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虎媽還是貓爸?揭開傷疤聊聊教養風格的影響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6

教養風格可概略分為4大類,這4種教養風格分別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今天我們將要揭開自身的傷疤來跟大家分享教養風格的體會。
教養是一種選擇
  我在《天下雜誌》看到了一篇文章,『心理學家:「權威式教養」最能養出成功的孩子』,我並不是要倡導「權威式教養」,或是分享「權威式教養」的經驗,文章裡面有一句話寫道:
  教養風格可概略分為4大類,你可以在不同時間運用一種或複數種的不同教養風格,視當下情境與脈絡決定。這4種教養風格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
  這句話很重要,教養風格在心理學上有被明確的定義,但是重點是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運用一種或多種的教養風格,也就是說『教養是一種選擇』。

教養的影響

  我們先不用去查教養風格的定義,縱使查到了很多學術的文章,可能自己也沒辦法體會,就算能夠透徹理解裡面的內容,可是要評斷自己的教養風格難免偏頗,可能你的感受和小大人的感受的落差會有天壤之別,根據我的生活經驗,要明確的評斷自己的時候就才思枯竭,但是評斷別人的時候就文思泉湧,所以我們來批評一下別人吧!
  在我們還不知道教養分類的定義之前,我們先來評斷一下別人的教養風格,那個人就是你父母,靜心來好好回憶以前你父母是怎麼教育你的呢?
  我來分享一下吧,我對我父親的教養記憶真的很模糊,記憶中他比較傾聽我的想法,說白一點比較跟我聊天,但是都是我在講話,不太管我的功課,只是我媽爆走撒手不管以後,他才會象徵性的體罰我一下,會帶我去吃東西,常常答應我事情但是都不記得,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專研中醫靜心打坐,剛上小學的時候學生資料卡要家長寫上自己的教養風格,我爸不假思索地寫了『民主式教育』,還回頭問我,我們很民主對吧?
  接下來聊聊我媽,我媽對我比較嚴厲,非常的注重規矩和禮儀,也很瘋狂的著重字的美醜,我花了好大心力寫完的作業本或作文,就因為字不工整被撕掉重寫,到了學期末我的作業本都特別的薄,常常到學校跟老師談,我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談什麼?總之都沒跟我談過,小學一年級學期末,他跟老師談完以後就大爆走,就是字面的大爆走,一直快走一直快走,我這小短腿在後面追得氣喘吁吁,過了好幾天才跟我說:「老師說我的考卷不見了,是不是考不好藏起來?」,暑假開學後同學拿來還我,原來老師發錯考卷,我的夾在同學考卷裡一起給他了,他20分,我36分,幸好他暑假後才還我。我媽媽應該知道我的志向,但是我更知道他的志向,因為我的一切都被否決,教育的過程都是往他的志向訓練發展。
  分享完我父母對我的教育了,先不急著判斷他們的教養風格,而是分享一下造就了什麼樣的我吧,我母親曾經在不動產業工作,雖然是擔任銷售職位,但對於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非常熱衷,所以一心一意培養我成為『建築師』,我也不負所望考上了建築系,但是在設計的過程都讓我感到非常的厭惡和低落,曾經跟家人求救得到的總是相應不理或是怒顏以對,最後我患了嚴重的憂鬱症才肯讓我從母親的志向中解脫。
  我很循規蹈矩,我很彬彬有禮,學習能力很強,給我一個方向,我可以把路走的很久很好,就如同我職涯最長的職業一做就超過十年,不過這也是不得已的情況下被安排的工作,雖然表現不一定出色,但可以很快速的上手。
  後來父母都離世,我想探尋屬於自己的人生,但一直在摸索和放棄的循環度過。

教養風格的定義

  聽我囉嗦了一大篇,我想表達的是比定義更重要的是教養對子女的影響,還沒有定義我爸媽的教養模式之前,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先定義出對我有什麼影響,『無法調節情緒』、『與人疏離』、『被動』、『消極』、『畏縮』,從結果開始回推,我覺得這樣引導大家認識教養風格會比較深刻。
  前面說到4種教養風格分別是: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 (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而區分這四個象限的是『溫暖』和『要求』這兩個維度。
圖片來源:https://www.parentingforbrain.com/
  這四種風格有什麼特性以及對小大人有什麼影響我不是專家不敢妄言,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搜尋相關學說,不過就如同開頭所說『四大類教養風格,可以在不同時間運用一種或複數種的不同教養風格,視當下情境與脈絡決定』,這並沒有一定,也並不是要大人像川劇變臉一樣在四大類中變換角色,而是根據情境調整『溫暖』和『要求』這兩個維度,就像是聽音樂調整音量和重低音,做菜調整甜度和鹹度,攝影調整光圈和快門,沒有絕對,只有在當下的最適。
  如果還是很難理解,那我們就假設兩個相近的情境吧,有一天你家小大人跟你說:『我不要去上學』和『我不要去才藝班』,你當下直覺反應是什麼?『上學是你的義務?』還是『才藝班很貴錢都繳了?』,一樣是不去上課,但在你所認知重要程度不同影響下,對於『要求』的維度上就會有程度上的不同。

給孩子滿滿的溫暖後再理性思考該要求什麼

  我們再簡化一點,無庸置疑的我們不論如何都該給小大人滿滿的溫暖還有大大的愛,這對於小大人健全的人格發展非常有幫助,所以我們該認真考慮的就是該要求什麼了。沒有什麼是不教就會的,會了以後要求到什麼程度就端看你的標準了。例如:我給了孩子滿滿的愛,我最要求他有良好的道德,其他就任由他自由發展,那有沒有可能發展成較以自我為中心,雖然心地善良,但是出言無狀傲慢無禮的人?或是在充滿愛與溝通的前提下,給小大人很高的要求,雖然有很多協商和包容的空間,但是大人的要求會局限在自我的背景與經驗,相對的小大人就缺乏了探索不一樣世界的機會,例如很多長輩會教導子女「股票很危險不要碰」,縱使大人給予再多的協商空間,但這樣的種子多少會影響到小大人接觸股票的勇氣,會不會葬送了一個少年股神?

結論

  當父母從來都不會是最輕鬆的事,也從來不是用學就會的事,總是在和小大人摩擦與擁抱間學習,我們的行為來自原生家庭的教養,有時候靜下心來回憶自己的成長,去蕪存菁之後就知道該給自己的小大人什麼。
『讓我們一起陪伴小大人長大』
✅Apple Podcast:https://reurl.cc/nOpQOe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V12GRA
更多的小大人大小事👉https://solink.soundon.fm/littlebigcheesething

avatar-img
10會員
27內容數
『小大人大小事』是一個Podcast節目 其中的『小大人大小事』單元 陪伴大人討論育兒時事、教養議題,還有最重要的吃喝玩樂資訊 例如:親子共讀、面對霸凌、幼兒美術、小大人食譜以及第一次上學 還有好多好多我們家小大人正在經歷的課題 希望我們的介紹能讓您節省寶貴的時光,好好陪伴家裡的小大人 『讓我們一起陪伴小大人長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枕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5 「那我不去溜滑梯了(哭泣)」;「寶寶,你沒做錯事情!該愧疚的應該是那欺負人的人」   正在洗著碗盤的我,聽到坐在客廳父女聊天的對話。頓時之間,我的鼻尖跟心酸酸的...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4   記憶中我第一次作畫的工具是"12色彩色筆",我趴在地上畫了一張臉,還有一雙眼角上揚的眼睛,我阿姨在旁邊稱讚我「你居然會畫上揚的眼睛欸。」,從此我對畫畫樂此不疲.....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5 「那我不去溜滑梯了(哭泣)」;「寶寶,你沒做錯事情!該愧疚的應該是那欺負人的人」   正在洗著碗盤的我,聽到坐在客廳父女聊天的對話。頓時之間,我的鼻尖跟心酸酸的...
小大人大小事Podcast 『小大人大小事』|EP004   記憶中我第一次作畫的工具是"12色彩色筆",我趴在地上畫了一張臉,還有一雙眼角上揚的眼睛,我阿姨在旁邊稱讚我「你居然會畫上揚的眼睛欸。」,從此我對畫畫樂此不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Thumbnail
昨天去早市吃麵時,遇到了以前的學生家長。 他的小孩我印象很清楚,小時候被家長寵壞,變成是一個只知道讀書卻缺乏生活自律、甚至生活能力的學生。 我第一天教他就對家長講我會關注在生活能力部份,意思是訓練他有能力生存在社會上不會處處碰壁,家長很相信我,於是就開始進行改變性格大作戰了。 首先就是請他整理
可能是小時候家庭教育的關係 總是教導著應該成為他們理想的樣子 要能言善道、要出類拔萃、要吃苦耐勞 就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傷 但也是因為這樣在心裡種下反骨的種子 渴望自由及為自己做選擇 也常常撞個頭破血流,默默療傷(此處不是指真的撞,畢竟我怕痛。) 在經歷過誰跟誰好誰跟誰不好的那
Thumbnail
對子女過於執著的父母,雖然出於愛和關心,但這種執著往往會引發一系列負面的後果,影響子女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果:  一、孩子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  過度保護和控制的父母通常不允許孩子獨立做決定或承擔責任。這會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獨立性和自主性,無法有效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書中談及過度的教養可能對孩子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主張父母放下過度管教,創造理解和諧的教養環境。
Thumbnail
隨著社會經驗遞增,我就越是敬畏「家長」這身分。當父母不光要背負經濟壓力、告別自己習慣的生活,最重要是你能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愛與關懷。因為養育孩子不是實驗,不能推倒重來,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心理影響深遠。 就如我近幾年與他人相處時,意識到自己會慣性自責,追溯過去才明白到這是受父母影響而形成的習慣。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