秋午後,我坐在許崑山大哥的採蚵膠筏上,準備前往七股人稱作「內海仔」的潟湖去採收蚵仔。七股潟湖因著是陸上魚塭與七股海域的緩衝水域,浪流情況相較起來比外海穩定,而且在海水與淡水的交互衝擊作用之下,同時擁有海陸兩域的營養源,因而這裡所生產的蚵仔品質十分優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嘉義民雄是菜藕的大產區。菜藕又叫做白花藕,白花藕的花極少甚至不開花,養分幾乎集中於藕根,因此比專供採收蓮子的紅花藕大上好幾倍,滋味亦較鬆脆鮮甜。本文詳實記錄了菜藕採收的過程,與不同部位的滋味。
Thumbnail
蓮子沒接觸前,對她有點陌生,也從未想去買來烹煮。十多年前,隔壁大姐曾送過我一次,也能接受但不致於喜愛。每年5月開始我們二老就會去白河看蓮花,賞荷花,只知道她是一種高經濟作物,從莖根到花到種子,全株都可食用,堪稱利用到極致的一種植物。後來偶而買回來吃,發現剝好的蓮子不便宜,而且每年都在漲,就想著買新鮮
  南海路的一方天地,收羅世上的奇葩異草,宛如一張濃縮寰宇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新竹關西菜園,一個擁有濃厚農村風情的地方,彷彿是一幅寧靜的畫面,悠然自得地展現著大自然的恩賜。這個位於新竹縣的小角落,不僅是農作物的搖籃,更是人們心靈的淨土。 走進菜園,彷彿置身於一片綠意盎然的海洋中。茂密的作物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一片片翠綠的葉子如同嫩綠的羽毛輕舞,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Thumbnail
前陣子朋友到土耳其度蜜月,回程的時候帶了一些無花果乾製成的伴手禮回來跟我們分享,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無花果乾。因為這層原因,我一直以為無花果只生產於中東,要品嘗新鮮的無花果就只能飛到中東去。 最近在逛鄰家鮮生時,才發現原來台灣也有部分的農友在種植無花果。鄰家鮮生販售的無花果是有無花果界堪稱LV的最佳
稍早和歌房的朋友們閒聊,其中一位是住在雲林縣元長鄉的花生農夫,經他分享才知道原來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的花生商家的花生原物料也是跑去元長鄉採購的耶,好震驚! 我們家的花生都是去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購買的,連台北親戚姑姑們回來嘉義想吃花生,也都是開車去灣內的牛家莊花生採買.
Thumbnail
三段崎古道為清代新埔石頭坑與芎林鄉下山村兩鄉鎮的捷徑,昔日芎林地區大量種植的柑桔,都經由這條古道挑到新埔販賣,是條百年古道石階古樸,沿路竹林,茶花,柚子花跟橄欖樹各有時序發出香味,附近都是田地也是竹北僅有的農地未被徵收. 附近農地種滿蘿蔔、油菜...白菜跟花椰菜都是白紋蝶愛吃的食物,此此季節可以看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看到新聞的消息,讓我想起萬丹的旅行,那時到處都是田地,但是看不到稻米,反而到處都是一畝畝的小草,這情形讓我倍感奇怪,也好奇是怎樣情形。 請問這都是什麼啊? 紅豆啊!(原來不是雜草) 這怎麼採收呢? 機器啊!(不是一顆顆摘) 曾住台南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07/23 撰於苗栗縣通霄鎮 藺草的奇妙冒險正式開始   首先是關於藺草種植地的選擇。藺草的種植僅分布在通苑、大甲地區,外婆說,種植藺草需要較屬於沙質的水田,栽種方式和平時常見的水稻有點類似,種植幼苗就是如同插秧一般調整間隔,將幼株插入水田………
Thumbnail
嘉義民雄是菜藕的大產區。菜藕又叫做白花藕,白花藕的花極少甚至不開花,養分幾乎集中於藕根,因此比專供採收蓮子的紅花藕大上好幾倍,滋味亦較鬆脆鮮甜。本文詳實記錄了菜藕採收的過程,與不同部位的滋味。
Thumbnail
蓮子沒接觸前,對她有點陌生,也從未想去買來烹煮。十多年前,隔壁大姐曾送過我一次,也能接受但不致於喜愛。每年5月開始我們二老就會去白河看蓮花,賞荷花,只知道她是一種高經濟作物,從莖根到花到種子,全株都可食用,堪稱利用到極致的一種植物。後來偶而買回來吃,發現剝好的蓮子不便宜,而且每年都在漲,就想著買新鮮
  南海路的一方天地,收羅世上的奇葩異草,宛如一張濃縮寰宇的世界地圖。
Thumbnail
新竹關西菜園,一個擁有濃厚農村風情的地方,彷彿是一幅寧靜的畫面,悠然自得地展現著大自然的恩賜。這個位於新竹縣的小角落,不僅是農作物的搖籃,更是人們心靈的淨土。 走進菜園,彷彿置身於一片綠意盎然的海洋中。茂密的作物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生姿,一片片翠綠的葉子如同嫩綠的羽毛輕舞,為這片土地增添了生機與活力
Thumbnail
前陣子朋友到土耳其度蜜月,回程的時候帶了一些無花果乾製成的伴手禮回來跟我們分享,這也是我第一次吃到無花果乾。因為這層原因,我一直以為無花果只生產於中東,要品嘗新鮮的無花果就只能飛到中東去。 最近在逛鄰家鮮生時,才發現原來台灣也有部分的農友在種植無花果。鄰家鮮生販售的無花果是有無花果界堪稱LV的最佳
稍早和歌房的朋友們閒聊,其中一位是住在雲林縣元長鄉的花生農夫,經他分享才知道原來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的花生商家的花生原物料也是跑去元長鄉採購的耶,好震驚! 我們家的花生都是去嘉義縣六腳鄉灣內村購買的,連台北親戚姑姑們回來嘉義想吃花生,也都是開車去灣內的牛家莊花生採買.
Thumbnail
三段崎古道為清代新埔石頭坑與芎林鄉下山村兩鄉鎮的捷徑,昔日芎林地區大量種植的柑桔,都經由這條古道挑到新埔販賣,是條百年古道石階古樸,沿路竹林,茶花,柚子花跟橄欖樹各有時序發出香味,附近都是田地也是竹北僅有的農地未被徵收. 附近農地種滿蘿蔔、油菜...白菜跟花椰菜都是白紋蝶愛吃的食物,此此季節可以看
Thumbnail
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看到新聞的消息,讓我想起萬丹的旅行,那時到處都是田地,但是看不到稻米,反而到處都是一畝畝的小草,這情形讓我倍感奇怪,也好奇是怎樣情形。 請問這都是什麼啊? 紅豆啊!(原來不是雜草) 這怎麼採收呢? 機器啊!(不是一顆顆摘) 曾住台南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