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

這是個層次相當細緻的故事。每個人都深陷於某種難以化解或看不見盡頭的悲傷。他們不知所措、遙遙欲墜、且遍體鱗傷。
傷口始終存在。有時,時間無法讓人繼續前進。
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到驚艷的,是它談論「傷害」的廣度與深度:不單單只是加害者vs. 被害者,或相信人人有人權的律師vs. 以丟糞洩憤的民眾。也不單單只有法律,還有追求收視率vs. 特立獨行的媒體,以及精神醫療。 黑與白從來就無法輕易的劃分。殺人犯的家屬、被害人的家屬、律師的家屬......每個人看待事件的眼光與角度都不一樣,每個人面對傷口的態度也不一樣。 於是看著看著,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某一部分的自己,然後努力探尋出一條可以呼吸的道路。「這是個關於治癒的故事。」林君陽導演說。
如何面對生命的破裂,沒有標準的SOP。《我們與惡的距離》探究的,是從不同視野觀看「惡」這件事,然後思考何謂「善」。我們的生活彷彿一個巨大的圓,你做的決定、秉持的信念、追尋的價值、渴求的目標,都會影響到以你為中心所畫出的人類。影響愛的長相、影響恨的模樣。
有時,跳出自己的眼睛,進入他者的生命,可以更理解這個巨大的圓。媽媽為什麼沒有時間陪我過生日、哥哥為什麼如此不顧一切、爸爸為什麼爛醉如泥、女兒為什麼不和我說心事......人像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寫滿了密密麻麻的思緒與情感,但只要鼓起勇氣翻開第一頁,你就能更靠近一點。 映後有觀眾表示,台灣人可能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樣一部電視劇。我覺得,不會有所謂「準備好」的時點。如何面對傷口一直是個殘忍的問題,因為沒有親身經歷的想像,與親身經歷的衝擊,怎麼可能一樣?但《我們與惡的距離》至少是個起點,透過這部電視劇,我們能開始思考自己如何與失去後的世界共處,並嘗試理解恨與愛的多面性。 在第一集播映後的片花中,吳慷仁飾演的律師流著淚大喊:「這是我熱愛的工作!」讓人動容。在這個故事中,律師的「圓」也面臨破碎。編劇呂蒔媛真的太強大,豐富又細膩的角色、彼此纏繞的生命,以及多元的議題討論,讓人期待後續。 Ps1. 我非常喜歡特映給每個觀眾的小禮物:一份內容豐富的報紙(裡面居然有心理測驗哈哈哈)和人物名信片♥️ Ps2. 林宥嘉唱的主題曲〈別讓我走遠〉爆好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韓劇、日劇、陸劇、英劇或美劇的心得或劇評。一集集的時光,彷彿戲如人生,充滿各種主觀性,與各種的我。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